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华坤▏超越时代: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2025-05-15 06:25:51)

陶华坤 超越时代: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书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

一、学会生存:基础教育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

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当时世界总体经济比较繁荣,报告提出未来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要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教育目标。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及终身学习的思想。

1.四大支柱:人类构建21世纪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这“四大支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指导着教育的改革。提出人类社会面临三大挑战:如何使文化适应新情况、思想观念现代化?如何消除国际社会上依然存在的一些紧张局势?如何增强公民责任感,使其愿意参加社区生活,能够共同生活?

2.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教育可以有效弥合当下教育与未来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学会认知。掌握认识的手段,学习知识的过程永无止境,学会认知的四种途径:家庭、学校、职场、自由时间;学会做事。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即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学会生存。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责任感。

3.陶行知教育思想有助于解决教育现实问题。

德国教授内克曼说,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值得全世界学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大卫·汉森在《教育的伦理视野--实践中的教育哲学》书中将陶行知列为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之一,与约翰·杜威、蒙台梭利等世界著名教育家并列。韩国庆尚大学学者李庚子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对韩国的启示》书中,剖析韩国教育的不足:盛行抢跑现象,使韩国家庭教育投入大幅上升,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教育初衷,导致教育与生活疏离。而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对于解决当前面临的教育困境,具有借鉴意义。 

二、聚焦技能: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终身学习将是挑战21世纪的钥匙之一。担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洛尔1996年4月在巴黎总部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会议上向总干事马约尔提交《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目的是“思考21世纪的教育和学习”。

1.技能的学习和提升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聚焦技能的教育需要更多地向实践、创新等方向转变。当个人在某个技能领域不断深入学习和实践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掌握专业技能有助于个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技能型人才能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直接的人力支持,适应社会结构调整和新兴业态的发展,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教育机构与企业深化合作:企业能够为教育机构提供实践场地、真实的项目案例以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教育机构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技能报国:让技能点亮人生。

职业技术教育怎么做?推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深化产教融合,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关键要素改革。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深入人心,让职业技术教育更加美丽,为国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3.终身学习将是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

未来社会将更加需要跨学科、综合性的技能。单一的专业技能可能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工作需求。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在当前和未来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技术教育和软技能都将占据重要地位。教育机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同时,学生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三、超越时代: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提出教育应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教育应该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可持续性,三者的协调作为教育的立足点。

1.走出国门:体现文化张力。

教育的国际合作。时代在变,教育也必须变革。教育的共同利益。报告认为,“共同利益”可以定义为:“人类在本质上共享并且互相交流的各种善意,例如价值观、公民美德和正义感。”报告说:“教育是社会平等链条上的第一环,不应将教育出让给市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国家要确保教育权的落实。面对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教育要帮助人们改变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需要采用开放和灵活的全方位的终身学习方式。

2.教育功能的转变:从个体发展到公共利益

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人类应该反思教育的目的和学习的组织方式,号召以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和发展观,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包含维度:从中国看中国,熟悉本国历史传统;从中国看世界,学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从世界看中国,在国际比较中认识中国特色;从世界看世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教育需要“外行者来搅局”,相互依存:世界靠冷静和智慧来维持。

3.合作共赢: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构建新时代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差异、多元理解、寻求共识、合作共享、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等内容,是现代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养。中国政府明确要求以“民族情怀,世界眼光”为核心来开发国际教育课程。国际教育引领高校品牌建设,在课程里与世界对话: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增强文化理解、国家认同、全球责任等领域。一个人想给未来留下什么?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