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阙塞,不去鸡鹿塞就是一种遗憾。
鸡鹿塞在高阙塞以南,沿312省道南行20公里的地方,但鸡鹿塞不好找,因为它不像高阙塞位于沟口,在公路边就能看到,而鸡鹿塞是靠沟口里边一些,而且进入口现在是一个牧民居住点,地标是“乌兰呼舒嘎查”,稍不注意就会错过。从村东绕到村后,拐个弯,上个坡,远远望见有一块石头上刻着“鸡鹿塞”。
http://s15/mw690/001tkIDazy7eBRmFP2u1e&690
鸡鹿塞位于狼山西南段哈隆格乃峡谷南口,石城遗址呈正方形,全用石块修砌。它建于汉武帝元狩三年,是当时著名的军事要塞,西汉时期中原和匈奴经济政治往来的重要关卡,也是我国古代最早建有瓮城的城堡之一。在古城周围十公里范围内有汉代烽燧遗址十几处,作为防线和报警之用。这些石城、烽燧在鸡鹿塞外围,形成拱卫鸡鹿塞之势,共同组成了汉王朝西北边陲的军事要冲,用来保卫富裕的朔方郡——后河套地区。汉代朔方郡临戎、三封、窳浑三县的设立与繁荣,应与鸡鹿塞一带强大的军事防线作为后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鸡鹿塞城墙虽有坍塌,但保持原本模样,我喜欢原汁原味的东西,不喜欢后人为招揽旅游对旧物的过度修饰。不过就在我到达这里时,正好就有一些人正在对古塞进行修复。
http://s9/mw690/001tkIDazy7eBRpHHKwc8&690
从唯一的南门进入城内,沿着石砌磴道爬上城墙,驻足城墙之顶,四下放眼望去,北面崇山峻岭,巍峨壮观;山前空旷坦荡,平川倾斜。而石城以东,谷口开阔,了无遮拦,过往车马行人,一览无遗,极易扼守。
塞前有一条古道,据考证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丝绸之路,可见,鸡鹿塞的作用不止于军事。
作为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咽喉要地的鸡鹿塞,曾发生过许多重要事件。汉宣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宣帝派遣部队护送其出鸡鹿塞北归,并调拨边塞谷米三万四千斛作为单于及其部众的食需,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篇章。由此出现了“朔方无复兵之踪六十余年”,“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将军塞外游,杏花满枝头”的边疆繁荣和平景象。 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北征出击匈奴,即由鸡鹿塞直达居延。汉将窦宪、耿秉曾经鸡鹿塞进入漠北,中郎将耿谭遣兵保护,两军会合,夜袭北单于,北单于大败。“封狼居胥”和“燕然勒功”两个成语就分别来自霍去病和窦宪出击匈奴的故事。唐代李商隐有诗云“
鸡塞谁生事?狼烟不暂停”。鸡鹿塞在汉代废弃,但到了西夏时曾复使用。所以,这座要塞曾为汉、匈奴、西夏拥有过。
更重要的是西汉竟宁元年,王昭君偕单于出塞,就是从鸡鹿塞经由哈隆格乃峡谷,前往漠北的。而且他们夫妻曾经避居鸡鹿塞石城达八年之久。据说王昭君在鸡鹿塞居住期间,每天晨有雄鸡高唱,晚有阵阵鹿鸣,当地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取名为“鸡鹿塞”。我不是历史学家,无力弄清楚王昭君到底曾经几过鸡鹿塞。我只是感慨,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曾经狼烟四起,征战频仍。如今,烟尘止息,太平安好,的确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静好岁月。
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雄关名塞早已被废弃,沦为牧民放牧时避风、躲雨的庇护所。但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车轮飞转,鸡鹿塞渐渐淡出视线,但狼山依旧空旷而雄伟,河套平原依旧一望无垠而辽阔。我在想,我们常常以忙碌为理由,无心倾听来自大自然的语言——风的诉说,沙的气息、花的细语、水的笑声……。我们挣脱离开这大地已经许久了。城市的嘈杂,即便常常使人们辨不清真伪,可我们更习惯臣服于喧哗,也不会轻易去给思想指明一条出路,去质疑,一直以来理解的美好,究竟是何等模样。难道不就是眼前灵魂归于一寂的悠闲时光吗?
历史,早就把诸多选择摆在你的面前,取与舍,考验的却是你自己的智慧。鸡鹿塞,帮我把拥挤的心灵腾出空间,把我的眼神变得更为澄澈,让我愈发执着于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7年9月2日于吴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