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眠的夜晚

(2008-08-28 19:19:43)
标签:

书带

地理老师

中学老师

时间浪费

小学老师

管理

铁皮鼓

失眠

博客

教育

分类: 教育观察

    昨天一天的时间,我在网上游来逛去,终于把一天的时间浪费掉了,心里不是滋味。

    晚上回去,心里堵得慌,看哪里也不顺眼。最后开始整理自己的书。去年毕业的时候,我把书带塞进了柜子里(屋子太小了),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再看他们一眼。再一次慢慢翻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远离了一种理想。我心里确实有许多的感慨,如果还是想现在沉浸在一种日常琐事之中,我可能就这样完蛋了。我最害怕看到自己几十年以后,还是老样子。我必须有所行动。

    我躺在床上翻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间有香港学者苏珊娜 佩珀关于建国后1949年到1965年教育的分析。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如饥似渴地看下去。他的分析没有建立在一种观念上,而是建立在翔实的数据上,通过精到的分析,在加上独特的个人访谈资料,最后得到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笔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完全摈弃了我们先叩帽子的史学怪病。

   一、广泛的调查,收集大量的数据,用数据来说话,使历史的研究站在了坚实的基础上。

   二、 在历史的书写中,注意小人物的经历,使历史的书写有了厚度,有了人性。

   三、作者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对这一段教育历史的把握,并加入自己的体会和当代思想的痕迹,因此使历史的书写有了一定的个性化和现实性。

   看过以后,我不停的思索,我们的教育学史是不是缺少这三方面的纬度。没有数据,从理论到理论;没有人性,变成了一群符号;没有个性,千人一面。

   昨晚想了很多,思维一旦活跃起来,就无法控制,因此就一点睡意也没有。

   已经是深夜了,我又翻开了《中小学管理》合订本,翻翻看看,我完全沉浸在其中。尤其是看到魏智渊写的一篇文章《成为一名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回忆了自己中师毕业后,不断地努力前进,在教育的战线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从地理老师到语文老师,从小学老师到中学老师,从甘肃到成都,又到江苏,从拙于言辞的老师到教育研究者。这是一个不断奋进的教育工作者。我应该以他为榜样,在教育的阵线上滚爬,勇敢地走出自己的特色。

   今天上午,我又把这一篇文章认真看了一遍,告诉自己该行动起来,把教育当作幸福的工作,投入进去。

  昨晚,我四点钟才睡。今天中午没有休息。现在连写三篇博客,有点头疼了,不写了,回去吃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