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尔夫总是或多或少会留下些遗憾,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还是高尔夫本身就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运动?周一美兰湖最后一洞未能一切一推打出搏忌80杆收,整场球印象最深的是4个3码内的鸟推无一中的,再想一下还有三次下水记忆深刻,而那些精彩的保帕却留不下多大印象。今天太阳岛新场打出77杆(标准杆71),猛一看成绩感觉发挥很好,而其实自认为状态很差。整场球抓获3鸟却也吞下2个+2,5个搏忌,关键是1号木的发挥太差。前两天感觉较长时期1号木击球倒旋太多造成弹道偏高,球上球道基本不滚,让从来没有因为距离发过愁的我也开始琢磨要提高开球距离了。曾经开球280码并不是一件难事,现在沦落到250码都打不到,这也导致第二杆攻果岭的成功率降低不少。
我琢磨在不换1号木的基础上(刚换1个多月)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1是让挥杆更扁平并加大挥杆弧度;2是确保杆头在往上的过程中击球。在练习场调整后感觉不错,连续两天的刻苦练习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恢复以往的风采,却不料一上场全大右曲。前三洞靠着铁杆打了2帕1鸟,后面几洞就越打越离谱,在后9开始用老动作才终于正常了,并且发现老动作的距离突然比前段时间远了,虽然落地还是不大滚,但落点基本都能超过260码,看来需要找时间去练习场找找关键的地方,在场上的感觉是比以往打的更有力了些,但也不是那种完全发力的挥杆,我想是不是前段时间一直在进行控制挥杆造成距离缩短。今天后9连3号木顶风都开出近240码的距离,而周一在美兰湖顶风1号木才开220,而今天太阳岛的风还比较大点。看来前9的教训是提醒我千万不要轻易否定一切重来,调整动作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毕竟我们不是职业,真调得不会打球了那是一件难以承受的痛苦。
打球两年多,破百想破9,破9望破8,破8盼单差,单差又期待负杆,总没个满足的时候。每一场球结束后总感觉自己没打好,于是练习场又疯狂的出汗,却不知道影响自己的不仅仅是动作,更多是心态。回想近期的球,总是在5杆洞出问题,而曾经有段时间的统计5杆洞成绩是负杆,这绝对是心态的问题。500码内的5杆洞一站上发球台就想着2on,打完就再一次体会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真大!5杆洞出问题的往往是第二杆,开球好了就想拼,开球球位不好就想打得越靠近果岭越好,于是麻烦就产生了。而下场想想5号木接5号铁也能打出400多码左右的距离,留下100来码打鸟的机会还是很大,并且能很稳的保帕,但好像很少在5杆洞用除了1号木以外的球杆开球,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心态在作怪啊,咱打球的时间还是太短,用老陆的话说就是球皮还不够厚啊。
一场球除了技术,最主要的是经验和心态。所谓:知进难、知止难、知退更难;得到难、舍得难知足最难!知足是一种心态,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并不是容易满足,而是能清楚的认识到“足”的程度,真正懂得“知足”真的很难。





还能比我的表情更痛苦吗?

还有比这样不进洞更令人懊恼的吗?

无论打成怎样都要笑着面对,正所谓知足长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