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去昌平区参加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整体建设中通用技术课程推进现场会,会议安排在昌平区前锋学校。
曾经去十三陵水库的时候,经过学校门前,本以为是一所民办学校,走进学校,通过50年校庆的纪念刊物《在路上》才了解到学校前身是部队学校,后来移交给教育部门。学校的校歌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军都山,沙河水,一颗红星耀京北”贴切地说出了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渊源。
第一个单元,听了一节选修课《认识无土栽培》,课上的不错,不仅介绍了知识,而且让学生动起来,在自己栽培袖珍椰子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技能,体现了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特点。
第二单元是观看昌平区高中学生的纸膜服装表演。
第三单元是听取昌平区高中科整体介绍通用技术学科推进情况,前锋学校和昌平二中介绍学校的实践探索,教师介绍自己在推进课程建设中的成长。
有四点感悟:
一、学校对实验室的充分利用。在2008年新课程改革开始,各学校花几十万配备了两个通用技术教室,然而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好好利用,这真是一种遗憾。现在学校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不高,学校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成为一种摆设,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充分的大胆地去用。
二、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开设学生喜爱的选修课程。上《无土栽培》的老师是生物老师,特别喜欢无土栽培技术,自己钻研,结合《现代农业》这个选修领域,就开发了这门课程。课程的开设为学生认识现代农业、培养创造精神有很多好处。学校要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学生的成长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
三、学生的纸膜服装表演很精彩。围绕着不同的主题,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创新,把自己的创意和对美的理解化成美丽的服装,并让自己的学生穿上去展示,这真是了不起的创造。在展示结束时,学生穿着校服走上舞台牵着身着自己设计的服装亮相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尊重创造,让设计者走向前台,这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鼓舞。
四、仿造和创新的关系。在观看学生制作的各种作品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模仿的痕迹很多,而创新的地方不多。当我看到学生制作精致的电脑桌的时候,大家都在啧啧称叹,我却有种不同的意见。高中学生学技术不同于职业训练,不能是简单的模仿,看谁的工艺水平高,而是把自己的想法能通过技术的手段完美的表达出来。即使最后的作品很糟糕,但蕴含在其中的思考是很珍贵的。这是我们中国教育中特别缺乏的地方。
昨天的遗憾:没有带相机。无图但有真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