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头上长着多个脑袋的怪物”
(2024-12-02 13:58:05)
标签:
理性思想创新哲学智慧怪物 |
哲学是“头上长着多个脑袋的怪物”
陶华坤
哲学是研究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通过思考和探究,试图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处境。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本身就是“怪物”。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一、哲学家的思考都来自自己奇怪的脑洞
东方哲学家不像西方遵循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分析”,不爱将事物层层分解。可是在西方哲学中却有相当多的东方哲学思想,这始于柏拉图,他就强调“平衡”与和谐,“平”与“和”恰是两个东方的理念。柏拉图还反映出东方哲学对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重视。
1.哲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哲学确实是个包含多种观点和流派的领域,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贡献。叔本华说“可是我们首先就发现哲学是一个长有许多脑袋的怪物,每个脑袋都说着一种不同的语言。”这种多样性使得哲学成为一个复杂的“怪物”,拥有多个“脑袋”,每个“脑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正是这种多样性使得哲学成为一个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科,值得深入探索和学习。
2.哲学是什么?是个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比喻:庙里的神。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厮杀的战场。整部人类哲学史充满着哲学家们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斗争,“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猫头鹰。黑格尔把哲学比喻为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就是说:哲学的反思必须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哲学不仅仅是一种慎思明辨的理性,人们要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还必须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所提倡的体会、顿悟、品味。
3.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
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哲学本质有不同的看法。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古代中国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为主要的哲学流派。
二、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
哲学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对人类精神发展的追问,对人类的真实价值的探寻。同时哲学也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些基本问题。
1.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哲学家的故事。
哲学家乘船渡河,他问船家:“你懂哲学吗?”船家说:“不懂。”“那你的生命就失去了一半。”这时,一个巨浪将船打翻,哲学家和船家都落入了水中,这时,看着在水中挣扎的哲学家,船夫问:“你懂游泳吗?”“不懂。”“那你就失去了生命全部。”在哲学家看来,哲学很重要,如同一半生命,而在船夫看来,哲学是那么的虚无飘渺,哲学之于生命,又有什么作用呢?笑话讽刺那些对哲学一知半解,却自鸣得意,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伪哲学家。
2.世界三大悖论告诉了我们什么?
悖论是一种逻辑上的矛盾或者自相抵触的现象或者说法。费米悖论:告诉我们认知方式只代表过去经验不等同现在真实,思维习惯只代表分析方法不等同真实现象;外祖母悖论:告诉我们宇宙分裂之多重宇宙和宇宙的影子之镜像世界;伊壁鸠鲁悖论:告诉我们没有“恶”焉知“善”,没有“坏”焉知“好”?所以,善恶相存,好坏相成阴阳相生。
3.“糊涂”是一门学问。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到底什么意思?
“糊涂”是一门学问,这是大彻大悟的哲学,凡事没必要都认真,世间真的东西很少,任何一个“圈子”都有规则与潜规则,学会八面玲珑,通融圆滑,糊涂处之,才会如鱼得水。郑板桥当年写下这“难得糊涂”,是对时俗的一种憎恨,对官场恶习的一种厌恶,也是他最终看破官场险恶,辞官归隐的原因。郑板桥一生体现在“真”字,他的“糊涂”分明是要活出自我。
三、哲学注重的则是人生境界和辩证思维
哲学思维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前提性的、刨根究底的思维。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哲学探索乃是激动人心的思维之旅,哲学思维并不是那种专拣细枝末节着眼的佣仆式思维。
1.哲学思维拥有以下四个触角:
伸向外部世界。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奇;伸向内部世界。随着思维的成熟和深入,它开始倒过来,指向人类自身,尤其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即内部世界了。人总是首先解决吃、喝、住、穿的问题,然后再去从事精神活动的;伸向语言世界。人们通常以为自己生活在世界上,实际上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语言表述中。哲学就是对人们的语言进行分析和治疗;伸向镜像世界。什么是“镜像”?即追求理想化的哲学自身。
2.哲学是一种冲击边界的思考。
边界既可是本体论的边界,也可是认识的边界,既可是善与恶的边界,也可是语言的边界。俗话说,不是那个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在做事之前,你需要考虑的不是自己做了能收获多少,而是先掂量清楚自己能不能做以及能做到什么程度。陶渊明本是彭泽县令,但他最终认为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于是果断辞职归隐,其后不仅在山水田园中活出真实的自己,也成为中国“田园诗人”的著名代表。我们越是了解自己,就越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3.哲学,一门让人谦卑或狂妄的学问。
哲学是一门容易让人狂妄而不易让人谦卑的学问,是一门让谦卑者更谦卑、让狂妄者更狂妄的学问。谦卑的人会认为,我无法究极真理,我愿意不断接近它;
狂妄的人会认为,我正在究极真理,并且我已经究极了一部分,我正在究极全部。
狂妄的人因为狂妄,创造出语言的“真理”。他们忘记了朴实的语言,用各种罕见的概念堆砌出人生的全部意义,并且试图向常人“普及”。他们变成这样是因为学习了哲学。我属于狂妄者,但时刻希求朝谦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