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教育之光理性之光

标签:
教育家思想者教育之光理性之光教育本质 |
教育家:教育之光 理性之光
陶华坤
教育家们致力于探索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教育家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是知识之光,当其升起,会引导人们探寻真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
一、教育本质:传承文化
教育是最复杂的实践。教育之道乃大成之道,教育家在建构教育和实践探索中,升华教育认知,开启民智,让理想之光照进现实。
1.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理念是教育文化的精髓。
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践行平民教育,为我国的教育做出开创性贡献。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2.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
启蒙运动是人类在愚昧期的觉醒。愚昧是没有别人的指引便无法自我思考。人作为万物之灵,追求生命价值最大化才是真正意义上人的理性。理性之光,就是欧洲启蒙运动倡导的,用理性而不是用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只畏惧真实,只尊重科学,不再信奉偶像与教条。启蒙运动就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既是一个历史事件,又是一个哲学问题。
3.教育是关于人类文明的传递。
智慧之光。人生哲理:发现自我、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学术研究是“屁股与板凳结盟”的事业,是一个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的过程,慢速度和笨办法是通往扎实研究成果的必要手段。教育家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把人们引向光明。其思想是最具穿透力的教育之光,让一代代人获得生长的能量,并照亮其未来。
二、教育家:胸怀天下
精神之光。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把火点燃,让自己从一名“追光者”成为“发光者”。
1.鲁迅说“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学究。”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一个经典形象,孔乙己是善良的!他生活在封建社会,代表底层读书人的艰辛生活。孔乙己有诚信精神,从不拖欠债务。他秉承自己的信仰一直以“长衫”视人。学历是读书人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幼时读鲁迅一头雾水,长大读鲁迅泪流满面。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学习和适应,找到自己的位置。别嘲笑,其实知识分子大都是孔乙己!
2.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精神力量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心理状态中产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的激情和活力,以及自控、自律、自觉的意志和毅力。精神力量是教育家成长的动因与标识。爱国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风骨是教育家精神的脊梁;奉献是教育家精神的人生境界;学识是教育家精神的专业标识;实验与创造是教育家精神的内核。教育家们用精神力量创造了中国教育的辉煌。
3.“叫醒中国”的伟大精神。
马相伯,一心为教育、办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1939年,马相伯迎来百岁诞辰,中共中央的致电是:“国家之光,人类之瑞。”这八个字凝练了马相伯的爱国精神之崇高、伟大:国家之光,熠熠闪光;人类之瑞,教育家是人类精神的灵魂,召唤人民,开启救国征程。教育事业是一项得以获取永生的事业,在他不断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人格转化为学生的心灵和智慧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永远的延续。
三、穿透力:让理性之光照亮前行的路
教育是一种光。教育家有大志向、大情怀。什么是真教育?什么是教育的精髓?什么是“内涵”,什么是“外延”。让教育回归本真,引导人走上成人之道。
1.何为理性?
康德这样解释:一是要自己思考,即不迷信任何权威,包括书本、教条、经验、领袖、导师、救世主、专家等,一切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二是要站在每一个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这样才能避免单是自己思考有可能造成的自我膨胀,才能时刻保持谦卑而与人类共同的理性相沟通。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坚持了理性精神。”理性精神要具备“自己思考、换位思考、综合思考、设身处地思考”等维度。
2.让教育教学闪耀教育家精神之光。
培养基于行动的理性精神。教育家精神犹如精神灯塔,发出灿烂之光。弘扬教育家精神永远是个过程,永远是持续前行的过程。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真实的实践,教育实践活动特征:“善”是教育实践的根本追求;具有情境性和创造性,需要教育智慧和深谋远虑;以实践理性为依归,不是理论的简单应用,而受理论指导,明智、合理和创造性地解决实践问题,实现向善向好的实践诉求!
3.让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人的理性精神素养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积聚、引领中提升、活动中形成;需要在“浸润、博学、明辨、慎思、笃行”中感悟理性之美、培育理性之智、掌握理性之器、培养理性思维、践行理性素养。求真与质疑。要有追求真理和质疑批判的精神,这是科学的本质要求。教育家精神内涵:第一是求真和质疑;第二是平等和包容;第三是爱国和奉献。点亮教育之光。让教育家的思想装进大脑!照亮他人,闪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