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书在道在,道在我在”
(2024-03-15 21:19:09)
标签:
教育家孔子思想者道在书在书在道在 |
孔子“书在道在,道在我在”
陶华坤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用语言传播思想,用教育改变人心,“书在,道在;道在,我在。”
一、孔子:何为天下之道?
谋道就是志于道。君子是为求道而学习,谋道是学者的最高目的,道就是真理。追求真理,是学者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1.孔子问老子:何为天下之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生之道无非是追求自由、幸福之道,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圣人之道,顺其自然,返朴归真;常人之道,追求外在的名利。不同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品德,那真是登峰造极!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2.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
孔子为至圣先师,晚年致力教育。孔子建构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把学习作为终生事业,其所有作为,都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目的,通过努力来改造社会,实现其理想。孔子认为教育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3.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智慧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微言大义”。号召人们法天正己,建功立业。圣贤的哲思自古以来就是成体系的,这个体系正体现在《易经》之中。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为政以德,实行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等思想智慧。孔子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人们的座右铭。
二、孔子:用语言传播思想
孔子周游列国,广收弟子传播思想,渐成“孔学”,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强调礼制、仁爱以及政治合法性,这些观念与当时的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伦理价值模糊的状况相契合。
1.自我旧赎,觅得心灵家园。
时代呼唤文化自觉。直面全球化的现实处境,期盼文化、价值、秩序的重建,随着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带给人们的不是充实,而是空虚、焦躁、失落和迷茫。关注孔子,解读《论语》更深层次的动力也许就是人们决定自我救赎,重新觅得心灵的家园。孔子说:“智者乐如水,仁者乐如山。智者灵动,仁者宁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2.康有为:中国之国魂者何?
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挖掘其精神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等理论影响了同时代人,对教育及社会的整体认知和理解,丰富着人类的思想宝库,将教育提升为感人肺腑的艺术。他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从而使探索改变社会现状具有超越于现实的精神价值,树立了具有时代精神的思想者、教育者风范。
3.久久为功。孔子周游列国14年,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孔子认为,立国之本是“足食、足兵、民信”,“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希望诸侯国君能采纳自己的主张,但生不逢时。他不知道,在他去世几百年后,儒家学说,竟然成了统治阶级独尊的治国理念,传承了两千余年,孔子也因此被奉为圣人。用自己的不朽思想,成就了他的传世伟业。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三、孔子:用教育改变人心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教育使各种人才都成为有修养、有境界,能够影响整个社会,对社会产生更大作用的君子,就是人文素养很高的杰出人才,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
1.孔子教人“读经、实践、忠诚、守信”。
重用贤人既是精神感召,又是智慧整合。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就心中反省自己。读书人不可以不博大坚毅,因重任在肩,征途漫长。将仁爱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遇事谨慎、善于用智慧成就事业。孔子通透、了解人性,善开药方,因材施教地教育别人。
2.爱默生: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人类轴心时代,老子、孔子等思想家立足人文价值的探索,对于自己的核心思想和信仰用“道”字来表达。孔子说“早上听到道,即使晚上死都不遗憾。”样子恭顺,却没有礼敬之心,就累人;谦逊谨慎,却缺少应有的威仪,就畏缩;勇猛无畏,却没有礼法节制,会乱套;心直口快,却不懂礼貌,会拧着来。当官的富有亲情,百姓就学会仁爱;当官的不忘老朋友,百姓就不会寡情少义。
3.孔子是文曲星:中国教师的光辉典范。
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法。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孔子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社会。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蔡元培说“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日月,灿如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