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坤:关于教育家标准的思考

陶华坤:关于教育家标准的思考
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者,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真谛、预示教育未来。教育家要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追寻价值实现;形成思想体系。教育家是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思想力是其能力之本。
一、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相当于博士研究生导师及以上学术水平。
盖洛普测验表明:推动一个人成功的最强大力量是意志。在国家期盼教育家办学的理念指引下,笔者阅读和研究了国内外著名教育家成长的历程,思考能否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教育家的基本标准呢?以指引更多的教育者向大师攀登。
1.教育家是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追寻教育家成长的足迹,教育家要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追寻价值实现;形成思想体系。教育家应是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思想力是能力之本。教育家一方面平凡,另一方面也确实神秘。我们知道教育家的存在,却很难确认谁是教育家。
2.美国中小学校长候选人资格:必须获得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
一个人的思想发育史,往往就是他的读书史。我国要求中学校长和高中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硕士研究生;德国培养一名入职中小学教师需要5-7年(从大学入学算起);芬兰教师入职条件为硕士,美国中小学校长候选人基本资格:必须获得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我国大学校长书记,要求按照教育家标准配备。那么,教育家的标准是什么呢?
3.教育家是个杰出的知识分子。
教育家必须坚定地反对一切个人或利益集团利用教育来谋一己之私利,有面对强权说出真理的胆识和勇气。要有热爱教育、关注人的成长,对人生和社会抱以极大地热忱;对人性有深切的理解,并知道如何去引导成长中的个体求真、向善、臻美。陶行知说: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创造精神就是发明新理,创造新说。具有这两种精神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二、30年以上教育实践,承办过一定规模的学校且办学成绩卓越,获得省级以上先进称号,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在《江苏省首批名校长》中担任正职的平均年龄为43.7岁,从正职校长到名校长平均用10.2年,平均教龄30.6年,平均年龄53.9岁。那么从名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又需要一定的时间。
1.教育家:有贡献、懂哲学、有创见、有影响、有系统的学术著作。
英国学者在《伟大教育家的学说》一书中归纳:每位教育家都为教育发展贡献了新的理论或对教育进程中的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从特定角度看,伟大教育家区别于其他人的明显特征,在于他们或多或少都是哲学家;这些教育家的特征是他们都具有新颖的教育理念;人们能够发现这些教育家的思想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场所;他们的著作一定在某个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
2.教育家是帮助孩子开启一生幸福之门的引路人。
成功的校长(书记)一定有一所成功的学校,学校的实绩是校长与教师成功的依据。校长、教师的成功离不开特定的学校。依托自己所在的学校,把学校作为自己的教育实验基地,作为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丰富和发展自己教育思想的实验田,作为自己创业、立业、兴业的天地,把自己的成功之花植根于成功学校这块沃土之中。
3.教育家应有植根于心的宗教情结,以殉道的精神开创教育新篇章。
教育家就像诺贝尔奖一样,是对其终身成就的肯定。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没有教育家引领的教育,只能是低水平的运转,是不可想象的教育。没有大批具有独特教育理想的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家,这个社会不可能有塑造灵魂的事业,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和身心健全的公民,更不可能产生创新的民族。
三、著有一定影响力的系列的教育学术专著5部以上且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教育家的成长与培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在社会的转型期,勇为教育鼓与呼,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回答和解决教育面临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的人。教育家重要标志:有执着的教育追求、有成熟的教育理念、有成功的教育实践。
1.教育家:用生命做学问,用心血做文章。
教育家无一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巨人。科学巨匠牛顿说过,专家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面对越来越窄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的人。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只有成名成家的教师,才能教出成人成才的学生,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写出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教育系列专著。一颗上等的钻石,总是经过不断打磨,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闪光。
2.建构自己的教育智慧,是教育家成长的关键。
理性追问与实践反思。提升自我、改善实践、影响理论、引领他人。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教师是难以真正成为名师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把建构自己的教育智慧当作终生的追求。思想的创生,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民主与宽松。教育家不是自封的,教育家是教育者在依其教育理想诊治社会
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3.教育家不仅要有自己的教育观点,而且能被人们接受。
教育家是真理的执著追求者,既需要具有教育家精神,又需要具有教育家资格,还需要具有教育贡献及影响。有自己的教育观点且为人所接受,需要有对教育的独立见解。时代呼唤教育家的出现,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都要有个属于自己的教育之梦——从教育实践中梳理出属于自己的教育信念,努力向教育家的标准挺进。《关于教育家标准的思考》,首发《浙江教育科学》 2011年第1期;收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