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提性追问:为未来寻求新道路

(2023-12-09 08:28:44)
标签:

教育家

教育哲学

思想酵母

思想者

哲学家

前提性追问:为未来寻求新道路

陶华坤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马克思强调哲学必须重建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哲学应通过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前提性追问,为现实生活的未来寻求新的“道路”。

 前提性追问:为未来寻求新道路


一、正确的哲学思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哲学的追问方式,常常设立一个不间断的前提性追问。一般而言,提问包括三种循序推进的形态:疑问、发问、追问。追问是提问的最高境界。

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关于人类存在和认识的根本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哲学注重思考、质疑和追求真理,以开放的态度探索问题。学好哲学,终身受益。哲学素质是文化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水平就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标尺。哲学使我们超越表面,深入思考,提升思维能力和洞察力,提升生活品质。哲学对人的启示:哲学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责任,成为更深邃的人。

2.前提性追问一种逻辑推理方法,要求在已知前提的情况下,进一步追问和探讨前提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在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前提性追问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例如果我们已知某个命题P为真,那么前提性追问就会要求我们进一步追问:这个命题P是如何得出的?它的依据是什么?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释或证明?这种追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P的真实性和意义。

3.寻求新的道路是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道路是什么?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寻求新的道路。可能的思考方向:未来的道路可能会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和平等未来的道路可能会更加全球化和开放。未来的道路需要从技术、环境、社会公正和全球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需要不断寻求新的道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二、哲学是时代的规定者

思想智慧不是知识和技术,是使人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启蒙力量。哲学向人们昭示,把人从真理在握的独断幻觉和狂妄无知中惊醒,从而提升和增进人的自我理解,构成哲学不可替代的重大功能。

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哲学是一个时代思想的精华,所谓思想的精华实际上是最高的思想,它亦即精神或灵魂。如果将哲学比成时代的灵魂的话,那么时代自身则可看成是身体。这样哲学和时代的关系就可描述为灵魂和身体的关系。谁都知道,灵魂是身体的统帅,是规定者。这给予我们启示:哲学是时代的规定者。

2.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锋。”法家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指治世的法则不是死板的,一个国家要实现富强,必须锐意变法改革。哲学要讲真话、实话,以昭示人类,使人理智、清醒;它要关心人的功利,给人以正确的价值引导,规范人的行为方式,达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它教育人懂得美,创造美,告诫人们在得到慰藉享受甘甜、愉悦的同时,不忘奉献、付出。

3.创造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聚焦创造已成为哲学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已成为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的时代精神,都会形成每一时代的哲学精神。任何一种思想学说,都有一个代表谁、为了谁、服务谁的根本性问题,这就决定了思想境界的高下和哲学精神的广狭。哲学是变革的先导,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哲学先导的穿透力决定它超前的预见性发挥对人类现实生活的重要引领作用。

 

三、哲学须贴近并服务社会大众

对当代哲学如何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的追问,内在的超越之思,是哲学彻底的批判精神的落实和体现哲学在国民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哲学须更加贴近并服务社会大众

1.哲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

追问哲学语言表达方式哲学不是“绕口令”,也不是“辩论赛”;哲学语言不是拗口的“八股文”,哲学语言要有现代式表达方式;放置社会语境当中来加以讨论通俗易懂以便被更多的现代人所欢迎。做好哲学教育。提升哲学工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用大众听得懂的哲学话语回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强调哲学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哲学必须更加贴近和服务社会大众。

2.思想的前提在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

哲学的反思,并非一般意义的对思想的思想,而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之中并强制性地规范人的思想活动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这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哲学反思活动表现为自我超越的过程哲学家们都寻求一个绝对正确的前提作为出发点,以保证自己体系的真理性。我们应拷问真理的向度、源头和基础将时代精神植根于人类的现实生活之中

3.对当代哲学理念的追问

哲学思想不是词语的游戏,诸如自由、公正与平等概念都将放入更具现实性的社会语境当中去加以分析和理解。哲学话语所蕴涵、携带的思维方式——超越、批判、反思与创新,从哲学视角审视哲学话语哲学框架哲学思维。用人的心灵去看,哲学乃是创造性的学问哲学是爱智慧,爱智慧就是不断地追求、创造智慧,从而使爱智慧的哲学总是行走在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