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越呼兰河  (纪实)

(2017-02-26 22:00:33)
标签:

时尚

旅游

文化

分类: 纪实142

穿越家乡呼兰河,汽车冰雪越野,于2017211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午930分,从女儿城脚下的呼兰河出发,历时3个半小时,到下午1230分抵达马鞍山脚下。一路疯野驰骋,河上及两岸景象环生,文化、水利、沙石、林业和旅游踏查和寻访点不断。

这是我们永远难忘的美好时光,一个呼兰河史无前列开创性的汽车冰雪越野。在白雪茫茫的呼兰河冰雪之上,我们疯情越野,跨越不知有藏匿多少风险的初春河面。开创了呼兰河历史上的文化先河,填补了冰雪季节大队人马跨越呼兰河冰面的空白。

 

16台越野汽车,组合发动机腾起巨大轰鸣,搅活了沉静一个冬天的拉哈山野。赛车驰骋着飞奔向前,身后卷起长烟如暴风雪。一刹那间,冰封的呼兰河生机一片,欢声雷动,与冰雪共舞,魅力四射。现场总指挥的一声断喝:发车!他乘坐的第一台墨绿色指挥车,如离弦之箭,开路撒野,风驰电掣。车队犹如一幅冰雪画卷一路舒展开去,呼啸着滑起大片白色雪沫……震撼地上演了一场激情与速度的越野大赛,所向披靡,惊心动魄。

兰西县为金源文化的腹地,在沿着呼兰河向南延伸的境内,有许多远古和金代古城遗址,就坐落在呼兰河沿途两岸。这些上千年的一个个古城遗址,织就了呼兰河松嫩平原上河流的文明,也是我们现代开发呼兰河旅游更深层次的文化历史。

与绥化北林区接壤的呼兰河右岸台阶上,就有一座叫女儿城金源文化遗址。关于女儿城的来历,随行的兰西县史志研究学者陈士平老师,为我们理清了女儿城的历史踪迹。

据陈老师讲:女儿城位于临江镇民河村女儿城屯,前城子西北侧,呼兰河左岸的二级台地,遗址周长560米,西城墙为断崖,高约2米。19745月曾在此遗址出土了一方金代官印一枚,铜质重1800克,印纹为九叠篆,名为都提控所之印。据《金史》记载,都提控所为金时领兵之武官,是相当一级的军事机构。这枚大印现被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中。

在距女儿城遗址西侧约1000米的呼兰河左岸,还有一处被当地群众俗称为点将台的一级台地,当年,台顶遗存可见大青砖、灰陶片、红褐陶片等。该遗址应为辽金时期渡口遗址,为女儿城提供水上交通服务的支撑点。

 

14台越野赛车组成了长长车队,一台接一台地从女儿城前的一个小村后身下河。于上午九时30分许,迅速集结于白雪完全覆盖的呼兰河四市县交汇处。拉哈山赛车队的队友们,个个精神饱满,斗志倍增,似乎好久没有寻到这样的宽阔场地了,激动地彼此相约上阵,在这个交汇处为大家展开了短暂的冰雪竞技表演。五台赛车突然开进,疯狂奔向前方,淹没在白茫茫冰雪里……

兰西县电视台首席记者赵晓松,站在四市县交汇处的冰面上,现场为我们解说: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兰西县境内呼兰河的最北端,这里位于绥化、青冈、望奎和兰西四市县交汇处,呼兰河就是在这里进入我们兰西县的。穿越呼兰河的汽车越野活动,今天我们就将从这里出发,去穿越我们家乡的冰雪呼兰河。

 呼兰河,古称忽拉温江。呼兰,满语为烟囱之意。呼兰河位于我省中部松嫩平原地区,属于松花江干流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铁力市东北部的炉吹山,河源高程920米。上游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铁力、庆安、绥化、望奎、青冈等市县,干流全长523公里,在兰西境内流经约120公里。 呼兰河在我县榆林马鞍山闸门流出县境,一路向南于哈尔滨市东郊兰河屯汇入松花江。

 记者面对着电视镜头,为我们也是给广大电视观众倾情讲述:呼兰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兰西就因位于呼兰河西岸而得名。它世世代代哺育了千千万万兰西儿女,给我们家乡带来了良田沃土,锦绣山河,未来必将在兰西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它的巨大价值,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大家所面对北侧的这条河流叫通肯河,它是呼兰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小兴安岭西海伦市北部五岳山,在我们兰西县北安乡隆盛河屯东北汇入呼兰河,这就是兰西、青冈、望奎三县的一条界河。

