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中央电视台三套第六届相声大赛,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听相声很久了。再次听到了欢乐的声音,再次看到了冯巩,感觉他老,我也不年轻了。
时间残忍,好像是昨天,好像又是久远的传说。 那时电视还是黑白的,能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就是广播中的声音,总是让人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一丝快乐。1996年,在师范学习,特别崇拜这些相声演员,这些语言的天才们给我的青春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我学习他们,在他们的熏陶下,我克服了不爱说话的毛病,开始大胆地说了,说了就是成功。在每年的班级晚会上,我会和王世伟合说相声。我已经记不起说的内容了,但我永远记住那段回忆,那时我对民间通俗曲艺爱的投入。
后来自己就再也没有说过相声了,但还是喜欢听,在欢笑中给人带来思考。最喜欢的牛群冯巩组合后来分了,一个当挂职县长了,一个进军影视业了。还是喜欢冯巩,即使后来他开始了相声剧的表演了。
在昨晚的专家评论中认为李明越的相声就是脱口秀,我仔细一想,最早的相声就在街头或者茶馆,一个两个人通过声音来逗笑大家,不就是今天的脱口秀吗?不过最早的时候是当场表演,现在是电视直播而已。
相声也在不断变化,从最早的街头脱口秀,随着广播的出现扩大了影响,超越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相声逐渐成为人们喜闻的语言艺术。但是电视的出现,人类进入读图时代,单纯的语言相声的没落是必然的。加入表演是相声在如今多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资本和媒体的双重作用下,周立波和郭德刚使相声再一次焕发了青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对相声艺术的贡献。在艺术的道路上墨守成规只能是死路一条,一个人的艺术成就就是看他为艺术增添了那些新的美好的东西。艺术如此,社会也如此。
对于相声艺术加入表演成分,或者成了脱口秀或者相声剧,无论什么形式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语言狂欢让人快乐,让人有所思。然而在众神喧哗、群魔乱舞的时候,在语言的狂欢节中,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狂欢,我们只为发笑而发笑,只为逗乐而逗乐。《训猴》有何好笑,《看电视》有何可乐。相声多了表演,但不能忘记了讽刺。
如今这个时代,想听唱歌去歌厅,想听戏曲去剧院,想看耍猴儿去动物园,想学甄寰说话直接看电视,没有必要在这听相声。相声怎么办,关键是回归到大众中去,回归到鲜活的语言中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