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络上得知,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在办公室拉上窗帘关掉灯将一瓶350毫升敌敌畏一饮而尽,结束了年仅30岁的生命,时间是2012年4月27日晚。
年轻的生命留给我们就是最后的一张纸条:
“活着实在太累了,天天这样无休止的上班让人窒息,所领的工资只能月光。我决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里,我并不恨这个地方,毕竟是我自己选择来到了这里。现在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我儿子以后怎么活,仅希望学校能帮我照顾一下他们母子。赵鹏
2012年4月27日晚。”
我也曾经是一名高中教师,如今听闻这样的事情感到一种悲凉。想到几天前和别人谈起来自己为什么来北京。我想不外乎这几个原因,工资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各种政策落实的到位一点,关系网少一点。
赵鹏宁愿选择死,也没有选择离开。这是教育的悲剧。在生存面前,不要花言巧语地谈所谓的理想。
年轻人在压力最大的时候,没有人去关注,在最需要钱的时候,领到的是最少的工资。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这些人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只有两个结果:无奈的以死抗争和未来的补偿式贪婪。
2011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所统计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3979元。而赵鹏每月工资只有1450元,还不如去工地上打小工每天还有100元。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付出沉重教育成本的人,献身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他确承受不住生活的沉重。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知识改变命运,还有什么理由教育孩子好好学习。
当最美的教师是临时工的时候,当高三教师死在办公室的时候,当不懂教育的人指手划脚的时候,当一次拆迁几百万,辛勤工作的职工一辈子也争不了100万的时候,这种分配的不公平,阶层的固定化,远比GDP下降几个百分点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