 

组强大阵容的一台台威武赛车,骤然启动,发动机联成巨大的轰鸣声,瞬间搅动了沉静的拉哈山野,给冰封的呼兰河带来了无限生机与魅力。现场总指挥高维国一声令下:出发。他所乘坐的第一台指挥车如离弦之箭,滑起大片白色冰雪烟雾,飞驰向前。紧接着第二台、第三台……第十四台赛车如雄纠纠的骏马,呼啸着上阵,所向披靡,惊心动魄地上演了一场激情与速度的越野拉力赛。

冰河之上,场面恢弘,激情澎湃,我们快乐地分享这穿越的豪迈、果敢、奔放与英勇。车友们疯狂地驾驶着他们的霸气战车,一个利箭跃上高高沙山,跑上陡峭高耸的拉哈山,飞过还没有结冻的河面清沟,越上地势险要的五道岗,如出征的战马一样,震撼在冰河上冲突穿插,狼烟四起,勇猛无敌。

在英雄的赛车旁侧,穿过宽阔的呼兰河厚厚冰雪,在专家精彩描述的氛围中,在呼兰河冰雪越野竞发的一幅幅壮美画面之间,我们扯起队旗合影欢悦、或与冰雪纵情共舞、或自豪地舒展青春卓越……兴奋地拥抱着魂牵梦绕的母亲河,跃进了一个神奇而恢宏的旅游文化王国!

 

兰西县政府副处级领导高维国,带领大家冲击了一段路程之后,在五道岗子荒滩右侧停留下来。这是一处由呼兰河冲击而形成的一个半岛,位于北安乡簸拉火烧东侧2公里,岛上分布较为原始的灌木柳等植物。

据当随行的原史志办主任杨中宇老师说,在没修国堤之前,五道岗周边都是大河套,有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和柳条通,是一个三不管的地方, 经常有捕鱼、打猎的人在此迷路,加之地处偏僻常有胡子(土匪)聚集于此,所以过去也有人把这里称做胡子窝。民国后期,这里藏着好多的土匪,他们借助于这里险要的地形,建筑了碉堡和地巢,准备了各种武器弹药。他们经常趁着夜色划船出去钻入村屯,搔饶百姓,抢劫财物,祸害干部……1946年,这里发生了好多次激烈的剿匪战斗。

此段呼兰河兰西岸,分布着大大小小近20处水利控制性工程。这些工程对防洪排涝、两岸农业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利专家范纯为我们介绍水利工程之一长岗提水站:长岗泵站,位于长岗乡长富村,系长岗灌区的渠首工程,担负着临江镇和长岗乡1.5万亩水田灌溉供水任务。此工程始建于1964年,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水田生产,以稻治涝,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冰雪覆盖的呼兰河之上,车队迅猛开进,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了呼兰河十八湾,兰西县呼兰河上一处未开垦的处女地。

在呼兰河道的拐弯处,河面与拉哈山贴得相当近,山峰耸立,河道迂回,如诗如画,景象万千。因河水流速减缓,形成一些面积大小不等的河滩,我们脚下的就是其中面积最大、植被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它面积近十万平方米,位于兰西镇林盛村刘君屯以北2公里,在这里可以看见不远处的十八湾。从县城驾车或从东林寺乘船到此大约需要20分钟。我县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这里规划为呼兰河沙滩浴场、沙滩足球、排球场和冰雪乐园等旅游项目。

康荣乡党委秘书兼导游员王晓杰女士,十分自信而动情地与我们介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处山水相依,美仑美奂的山光水色,就是我县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十八湾。 它在地在拉哈山和呼兰河的断坳上,山上是平整的农田,属一级台地,山下的呼兰河东岸则是一望无际的河套地,地势地平视野开阔。十八湾不仅仅是十八道山弯,而是由大小36个山崴子组成。南起兰西镇刘君屯,北至红光镇冯家崴子,绵延15公里,是我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

呼兰河上的原生态神秘之地——如诗如画十八湾,山水相依,美仑美奂的山光水色。它深藏在拉哈山和呼兰河的断坳里,呼兰河东岸则是一望无际的河套,地势地平坦而动植物活跃。十八湾绵延长达15公里,正将十八湾山水、沙雾、林田、牧场、地热以及毗邻的村落等资源有机组合,让人们在大自然和质朴民俗的洗礼中,接受一次次心理和精神的健身按摩。

