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办学:重在建构贵在一以贯之
(2024-01-29 08:52:58)
标签:
教育家教育家办学陶华坤一以贯之重在建构 |
教育家办学:重在建构贵在一以贯之
陶华坤
教育家办学取决于“办学者”是否奉献于教育,痴迷于教育,坚守于教育,创造于教育;取决于办学者是否具有独特魅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且始终坚守校园,进行内生的、基础的、全面的、“不离土”的研究与实践。突破前人思想与文本的视域,寻求新的立足点与增长点,创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一、想明白“自己要什么”,说清楚“我的是什么”。
校长们的困惑往往在于思想淹没在实践中,如何提炼?如何将思想融化到过程,让更多人形成共识,绽放智慧?思考学校昨天的经验是什么,今天的优势在哪里,明天的追求是什么……。
1.教育除了知识之外还有什么呢?
教育思想特点:即系统性、深刻性、实践性、创新性、规律性。加强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 培植成员对于集体的忠诚度,降低集体内部成员之间交流、沟通以及达成共同愿景的成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思考学校的立场,教育的立场,教师的立场,把握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一切的可能性……
2.以教育家精神唤醒校长的教育情怀。
无论经历怎样的困境,校长都要有一个办好学校、带好队伍、育好人的定力和内力。思考“我与你”,团队人员的合作心态与开放心态,人与人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建立……。只有想明白,说清楚,才可能做到位,才可能集中体现学校办学精神。学思想重实践,学思想要深悟;把握真谛要义、思想精髓。深悟是对学习、思考、实践的升华。
3.育人是教师追求自我实现的光辉事业。
价值定位: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思维得到开发,能力得以展现。在教育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相对容易的,而心灵的熏陶是极其困难的,后者需要教育者的身体力行。学校课程开发原则:第一,走进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讲的东西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第二,能满足学生的课程选择,第三,丰富并创造学生的生活。
二、谋划好学校办学的核心目标和发展路径
知识是客观的外在,可以传授。智慧是主观的内在,只能自悟。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育人、育心、育情”,提升学校教育的软实力。追寻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1.如何体现校园人的理想和价值观
学习理论,关注程序、机制与过程管理,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动,让学校成为“社区文化中心”,让家庭、社区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建构读书工程、建设故事校园、倡导团队研究、打造教育联合体,建立阳光评价体系、搭建学校共同体。
2.探寻密码:贵在制度创新。
凸显教育家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内化为精神,外显为自觉的行为,实现“知行合一”,营造育人“文化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铸师魂、强师能、增才干。独立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是大师的特质。坚持写你想做的,坚持做你所写的,坚持记录你所做的,坚持思考你所记录的,坚持改进你所思考的……
3.
教育家精神揭示了为师从教的职责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用智慧、爱心、汗水不断践行教育家精神,把从教报国当作终身事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给学生最核心的。大师的成长经历中有共同的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经验提炼出来,形成一种可行的培养路径,用最恰当的方式教给学生,帮助其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三、行动指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会有新的标准、新的内涵。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逐渐实现的,是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1.教育应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办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同时让受教育者满意的教育,是高水平、高层次办教育,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体现教育公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传承·解放。传承,是办学的基础。解放,既是办学的手段,又是办学的目的。解放作为办学手段,解开捆绑学生的“绳索”,让教育真正回归学校,让学校真正回归育人,让学生真正回归成长。
2.孔子:永不止息的社会实践与批判活动。
孔子一生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投入教育实践中,以此来践行教育理想,对现成社会不足予以批判与改良,试图在东方复兴理想的人类社会。中国人将“天、地、君、亲、师”并列。在国人的内在精神世界里,作为理想典范型之“师”,所敞开的是中国人栖居“天--地、家--国”之间整体性的生存视域。孔子教化之道包含“思”与“行”,“仁”作为孔子思想核心。
3.最优解在边界。
教育家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 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家应对当下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深入的思考,在批判的基础上建构属于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哲学观。教育家办学是社会转型期对学校教育的新诉求,是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的认知性定义,实现这一诉求的当务之急是学校教育制度变革,努力夯实催生教育家成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