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林日报:三省六市“文学自由谈”活动记述

(2024-01-19 09:24:39)
标签:

2024

玉林作协动态

三省六市

文学自由谈

活动综述

分类: 文坛动态

诗意如繁花绽放

                              ——“文学自由谈”活动侧记

               时间: 2024-01-18 11:30:52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曾昶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曾昶)时值深冬,北国正滴水成冰,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陆川县,却处处郁郁葱葱,花团锦簇。1月13日至14日,由玉林市作协主办、玉林市作协乌石坡脚文学创作基地协办的“文学自由谈”三省六地文学交流活动在陆川县金兰湾休闲农庄举行,来自广州、武汉、南宁、玉林、湛江、贵港等三省六地的作家、诗人近70人参加活动,他们引经据典,唇枪舌剑,谈论诗歌,来了一场精彩的“陆川论剑”。

诗家点评

诗歌,快意恩仇与云淡风轻的碰撞 

活动的上半场是“高作苦诗歌艺术”研讨环节,由广东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评论家张德明主持。

高作苦是陆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结业于鲁院第四届西南作家班,获首届“浪漫海岸杯”国际华文爱情诗赛一等奖。

张德明说,对高作苦诗歌最初的了解始于2016年,当时来玉林参加“高作苦湖南锈才诗歌研讨会”。他认为,高作苦诗歌技艺日渐娴熟,是纯诗写作,只要坚持自己的审美趣味,是能够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来的。

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教授高方说,高作苦的诗歌,总体来说,诗意盎然,从提供的这些诗歌来看,山比海写得好,诗意辽阔、高旷。

诗人、玉林市党史办副主任陈琦说,高作苦的诗,辨识度高,很多诗写得大气,悲怆,与当下保持一定距离,要坚持风格写下去。

广东医科大学副教授、诗人扬臣从高作苦的具体诗歌分析,指出高作苦诗歌,很大部分由“大海”“雨水”“泪”“酒”组成,诗歌古典意味浓。缺点是,太古典了,会冲淡诗歌的现代元素。

《湛江文学》主编、诗人梁永利具体聊到与高作苦的交往故事,指出他的诗中除了很好的一面之外,诗中“海”“水”“苦”写得太多,诗句不够凝练,冲淡了诗意。

广东岭南师范学院教授、评论家、诗人程继龙说,高作苦的诗歌细腻、情感充沛,但诗歌呈现是外向型,还要注意语言把控,注意诗歌的“核聚变”。

著名军旅诗人周承强说,高作苦的诗歌形成了自己风格,每首诗的意向组织,展现得淋漓尽致,缺点是每首诗都从情感介入,而不是从生活介入。

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教授、评论家林超然说,高作苦有许多很“男人”的诗,也不乏柔情,希望他扎扎实实地写下去,不要只满足于写诗发表,期待他在诗江湖上确立自己的一席之地。

诗人琬琦说,高作苦一年发表300多首诗,令人吃惊。写诗坚持40年,写出很多好诗,比如写老虎的一系列诗。

诗人谢夷珊说,高作苦勤奋,高产,写出来很多“硬”诗,语调也较“硬”,值得期待。

玉林作家何燕说,高作苦诗歌有剑气,有仙气,有酒气,有霸气,缺点是缺一点地气,与生活“脱节”,希望他以后的诗多接点地气,介入生活。

广西社科联办公室主任、诗人杨辉回顾了他与高作苦的大学生涯与文学往事,希望高作苦只学习海子的诗歌精神,不要学习海子的“死亡美学”。

玉林市作家协会主席、诗人梁晓阳说,高作苦勤奋,为诗痴狂,为人豪放粗狂,诗也很狂放。同时他指出,高作苦大部分诗歌呈现豪放、粗犷、痛苦,建议他多写点柔情诗、刚柔相济的诗。

