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华坤▏觉醒:学会关心是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2025-07-27 15:45:12)

陶华坤 觉醒:学会关心是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关心教育的理念,要求以批判性思维来审视学科学术能力的培养。关心教育强调个性化和因材施教的教学,以满足每个孩子独特的需求和潜能。学会关心,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与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学会关心是教育的真谛。

一、关心是完美人生与和谐社会的基石

教育的核心是关心关心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行动的实践。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而应是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这种独特的教育哲学,打开一扇新的教育之门,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1.诺丁斯:在一个缺乏关心的年代学会关心。

上世纪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的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学术训练,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校变成了为个人职业成功和国家经济繁荣服务的工具。许多学者认为,美国教育培养了一批利欲熏心、精神颓废、道德沦丧而又技艺高超的野蛮人。诺丁斯强调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是想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当时学生自私、冷漠、暴力等道德滑坡及学校中关心缺失的状况。诺丁斯认为关怀教育包括四种教育方法: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

2.诺丁斯关怀伦理中的“关怀”。

20世纪80年代关怀伦理学兴起于美国,诺丁斯是关怀伦理学中最重要、思想最具深度的学者之一。作为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会的主席,诺丁斯提倡关怀教育要使每个生命的个体,都能够成为具有关怀能力的人,既学会关心他人也要具有自我关怀的能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关心、理解、尊重等不同关怀的表现形式,关怀与被关怀是每个人成长与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关怀与幸福是一切生命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3.诺丁斯是在用“关心”来治疗千疮百孔的教育。

何谓关心?关心的样态?关心的标准?关心的模式诺丁斯说“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分数,而在于关心。”诺丁斯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人类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现在的问题是,由于语文、数学、外语和科学已经成为普通高中录取招生的工具,沦为选拔工具的课程变得越来越难;为使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学校压缩“非考试科目”,强迫所有学生专注于学习考试科目。教师也仅仅是为教本身而教。诺丁斯认为,这是一种控制哲学,它没有教育上的根据。用“关心”来治疗千疮百孔的教育是真正可行的!

二、学会关心:永远在路上的教育理想

教育让人成为人。学会关心他人:一种生命的影响力关心他人是一种理解、尊重和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诺丁斯的理论和我国提出的“科学精神、人文内涵、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基本一致,她用“关心”将学习者的素养和对万物的观照连接了起来。

1.诺丁斯: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分数而在于关心。

关心的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竞争力呢?如何面对这样那样的困惑?在一个缺乏关心的年代学会关心,那就是“我们更需要哲学上的变革而不是方法上的创新”。当代教育哲学的一个重大发展是,许多人都相信学生们花费在准备考试的那些时间本来可以用来探索新思想,发现新兴趣,扩展知识,陶冶情操。然而,在标准化考试的压力下,教师们都忙于给学生们灌输阅读材料中可以死记硬背的东西了,根本没有时间开展有意义的讨论和对话。

2.教育理想是植根于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兴趣。

当代教育的现状让人焦虑和担忧。标准化的考试、成堆的作业、追逐分数的竞争,这一切让人不禁质疑,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未来所需要的是那些会思考、会行动、也会感受的人。知识只是工具,而具备同理心和关心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未来,造福于社会。帮助学生建立对自我、对他人、对环境、对社会,甚至是对人类的关心能力。关心,教育的新模式,旨在让孩子从不同方面理解“关心”的意义,在关心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诺丁斯:学会关心是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真实的教育就像对话一样,事先是不应该设定结果的。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以传统学科教学为核心的普通教育课程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的理想课程,孩子的受教育权不应该局限于某一方面。“当前对学生在语文、数学和科学考试成绩的重视已经基本定义了学校的任务和目标。”没有道理将这样一个学校体系强加给所有人。

三、鲁迅: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学会关心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实践。它要求我们走出自我,关注他者;它促进个人成长,构建社会关系;它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世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世界。

1学会关心: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调知识是一种探究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探究、选择和创造的过程,也是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学会做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会做事,具备做事能力才能让所学知识发挥作用学会共处学会共处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做人也被表述为学会生存与发展,因为人首先是一种社会存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学会被认为是教育的四大支柱,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2.学会关心,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学会关心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关心自我:关心自我是关心他人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平衡关心他人:关心不仅仅是对身边亲近人的关怀,还包括对陌生人的帮助和支持关心自然:关心自然意味着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意识关心物质世界: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教会孩子如何欣赏和维护工具和资源关心是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的纽带。在一个充满关心的社会中,人们更加和谐、友善,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3.学会关心:重建和世界的链接。

精神洗礼:关心的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竞争力呢?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人类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学会关心就是在学做人。放眼世界,整个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学会关心重在达人,关心他人、关心家国、关心世界、关心自然,这是一个人集体人格的发展要求。利他并不会损己,传统儒学提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至高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