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之深:中国哲学的未来到底在哪
(2024-10-15 21:42:32)
标签:
中国哲学深之思知行合一实践论道法自然 |
思之深:中国哲学的未来到底在哪
陶华坤
中国哲学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及实践性为特色,正通过跨文化对话、现代转型与应用性扩展展现广阔前景,为全球哲学发展提供动力与智慧。
一、哲学:在你看不懂的地方默默发光,在你看得懂的地方指导人生
中国哲学一向重视实践性,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必须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体现。这种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都是立足中国实际和中国问题来思考哲学问题。
1.哲学是无用之大用。
哲学家来到集市上,屠夫问:你会杀猪吗?哲学家答:不会。铁匠问:你会打铁吗?哲学家答:不会。商人问:你会经商吗?哲学家答:不会。他们又问:那你会什么?我会思想。众大笑:思想多少钱一斤?哲学家:我不能做你们所能之事,但能思考你们所不能思考之问题。哲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化,哲学研究的自我娱乐化,都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哲学不解决具体问题,但它从大的方面为我们做出指引。使我们思想成熟,内心笃定。
2.社会主义中国需要发展哲学。
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能否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一个没有哲学思维的民族,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有远见的民族和国家的领导人,一定会重视哲学。胡适认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冯友兰认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3.哲学为何?哲学何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把哲学看作是一种活动,它就是人对生活经验追根问底的反省。如果把它看作知识形态,哲学就是一种合逻辑的、普遍的、必然的概念体系。从功能来看,哲学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批判乃至改造世界。然而在当代中国,作为批判世界、改造世界的哲学本身也需要批判、需要改造。中国古代哲学不重视形式上的精密论证,也没有形式上的条理系统,而只注重生活的实证或主体的直觉体验感悟。只有充分了解自身文化中的思想来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才能看清自己的去路,不至于迷失。
二、哲学研究: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及马克思哲学的对话和会通
当代哲学的发展要发挥中、西、马哲学的对话和会通的优势。在中国研究西方哲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能给分析评价西方哲学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1.哲学正在世界化,而世界正在哲学化。
马克思在1842年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而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
2.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他的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
2018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哲学大会,以“学以成人”的主题,为各国哲学家和思想者提供一个框架,以促进世界和平的理想和世界哲学更多样,更和睦,更美好的愿景。17-18世纪,孔子的“成人之学”就传播到西方,“孔夫子学”成为中国思想的标记,在西方风靡一时,为方兴未艾的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根源。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具创造性的哲学。
中国固有的儒释道等教传统产生了很大隔膜和疏离,应走向融合。哲学缺失了统整一贯的视野,中、西、马哲学三足鼎立的格局大致形成。哲学与现实从来都有着密切互动,为人们提供“改造世界的指针”;哲学必须为个人改造和国家社会改造给予引导和力量。哲学史就是人类应对生活世界问题的历史。哲学应敢于直面现实问题,敢于应答现实问题的挑战。
三、机遇与挑战:这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
哲学本身并不是可以由一种文明所独享的,因为它归根到底是一种对智慧的追求、对精神的强烈向往、对终极目的的追问。儒学思想应当国际化。我们需要一个批评性的、进步性的儒学,而不要昨天的、僵化的儒学,因为儒学应是现代的、活的与时俱进的。
1.精神家园的重建与中国哲学的前景。
中国哲学再出发?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人的精神需要有个安放之处。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家是医生和老师,是治病救人的;哲学是一种欲望的治疗,哲学思考需要多元的智慧之源,对哲学传统的理解,也需要有不同的思想参照系统,中西哲学作为不同文明传统发展的成果,既构成了当代哲学思考的思想资源,也是深入阐释各自传统的重要思想背景。中国哲学具有沟通中外学问的“桥梁”作用。
2.哲学研究者要与时俱进,跳出钟情于历史的桎梏。
中国哲学特点:现世性;重联系性;实践性:哲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中国哲学强调“知行合一”“内圣外王”。强调通过哲学认识的进步达到涵养人生,提高境界,表现出更强的实践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确的实践性根植于中国哲学家强烈的责任感和舍我其谁的救世心;表达方式多样性:中国哲学很少有西方哲学那样严密的逻辑论证,而是直接提出结论。或者以寓言、对话录、诗歌等形式表达或暗示自己的思想。
3.解释世界、批判世界、改造世界的哲学死了吗?
哲学的期待: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哲学是不容忽视的;没有中国文化的世界是不完整的。建构和发展。中国哲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哲学资源。中国哲学要成为世界哲学,就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资源,并积极参与世界舞台上对当代问题的哲学思考。以现实问题带动理论研究,用哲学方式引领时代发展,推动中国自主的哲学建设,走向世界学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