诗人湖南锈才说,其实,高作苦并不只有“硬”诗、“老虎诗”,也有许多柔情的诗,建议他在《饮者为王》的基础上,在酒诗中加入几味“药”,写出别具一格的“硬”诗、酒诗来。

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南宁文学院院长、《红豆》杂志社社长唐志伟说,看过高作苦的诗歌,他的诗是深情的诗,是用心、用情、用力的诗,期待他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来。

《红豆》杂志社主编韦毓泉说,高作苦的诗,写法丰富多样,狂放、悲怆,希望他多写出点“男孩来信”“大雨中的青年”这样的诗来。

诗人吉小吉说,很喜欢高作苦的猛虎诗,有酒气,有虎威,做人快意恩仇,缺点是诗歌太自我,姿态过高,诗歌要多“平视”,多关注弱势群体。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诗歌评论家荣光启则认为,当下很多诗人用理智写诗,用口语表达经验,从生活、意境介入诗意,高作苦的纯诗写作,从情感介入,恰恰很珍贵,他的诗,让我们对当代诗有一些期待、思考。

文学漫谈

地方诗歌与地方诗人如何进入文学史? 

下半场进行的“玉林文学与新世纪文学的现状及趋势”,由荣光启教授主持。他说,最近玉林文坛喜事频频,作家创作丰收,玉林的每个诗人创作风格都不一样,多年前就开始关注漆诗人了。

程继龙说,玉林的新诗创作很有特色,十几年前他就读到天鸟、湖南锈才等人的诗歌。何里利的诗灵动,安乔子获得红高粱诗歌奖,天鸟多才,诗意像闪电一样呈现。希望多多加强粤桂两地的走动、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扬臣说,广西的山多,少数民族多,诗歌写作也多,但是表现少数民族的诗歌较少,期待玉林诗人们多写表现少数民族同胞的诗,希望玉林的诗歌明天越来越好。

张德明说,谢夷珊这次能以诗集入选广西铜鼓奖文学类获奖者名单,说明玉林的诗歌很强,是一种文体创作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是水到渠成。他说,当年组建湛江诗群,就是以漆诗群为学习目标的,当初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关于漆诗群的论文,发表在《岭南师院学报》上,推介漆诗群。在地处偏远、资源条件有限的地方,我们的诗人如何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那就是,抱团取暖,不要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要将一个地方诗群与另一个地方诗群,作为一种现象纳入当代文学史,成为评论家们关注的对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好的文本,要有精兵强将参与的诗歌好文本,要写出代表作,写出进入文学史的力作。玉林湛江诗歌“一家亲”,希望玉林和湛江的诗人们让自己更强大起来,发扬“诗歌机器”和“诗歌狂魔”的精神,写出好诗,让诗歌理想照进现实。

  原标题:

诗意如繁花绽放

玉林日报:三省六市“文学自由谈”活动记述
责任编辑: 梁远帆 


附原文:

是该“饮者为王”,还是该“彩虹浅浅”

——“文学自由谈”三省六地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时值深冬,北国正滴水成冰,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陆川县,却处处郁郁葱葱,花团锦族。

1月13至14日,由玉林市作协举办、玉林市作协乌石坡脚文学创作基地协办“文学自由谈”三省六地文学交流活动在陆川县金兰湾休闲农庄,来自广州、武汉、南宁、玉林、湛江、贵港等三省六地的作家、诗人近70人参加活动他们或引经据典,或唇枪舌剑,来了一场精彩的“陆川论剑”

 

(小)疯狂写诗,文学少年曾一月写诗1000首

 

玉林市是诗歌大市,人才济济,在广西,玉林的漆诗歌沙龙,与南宁的自行车诗群、桂林的扬子鳄诗群曾经“三足鼎立”。可喜的是,今天的玉林诗人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梯队分明的结构状况。

