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尔夫想法之三:关于“球皮”

(2010-10-10 23:22:07)
标签:

白冰

高尔夫

球皮

黄药师

黄承富

心理

体能

策略

杂谈

分类: 高尔夫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就是特别容易疲惫,昨晚做了推拿和脚膜,今天陪孩子去看世博一走又完了,孩子不肯走路只能抱着,养个孩子不容易啊,想我父母以前带我们更不容易了,平时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自责。晚上推拿加拔火罐,理疗师说我背部寒气太重了,或许这就是我容易疲惫的原因吧,昨晚群里的flymen说一种飞利浦的远红外理疗灯对这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计划购置一台试试。高尔夫伤病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我们要打一辈子的高尔夫。

    昨天和孺子牛、贾兄及范兄打了青浦太阳岛老场,体力上出现太大的问题,铁杆没有一次击实的,后来分析原因认为是自己的腿部太疲惫,在场上两腿如灌铅直打颤,无法稳定的支撑自己的挥杆。前9打铁杆两次下水打了2个加2,还有2个博忌一个走运切进去的鸟,加5转场。在相对容易的后9(球场的前9)体能更是支撑不住,打了7个博忌2个帕,收在84杆。当然和打黑tee也有一定的关系,攻击果岭都需要用中铁以上,在挥杆状态不好的时候还是增加不少难度的。昨天相克球、地滚球、青蛙跳全部出现,但最终还是没有出大事自己还是相当的满意。一场球不能用多少杆数来衡量成功与否,只要打出当天状态下的理想杆数就是成功的。

    身边有很多球友的挥杆技术都非常不错,至少在我看来挥杆都比我好,但总是打不出真实反映其技术的杆数已经不能完全归纳于技术问题。我们经常会说这事“球皮”还不够老。所谓“球皮”在我看来就是技战术、策略、心态、经验等的综合。今天在网上看了黄晨富老师关于高尔夫心理占三成、球技仅占四成、体能占三成的博文,甚有同感。而就球技来说挥杆技术或许只是球技里面的一小部分,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做球、短杆、脱困等技术。我连续写了第三篇关于高尔夫想法的博文,一是给自己理理思路,二是希望能给一些总是在研究全挥的人一些不同的建议。如果你追求完美的挥杆为目的那当然无妨坚持自己的道路,但如果你想尽快打出更低的杆数,你就一定要好好理解高尔夫的成绩组成因素。只有理解了高尔夫的一些东西,你才会知道如何去练习。当然对于职业选手其挥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职业选手必须更多的打鸟射鹰才有钱赚,保帕那是基本功,而职业的基本功保帕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你只有学会如何保帕或者如何止损才是你最需要的。对于超过30开始学球的人来说,你这一生都不大可能拥有职业水平的挥杆,还没等你练好挥杆,你的身体条件就一天不如一天了。看汤姆沃森差点在英国公开赛夺冠,难道你还没有感觉到就算你的挥杆不如别人也不是没有一拼的资本。再看这次吉姆福瑞克夺冠,动作难道真的就那么重要?反正对于我来说高尔夫就是一项“较劲”的运动,而我们较劲的东西就是成绩。

    球皮这个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绝对能感觉出来。想起我身边的球友老陆先生,其挥杆一看就是“自学成材”体系,但往往能打出你感觉不可思议的杆数,很多轻视他的人我知道目前有几个在医院重病房一直躺着,还有几个坟墓上已经长满了杂草。人家靠的就是球皮,别看你洞洞帕,只要你一失误,他绝对不给你弥补的机会,稳得很。“球皮”并不是说你打得多就有,关键在于你要想得多,你想明白了就会明白你要补什么。前两篇博文有些球友认为我是有了这个技术才这样说,而自己球还打不直学这些还早呢。其实这时本末倒置,我不是有了这样的技术才这样说,而是我因为是这样理解的所有我有了这样的技术。任何东西你首先要想到才有可能做到,你都没好好想也没有好好练,怎么可能会拥有。我曾经也有很多机会看职业选手练球,在我映像中职业选手在果岭边的练习绝对不少于挥杆练习,而挥杆练习中也不仅仅是打又直又远的球。

    “球皮”老的人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在场上有一套控制失误的方法和策略。就算失误了也总是不急,一般都有着非常好的止损能力。这里我又想起了黄药师,我不谦虚的说药师的技术比我要稍逊一点,然而如果我和他下场pk我还真没有赢的信心。药师在场上控制能力非常强,他太清楚自己了,这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还清楚你。上次我和药师在西安国际pk前9我攻势如潮压着药师打完9洞,人家就是不急不躁,到后9把我收拾得鼻青脸肿,真是给我上了一课什么叫高尔夫的对抗,输几百银子买回来的经验我占大便宜了。而如今我就比以往好了很多,上次在协和与古龙pk,我上去根本不会打球了,第一洞5杆洞打了+4,打完6洞我加9,古龙才加3,加上让杆数我基本上已经被判死刑了,无非看能缓刑多少。古龙当时说:老白你这样的状态我胜之不武啊。但在古龙连续接几个生意上的电话,一不留神几次失误,我立即反攻,在后面12个洞里我一共加了2杆,最后还反败为胜。当然这和古龙因工作的事闹心失误太多有关,但如果我自己没有坚持住那也是根本没戏。这就是“球皮”,有如药师的留言:赢就要赢得狠,输就要输得少。

    场上的经验很多来自失误,失误不可怕,关键在于在每次失误后的处理中你能得到什么。而球皮老的人总是能让失误出现在容易救的地方,就像我曾经有段时间沙坑打得很烂,我就请教职业选手如何打沙坑,人家在沙坑里教了我几招后语重情长的告之,最好的沙坑技巧就是不要进沙坑。我现在的沙坑打得还是一般,但我现在进沙坑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很多人在场上只会靠本能打球,而高尔夫运动是必须要动脑子的,攻守之道、取舍之间需要合理应用,这些都需要经验,而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采取的策略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高手都是用最有把握的手段在处理情况。上了发球台就一号木,在球道上就瞄着旗杆,那你出事是一定的,即使你的挥杆有如何的高。每个人都会失误,无非失误的概率不同,而最不可控制的就是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会在何时何地失误。因此,最好你每次都要考虑清楚你万一失误的话会怎么样,这样会让你冷静处理每一杆。首先要不败才能考虑胜利,不败在自己,胜利还要看对手,这是孙子兵法里说的,放在高尔夫里同样适用。

    重申曾经的一个说法,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如果你想打职业就要按照职业的方法,如果你是业余爱好者就需要一个适合业余的方法,不同的目的用同样的方法是有问题的。并且个人坚持认为超过30开始练球的,你就别想练职业了,当你学会走路的时候人家都已经用10秒钟跑100米了,等你终于开始跑的时候发现你根本跑不动了。让自己技术全面点、心态好点、策略制定合理点,你的“球皮”会很快就老了,成绩也很快就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