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已经很久了,但对它的理论根源不是特别了解,最近我看了《第五项修炼〉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深入了一层,正如作者彼得圣吉在序言中所说,因为我们采用了分析的方法,造成了对世界支离破碎的理解。
这本书是断断续续地翻阅,没有整块的时间来看一些大部头的书了。第一次是在地铁上开始看的,看了序言,为作者的深入见解所折服,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社会、教育和政府存在的弊病:“我们的社会组织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把生理的健康与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分割开来讨论,以至于人们虽然活得久些,但整体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越来越高。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越来越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越来越差。政府各部门不仅被分割得各自为政,且被各种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分割,变成一部老旧瘫痪、无法运转的机器。”
作者站在现实境况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国内的一些理论书籍缺少的就是这三点:不对现实境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或者浮在表面,进而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现实基础,更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最后理论又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本书的写法注重了实例的应用,正如副标题——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尤其是“基模”的建立为学习者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这本书的知识比较丰富,但正如作者所言光是吸取知识、资讯并不是学习,真正的学习必定修正行为。我只是粗略地翻阅了本书,明白了一些简单的道理,下一步,改变一种心智模式,转变偏见,进而修炼自己的行为。我读书一般先把书通读一遍,然后再慢慢地细细研读。现在这本书仅读了一遍,因此更多的领悟还需要我更多的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