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海防要塞大鹏所城

(2018-11-14 11:16:36)

游海防要塞大鹏所城

闫宗杰

 

     深圳市东南部大鹏半岛上有一座大鹏所城,大鹏所城的全称是“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的美誉,是深圳的历史明珠,是深圳八景之首,深圳鹏城之称即源于此。

 今年10月,在深圳朋友的陪同下,我们盐田区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大鹏古城。

    大鹏所城依山面水,坐北向南,北高南低,连接较场尾海滩,通向大亚湾。远远就看见南门城楼巍巍然矗立在前,城墙由青砖砌成,高约6米,墙体斑驳长满苔藓,饱经历史风霜。城楼阁上数盏红灯笼在海风下轻的来晃去。城门洞不很宽,约有3米,却有4米多厚,足见其坚固。迈步进入古城,一种古旧的气息迎面扑来

 城主要有4条大街,东门街、正街(西街)、十字街纵穿东西,南门街横贯南北,外有红花巷、石井巷等10多条小街巷。所城的这些大街小巷间,矗立着近十万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古建筑鳞次栉比,古色古香。

 行走在古城,将军第巷、赖府巷等名称格外引人注目。原来所城内20多处重点文物建筑中,最多的是将军府第,据大鹏所城《导游图》标注,共有明清两代的11处“将军府第。

 由于大鹏所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历史上为守卫祖国的南疆所作出过的不朽业绩。在明、清两代,这里就是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

  说到将军第,首先要提的是赖氏将军第,赖氏是城内名副其实的望族:三代五将,三个红顶花翎的正一品和二个蓝顶花翎的从二品。所城内共有六所赖氏将军第,而其中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规模最大,最为壮观。赖恩爵作为林则徐的副将,成功指挥了“九龙海战”,该战是中国近代抗英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仗是深圳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战功卓著,而威扬四方,被封为振威将军,官至从一品。

 赖恩爵“振威将军第”,距今已有150年历史,为道光皇帝赐建,整座府第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00平米,有大小厅房40多间,其门首横额“振威将军第”为道光皇帝御笔。门前有一对石狮和一对象征武官府第的石鼓。檐板、梁枋等装饰着金木雕刻,无论之人物故事还是花鸟草木,栩栩如生,十分精美。门侧悬挂清道光二十四年御赐对联“秀一鹏山开泰运,重班凤阙迓鸿庥”,足见其深受清廷重视,皇恩泽被。一丈高的青砖围墙,气势格外逼人气势雄伟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

  城里还有一处“振威将军第”, 位于古城南门街内,主人名字叫刘起龙,曾任清道光年间福建水师提督。该府第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呈不规则梯形,门首横额匾题"将军第"三个楷书。贴有红纸对联:禄阁家声远,彭城世泽长。刘起龙是著名的抗倭英雄,一生致力于巡洋辑盗,抗击倭寇,战绩卓著,为官清廉在抗击倭寇、保卫海防的"前后十八战"中屡建奇功。“抹黑将军”“巧训舅父”等故事在古城中广为流传,深得将士和古城人民的敬仰。

 大鹏古城除了十数座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清代"将军第"有序分布外。还有大鹏粮仓、协副将署、左堂署等一批古迹可供参观。

 在城的北部,也是城的最高处有三个重要建筑。那就是大鹏粮仓、协副将署和左堂署,也是本城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大鹏仓一排造型独特的古建筑,拱券的半圆形屋顶。始建于康熙年间,续建于雍正年间。是古代军队的粮仓,大鹏所城作为军事要塞,一直以来设有屯放军粮的粮仓,并设有专员管理。现在粮仓已经失去了存储粮食的作用,其中一半修建成商铺,一半辟为博物馆,有独木舟博物馆、古代兵器展、建筑艺术展、非遗民俗展、书画摄影展等,供人参观。

  大鹏仓的北边是协副将署,文革时被毁。现在在遗址上建了一个别具特色的纪念墙,用木栅栏形式组成,走近一看是《鹏城英烈》榜,上面收录了在明、清两代为守卫这座海防军事要塞而献身的官兵花名册,有40多位。它的前言写到:“六百年前在大亚湾畔崛起的这座大鹏所城是我国南部的海防军事重镇。明清两朝大鹏所城官兵屯田守城、巡海缉盗,守卫着南中国海的门户,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在此仅辑录部分,以作纪念。”看着它,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致敬,向捍卫我中华国土的先烈们!

    大鹏粮仓西南面是左堂署遗址,左堂署又称左营署,就是类似县府衙门的办公场所,可惜也在文革中给拆除了。

 从三座建筑的位置上可以看出它们的地位,军事第一、政府第二。这也符合当时的形势。

 行走在古城内,入眼最多的还是那保存得相对完整的近十万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白墙黛瓦、错落有、古色古香。其狭窄蜿蜒,幽长深远的青石板小,显得宁静古朴,弥散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据说大鹏古城的原居民大都已经移居国外或者移居城外,村里的民宅大部分被当做出租屋出租了,难怪古城里面不少的门牌号码都是“出租屋”多少号。一部分民居已开发为客栈、小商店,小街巷中也不乏文艺范,弥散着小资情调。

 城不大,两个小时我们就基本转完了,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总有一些时空流转的感觉。踩着青石板铺就的道,眼前似乎看到飞驰而过的军骑铁掌落地飞溅的火花;摸着饱经岁月侵蚀的斑驳城墙,耳旁仿佛响起了数百年前抵抗英军的隆隆炮声,心里满是对历史的缅怀。

 壮哉,抗敌英勇将军! 伟哉,钢铁要塞所城! 

                        2018年11月12日于吴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