此次“文学自由谈”三省六地文学交流活动分上下两个半场进行展开,上半场研讨高作苦诗歌艺术,下半场进行“玉林文学与新世纪文学的现状及趋势”展开座谈。

1984年写下诗歌处女作,到2023年,高作苦在诗艺的道路上已经苦苦探寻了40年。而颇耐人寻味的是,他当年的诗歌处女作《心祭》一直到28年后,才在2012年的《广西文学》“广西诗歌双年展”上发表。

1988年,读高一的时候,他加入了陆川县镇中(陆川县中学的前身)晨曦文学社,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1990年,高考失利的他到陆川县中学补习,心情异常苦闷,就疯狂读诗写诗,曾经创下一个月内疯狂写下1000首探索性短诗的记录。在广西师大读书四年,他举办过3场轰动一时的校园诗展。1994年,作为狂热的诗歌发烧友,他曾与甘谷列、杨辉、刘春、江风扬创办过民间诗报《发生》,这是丢进一颗石子到漓江里听到的第一声响。

1996年7月1日,大学毕业之际,为了“练胆”,他曾历经53天,骑着一辆自行车,从桂林出发,“万里走单骑”,风尘仆仆,途经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8省(区),行程5575公里,最后到达乌鲁木齐。在青海西宁市,著名诗人昌耀与他谈诗,让他醍醐灌顶,受宠若惊,也终生难忘。

这之后,因为参加工作的原因,他离诗歌渐行渐远。

2007年,高作苦开始“归来”,在网上写诗。2007年当年,他在各种报刊发表诗歌160首。2008年,他全年发表诗歌308首。2009年,发表诗歌206首。2014年在《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等30多家刊物刊发表诗歌294首,2015年,发表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5首。

与会诗人、评论家,对于高作苦从诗歌发表追求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做出充分的肯定。

  (小)诗歌,是该快意恩仇还是该云淡风轻

上半场高作苦诗歌艺术研讨环节,由广东岭南师范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评论家张德明主持。

张德明说,对高作苦诗歌最初的了解,始于2016年,当时来玉林参加“高作苦湖南锈才诗歌研讨会”。他认为,高作苦诗歌技艺日渐娴熟,是纯诗写作,只要坚持自己的审美趣味,是能够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来的。

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教授高方说,高作苦的诗歌,总体来说,诗意盎然,从提供的这些诗歌来看,山比海写得好,诗意辽阔、高旷。

诗人、玉林市党史办副主任陈琦说,高作苦的诗,辨识度高,很多诗写得大气,悲怆,与当下保持一定距离,要坚持风格写下去。

广东医科大学副教授、诗人扬臣从高作苦的具体诗歌分析,指出高作苦诗歌,很大部分由“大海”“雨水”“泪”“酒”组成,诗歌古典意味浓。缺点是,太古典了,会冲淡诗歌的现代元素。

《湛江文学》主编、诗人梁永利具体聊到与高作苦的交往故事,指出他的诗中除了很好的一面之外,诗中“海”“水”“苦”写得太多,诗句不够凝练,冲淡了诗意。

广东岭南师范学院教授、评论家、诗人程继龙说,高作苦的诗歌细腻、情感充沛,但诗歌呈现是外向型,还要注意语言把控,注意诗歌的“核聚变”。

著名军旅诗人周承强说,高作苦的诗歌形成了自己风格,每首诗的意向组织,展现得淋漓尽致,缺点是每首诗都从情感介入,而不是从生活介入。

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教授、评论家林超然说,高作苦有许多很“男人”的诗,也不乏柔情,希望他扎扎实实地写下去,不要只满足于写诗发表,期待他在诗江湖上确立自己的一席之地。

