(4月2日在育才分校召开通州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学实施方案交流会,现贴出去年底教委副王主任在启动会上的讲话稿,以留作资料保存)
在通州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上的讲话
通州区教育委员会王秀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以及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通州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通发2012[50]号)已正式下发,它是通州区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更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它是实施《通州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基础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制定并实施通州区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发展要求,为了满足通州区未来几年适龄儿童人口高峰的入学需求,为了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调整,为了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和质量。下面我就《通州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些简要说明:
一、为什么制定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首先是通州区中小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一五”以来,我区围绕着“打造新型教育强区”的目标,组织实施了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城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整体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但随着国际新城建设的推进和首都城市副中心的明确定位,对中小学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中小学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其次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区中小学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近几年学生人数增加较快,目前小学在校生比上一学年增加3500余人。未来三年入学人数还将持续增加,中小学学位紧张,教育资源总量不足。(2)教育资源呈现结构性失衡:老城区中小学布点少,校园面积小,来京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在部分乡镇等,造成部分区域入学压力过大。(3)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市副中心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高期待,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4)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压力增大:严禁捐资助学与入学挂钩,异地高考政策及城市副中心的迅速发展,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为了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和《通州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制定了三年计划,加大了对中小学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营造了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环境,我们要抓住发展的契机,加快发展。另外《通州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启动实施“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一项重要举措。
二、实施原则和实现的目标
我们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和首都城市副中心的总体要求,把握“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趋势,坚持区县为主与争取市级支持相结合,坚持全区统筹与乡镇属地管理相结合,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坚持短期计划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等四个原则。
我们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通过三年的建设,实现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增加学位,满足需求。主要是适应新城建设,满足未来三年本区适龄儿童人口高峰的入学需求。二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团队,打造一批本地名校合理分布到全区,充分发挥北京市示范性高中等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发展方面积极探索。三是办学条件达标,办学质量提升。基本消除学校达标工程中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教育资源结构性失衡问题,共享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办学质量。
三、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一)中小学建设工程。
从2012年到2014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0所,增加学位3万个。2012年,已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中小学4所。2013年,开工建设中小学13所。2014年,开工建设中小学8所。
(二)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基本完成对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的改造,实现操场、师生食堂及浴室等设施的全面提升。加强校园环境改造,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合理布局,重点打造一批品牌特色学校。依法保障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三)人才强教工程。
加大引进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面向全国引进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中小学干部教师专业素质。通过招聘、引进、返聘等方式增大师资总量,解决师资短缺及结构性缺编。
(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注重德育活动实效性,加强三级课程建设,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落实“校园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学校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是分学年度实施,是区政府统一领导,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各乡镇政府结合地域情况,制定落实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中小学应该抓住契机,深刻领会三年行动的重要意义,分析现状,争取利用三年的时间促进学校更上一层楼。
1.学校要制定好规划。
各学校要根据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充分征求教职工的建议,找到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突破口,制定学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要点,力争通过三年学校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改观,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凸显,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学生素质提升等内涵发展方面富有成效。
2.要充分调动干部教师的积极性。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各校要借助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这个契机,把学校教职工的智慧集中在三年建设的目标上,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凝聚人心,激发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学校要成立三年行动实施领导小组,任务合理分配到每学年,责任到人,提高责任心。
3.整合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学校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的硬件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土地、建筑、、教室、绿地、教育教学设施等硬件环境和条件,发挥其最大作用,一方面挖掘软件资源,通过制度建设,人员调整,资源调配,让软件资源也发挥最大作用。一方面立足于校内,另一方面争取区、乡两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要积极开展校际间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共享教育资源。
4.建立起项目推进的工作方式。
学校制定的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注意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风险性控制,制定好学年度实施的要点和目标,加强阶段性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和使用,做好档案材料的整理。建立好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反馈工作情况、通报重要事项、介绍工作经验、反映建设成果。
各位领导,通州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十二五”时期是通州区新城建设的关键时期,通州区中小学将紧紧围绕新城建设的新要求,通过实施“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四大工程,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教育同仁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十二五末“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宏伟目标,实现通州中小学教育的优质发展。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