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问: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2024-11-06 21:36:15)
标签:
哲学理性大师人生炼成 |
灵魂之问: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陶华坤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智者,他们明白人生的秘密,取得比常人更多的成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而心想事成!成为杰出的领袖,富有的商人、成功的专业人士………
一、想了解大师的人生经历吗?
钱学森师从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28岁就和导师一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站在了世界空气动力学领域的顶端。新中国诞生,钱学森盼望回国效力,准备登船回国时,却被关进监狱。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1.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
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中国教育之问、国家前途之问!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破解!教育不是培养不出大师,而是缺乏培养大师的土壤,把拥有大师潜质的人才扼杀在摇篮里了。人口大国,应是人才大国,同样也应该走出更多影响世界级的大师。
2.孔子的“志于学”改变了中国文化史。
好学是孔子成为圣人的关键。孔子有谋生之学,也就是谋生手段,因家境原因,他必须学会谋生方法;孔子有谋仕之学,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是想入“仕途”者必学知识;孔子有更高的追求,有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的最高目标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成人;不是为己谋生,而是为天下人谋生。谋天下太平,争人类福祉。孔子之学,就是养成大眼光、大境界、大胸襟、大志向。孔子就成了一个思想大师,一个道德圣人。
3.揭示、剖析和拷问: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公布的数据。
自1978年至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162.08万人,留学回国人员49.74万人。回国与出国之比是30.7%,选择回国发展的不到三分之一。中国的北斗系统刚建成,清华女留学生在斯坦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破解了我国北斗二代定位导航卫星民用短码的信道编码规则,随之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美国航空无线电委员会的表彰。没有大量创新型人才,中国可能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加工厂,“打工仔”的地位就很难改变。
二、想知道大师的理想追求吗?
世界上最便宜的是知识,最贵的也是知识。用知识提升行业竞争力,通过知识凝聚同行,用知识提升行业素质。因为行业领袖有最佳实践,行业领袖有标杆影响力,通过最佳实践提炼知识输送给整个行业,用知识去整合更多有效的资源,提升其竞争力。
1.大师是知识时代的宣言。
大师是在某一知识或实践领域开辟新的阵地,扩大人类的智慧领域的人,称为理论或实践大师。学者侧重学问和知识,专家侧重技术和方法;前者重理论,后者重实践;前者主要面对抽象领域,后者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社会要实现领先并在智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非拥有大家、大师不可,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开辟新的知识领域和智力空间,创造新的智慧成果。
2.王者一代帝王,师者才能百代帝王!
大师云集,未来可期吗?每个人都要有成为大师的愿望!因为这个世界最受人尊敬的就是大师;大师当然不是天生的,大师更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炼成的。大师要有专精深精神,而不是假大空;大师要有钉子精神,而不是乱承诺、吹牛皮、炫耀学识或财富;大师就是要在一个岗位、一个专业、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做深做透,做成典范,而不是借宗教、国学、大师之名大发横财。
3.思考问题的层次与境界。
大师境界:要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善于发掘不能解释的事情;融汇贯通,前人主张,今人言论,不轻易放过。大课题:博学与精专的有效结合。新奇,学知不足,问是进步,思索精密;以简驭繁。钻研越深,碎片知识越少,心里全是系统、整个组织,学术研究=心态+规划+实施。大家风范:运用自如;一览众山小;通透。循序渐进,孜孜追求,方能成功!做科研的黄金法则:尽早建立你的学术声誉;了解最前沿的课题,时势造英雄。
三、想向大师发起灵魂之问吗?
灵魂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类的灵魂含精神、情感、意识、自我感,具有自我认知、逻辑思维和情感能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出了中国哲学的终极追求。
1.稻盛和夫灵魂七问,句句让人醍醐灌顶!
作为人,何为正确?精进人生,觉悟生命,不愧对灵魂,不枉来世上一遭;什么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怎样把灵魂变得纯洁,才是人生的目的;怎样使人生变得美好?与人为善,多做好事,人生就能变得美好;人的一生什么最重要?人生磨练你的灵魂,净化你的灵魂;那么死又是什么呢?肉体消灭了,而“我”却以灵魂的形式永存;如果把死看做灵魂开始新的征程,那么应该怎样来迎接死亡呢?越是磨难处,越是修心时;为什么越是磨难处越要精进人生?稻盛心法哲学精髓: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盛宴,而是一场精神修炼!
2.灵魂四问:探寻问题本质。
现状如何?目标如何?现有状况的情况如何?下一步行动如何设计?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好问题定位坐标,内观自省,积极行动。案例:约瑟夫轻松地在屋子里踱着步子,思考着什么?最后,他停下来说“我们来看看学习者道路,怎么样?”他问道,你在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发生了什么?我想要什么?这件事有价值的地方何在?我能学到什么?对方在想什么,有何感受,他想要什么?我有哪些选择?我现在最好做什么?有哪些可能性?
3.人生之问:人生是什么?人生为什么?人生怎么办?
人生三问,震耳发聩,叩击灵魂,引人深思。人生要确立一个目标,选择一条路径,牢记一条信念。看待人生应该有普通人的肉眼、哲人的慧眼、历史老人的法眼。站在自己一时一事得失点上看人生,这个人不是俗人也离俗人不远了;站在自己未来生死临界点上看人生,这个人不是哲人也离哲人不远了;站在人类历史长河制高点上看人生,这个人不是伟人也离伟人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