诗人琬琦说,高作苦一年发表300多首,令人吃惊。写诗坚持40年,写出很多好诗,比如写老虎的一系列诗。

诗人谢夷珊说,高作苦勤奋,高产,写出来很多“硬”诗,语调也较“硬”,值得期待。

玉州区文联主席、诗人李然厚说,高作苦的诗,诗意空灵,有特色。

玉林作家何燕说,高作苦诗歌有剑气,有仙气,有酒气,有霸气,缺点是缺一点地气,与生活“脱节”,希望他以后的诗多接点地气,介入生活。

广西社科联办公室主任、诗人杨辉回顾了他与高作苦的大学生涯与文学往事,希望高作苦只学习海子的诗歌精神,不要学习海子的“死亡美学”。

玉林市作家协会主席、诗人梁晓阳说,高作苦勤奋,为诗痴狂,为人豪放粗狂,诗也很狂放。同时他指出,高作苦大部分诗歌呈现豪放、粗犷、痛苦,建议他多写点柔情诗、刚柔相济的诗。

诗人湖南锈才说,其实,高作苦并不只有“硬”诗、“老虎诗”,也有许多柔情的诗,建议他在《饮者为王》的基础上,在酒诗中加入几味“药”,写出别具一格的“硬”诗、酒诗来。

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南宁文学院院长、《红豆》杂志社社长唐志伟说,看过高作苦的诗歌,他的诗是深情的诗,是用心、用情、用力的诗,期待他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来。

《红豆》杂志社主编韦毓泉说,高作苦的诗,写法丰富多样,狂放、悲怆,希望他多写出点“男孩来信”“大雨中的青年”这样的诗来。

诗人吉小吉说,很喜欢高作苦的猛虎诗,有酒气,有虎威,做人快意恩仇,缺点是诗歌太自我,姿态过高,诗歌要多“平视”,多关注弱势群体。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诗歌评论家荣光启则认为,当下很多诗人用理智写诗,用口语表达经验,从生活、意境介入诗意,高作苦的纯诗写作,从情感介入,恰恰很珍贵,他的诗,让我们对当代诗有一些期待、思考。

知名评论家李旷远、张修海、杨荷泉、徐秋明,诗人冯三四、江舟、李宗文、谢蓉、李明媚、李参天等人也对高作苦的诗歌做出精彩点评。

  (小)文学漫谈:地方诗歌与地方诗人如何进入文学史?

下半场进行的“玉林文学与新世纪文学的现状及趋势”,由荣光启教授主持。他说,最近玉林文坛喜事频频,作家创作丰收,玉林的每个诗人创作风格都不一样,多年前就开始关注漆诗人了。

程继龙说,玉林的新诗创作很有特色,还在十几年前读大学中文系时,就读到天鸟、湖南锈才等人的诗歌。何里利的诗灵动,是女子内心的修为,将诗意打通;安乔子获得红高粱诗歌奖,天鸟多才,诗意像闪电一样呈现。希望多多加强粤桂两地的走动、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玉林师范学院文传学院副教授、评论家杨荷泉说,希望玉林诗人将自己最代表作收集起来,期待结集出版,好好研究。

扬臣说,玉林、广西的山多,少数民族多,诗歌写作也多,但是表现少数民族的诗歌较少,期待玉林诗人们多多呈现,多写表现少数民族同胞的诗。希望玉林的诗歌明天越来越好。

张德明说,谢夷珊这次能以诗集获得广西“铜鼓奖”中唯一的诗歌奖,说明玉林的诗歌很强,是一种文体创作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是水到聚成。他说,当年组建湛江诗群,就是以漆诗群为学习目标的,当初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关于漆诗群的论文,发表在《岭南师院学报》上,推介漆诗群。在地处偏远、资源条件有限的地方,我们的诗人如何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那就是,抱团取暖,不要一个人在战斗。我们要将一个地方诗群与另一个地方诗群,作为一种现象纳入当代文学史,成为评论家们关注的对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好的文本,要有精兵强将参与的诗歌好文本,要写出代表作,写出进入文学史的力作。玉林湛江诗歌“一家亲”,希望玉林和湛江的诗人们让自己更强大起来,发扬“诗歌机器”和“诗歌狂魔”的精神,写出好诗,让诗歌理想照进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