紧接着,坐在前排车的县旅游局郝丽丽局长,就如何开发利用十八湾为我们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畅想。她激动地说:根据十八湾的地形地貌及生态植被特点,已将十八湾山水、沙雾、林田、牧场、地热以及毗邻的村落等资源有机组合起来,打造一个集康体养生、度假养老、田园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产品牌,让休闲的人们在大自然和质朴民俗的洗礼中,接受一次心理和精神的按摩和洗礼。

我们还规划了东北村落文化体验区、康体健身区、养生养老区、森林露营区。计划在刘君屯后身建设登山步道、森林露营地、森林氧吧、木屋树屋、鸟巢旅馆、十八湾沙滩浴场、休闲度假酒庄、候鸟式旅游养生养老基地等旅游景区。利用十八湾岗上的农田发展田园体验游,建设田园绿道自行车游憩道,实施薰衣草庄园百花园百菜园百果园等项目。

 

在十八湾引水上山水利工程遗址旁,兰西县政府领导高维国独自走向河右边一处山根的乱石堆前,在那里他很快就寻找到了恐龙蛋化石、木化石。他曾经在这里遇见过这种古代文明,这次又幸运找到这些怪怪的石头,兰西县文化局副局长朱建飞给记者赵晓松做具体介绍。我们大家都围拢了过来,听取他说着这神奇化石的来历和历史故事,将呼兰河发展的历史又向纵深推进了好几千年。

呼兰河,你是一条文化河流。你从女儿城脚下澎湃着流进了五道岗和练兵台,绕过了山脉陡峭的十八湾;充满着历史的迷团和悬念,传递着原始荒芜的神奇故事,又从佛光普照的东林寺,漂过新老两座河口大桥,带着新时代旅游开发的美丽梦想,一路狂奔向前,进入了榆林境内的山湾古城和马鞍山……

在引水上山水利工程遗址旁,我们兴奋地寻找恐龙蛋化石、木化石。登上呼兰河大沙滩、鸡心岛和南山大岛,世外桃园一般令人喜悦。我们在东林寺门前的河面上驻足,一起欣赏寺院的佛光山色。导游员王晓杰再次站在威武车队前面,给我们介绍北山一些主要景点:东林寺始建于1994年,以东西向为轴,占地面积七万平方米,建起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念佛堂、斋堂、七级佛宝塔、寮房、观音殿等建筑群落。因其规模大,威望高,全国各地慕名来寺院敬香拜佛的善信不计其数,络绎不绝,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为重点,四月十八最为隆重。兰西河口水文站,常常将呼兰河下游的水位、流量观测。河口老桥和新呼兰河大桥雄伟壮观,成为呼兰河上一抹日久弥珍的人文景色。

借此机会,水利专家倪工程师给大家介绍兰西河口水文站:这是松花江左岸一级支流——呼兰河下游的水位、流量观测站。每天都要测观呼兰河水位、流量变化情况,特别是在汛期,要负责向上级防指及时准确的提供水位、流量观测数据,作为上级决策依据,保障沿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据兰西水文站记载,兰西段洪水多发生在7-9月,历史实测最大洪水发生在196282日,最高洪水位129.57米,最大洪峰流量5120立方米/秒。过去水文站曾经利用缆车进行观测,近年来已实现了自动化观测,兰西水文站观测上报的水文资料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我现在的位置是河口老桥和新呼兰河大桥之间,范纯工程师还给大家介绍了这两座桥的历史:呼兰河老桥是老绥兰公路上的双曲拱桥,单孔50米,共3孔,全长150米。建于1967,桥墩和桥身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拱型弧线,非常雄伟壮观。在老桥没有建设之前,呼兰河西岸只能依靠摆渡船来运输货物。

绥兰公路以高路高桥方式跨越呼兰河,为家乡兰西呼兰河再添一和道壮丽风景。南山附近呼兰河上建起的两座现代化桥梁,洋溢着浓厚的现代化元素。大桥全长440米,单孔40米,共11孔;小桥全长160米,单孔40米,共4孔。路桥建于2006,是一座现代桥梁建筑风格的箱型拱桥。两座大桥联通了呼兰河两岸,为兰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今,这新老三座桥已成为人们出行和兰西河口风景旅游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河口新建水电站节能环保,蓄水壮阔,又可用于农田水利灌溉良田,必将结出田粮丰硕。呼兰河畔拉哈岗东坡王子坟古墓,于2005年前后进行了修缮,成为南山景区金源文化的又一历史星座。紧靠营林站的村子就是我县著名“AAA”级景区、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黄崖子关东民俗文化旅游村落。

 

激情澎湃的王晓杰女士,兴奋地登上钟爱的赛车,还为我们具体讲解了南山旅游景区,以及这里面许多故事和景点分布,还有大金王子坟的传说故事,让我们对兰西境内的诸多旅游资源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期间,倪工程师又讲到了呼兰河水电站,以及正在建设之中的水电工程。家乡的美丽呼兰河,实在是不平凡,她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水利工程分布多处,给兰西县两岸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实惠和便利。在可爱而霸气的赛车旁,在白茫茫宽阔冰河之上,在被采访者的精彩描述和赛车震撼竞发氛围中,在一幅幅呼兰河史无前列的冰雪越野画面之间,我们或扯起队旗亲切合影、或与冰雪激情共舞、或乘车飞越疯行、或自豪地一展青春靓姿……更加深切感受到呼兰河的深厚、拉哈山的雄伟。我们终于走进了痴情爱恋的母亲河,走进了一个神奇而恢宏的旅游文化王国。

 

 看看我们手中GPS数据,我们已将呼兰河120公里冰雪穿越。惊险刺激,满满收获。此刻,来到了呼兰河兰西境内最后一站——马鞍山闸门南侧。前面便是呼兰河最下游支流19公里泥河,在此与呼兰分界。

我们对面的山丘是呼兰团山子。传说团山子上有一个怪兽,经常夜间出来祸害当地百姓,弄得百姓去了那里的山上挖了一口枯井深不见底,有一个用大铁锁链将怪物锁入枯井之中以镇邪。从此百姓安居乐业,妖怪不甘寂寞总想挣脱。据说,有人在风雨交加的深夜常常能听到山上有锁链的哗哗响动的声音。

我们左手边就是兰西有名的辽金时期的遗址——山湾古城,古城的上面是我县的又一著名景点村寨锡伯”……兰西榆林镇山湾古城。这里依山傍水,背风向阳,农家住宅散落在山脚下。村前为一片冲击平原,古城就座落在这里。呼兰河距此不到1公里,只见古城墙巍然壮观的样子依稀可见,一条护城河自城西北沟壑而来,流水淙淙,绕城一周,而后注入呼兰河。

当年省考古队在这里发现:这个古城周长约为3600米,城墙为夯土板筑,残高3米。城开四门,附有防御工事、翁门、马面。其格局具有辽金时代城堡之特点。城内已开发为耕地,在建筑遗址上,可见到残碎的础石块和残砖阔瓦。我们采集了一些辽金时期的定白瓷、仿定瓷残片,还有半枚北宋时的铜钱。省考古队张泰湘老师对我们说,这样规模的古城可与肇东八里城相当,估计该城的最高长官应是州一级的官职才能相称。

这座古城过去遗物相当多,当地农民曾对我讲,早先年地主雇人铲地,只给打工的一半工钱,其余的铲地时可捡到很多铜钱以充工值。据《呼兰府志》记载,过去曾有人在这里挖得古瓷坛二,封固机密,至今保藏之

 

大家登岸西行2公里,来到了一处锡伯山寨,走进了少数民族的光辉历史。在我国56个民族当中,锡伯族是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公元1764年,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和大规模开垦边疆,从东北各地抽调锡伯族官兵1000多人,连同眷属3000多人,迁到新疆伊犁一带屯垦戍边。现今全国锡伯族人口近20万,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及全国各地,我省约有3万人。我县安兆一是锡伯族后裔,依然保持着他们的民族风俗,源远流传,在榆林境内的山湾古城附近建起了锡伯族山寨,展出了他们家族留存的许多珍贵历史遗物。

 

这次穿越呼兰河,主要收获有四点:一是有选择地考察了呼兰河兰西境内的文化古迹,以及这条河流的人文地理及林木、沙滩、岛子等原始生态情况。二是了解了呼兰河这条北方河流的起始边界和流经情况,还有呼兰河上及两岸的水利工程和现实利用状况。三是从河上游览河道与两岸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五道岗、十八湾、北山东林寺、两座跨河桥等旅游景观,感受和了解我县旅游发展的明快步伐。四是亲身参与分享了穿越呼兰河的震撼、豪迈与英勇,凝聚了全县各方面力量,为我县旅游发展拓展了新思路。同时,也加深了对拉哈山车队的友谊。

 

 

20172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