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粕的基本面分析:未来走势如何

(2018-03-17 17:59:32)
分类: 商品基本面
作者---新微博:期货_操作手(原微博 '期货操作手' 已被封杀)
    微信公众平台: 京城操盘手;ID:jingchengcaopanshou
----------------------------------------------------------------------  
       阿根廷是全球头号的豆粕出口国,第三大的大豆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巴西2017年产量来看,阿根廷约在5500万吨,巴西的大豆产量年产越1.1亿吨,美国的大豆产量约在1.2亿吨左右。
        这两个月是的南美大豆的关键生长阶段,天气条件对于单产至关重要,市场炒作农产品,容易炒作天气。

一、来简单回顾本波豆粕的上涨背景:
1、春节和春节后的豆类和豆粕上涨,主要因为阿根廷的天气干旱,影响单产
        自2017年11月中旬以来,阿根廷农业产区天气开始变得干燥,出现了持续的干旱,损及当地作物的生长。
      2月中旬时,天气预报一直到月底雨量不行,市场对于大豆的减产预期逐步强烈,调低产量500万吨,推动前期美大豆和国内豆粕的上涨。阿根廷持续四个月的干旱,损及当地作物的生长,天气预报显示一直到2月底雨量还是不足。在干旱的背景下,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对该国大豆产量的预估均下调500万吨或更多,预计在5500万吨左右,阿根廷农业咨询机构Agripac也将大豆产量预估下调约18%。
                    春节后,国内豆粕大幅跳空,强势上涨。
豆粕的基本面分析:未来走势如何


2、3月份初后,干旱延续,继续进一步调降产量
      阿根廷主产区干旱无缓解迹象,部分机构将阿大豆产量预期较最初调降1000万吨,预估在4600-4700万吨。
     不过3月上半旬,前期大豆和国内豆粕上涨较大,近十日出现了调整。

二、3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调低产量,干旱延续;即使下雨,也无法恢复
      3月国农业部USDA的供需报告,下调阿根廷产量700万吨至4700万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将阿根廷产量下调200万吨至4200万吨。两者差别较大。

如果未来下雨的话,分析师认为“不足以让作物恢复生机”
       虽然阿根廷干旱,引发了市场对于农产品的炒作,但如果未来下雨了,大豆的产量是否能恢复呢?此时炒作是否会结束了呢?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研究部主管Emilce Terre称,3月份下半月将会下雨,但是对于大部分农作物来说,降雨来得太晚了,不足以让作物恢复生机。

三、半个月阿根廷的大豆就要收割了,未来有可能炒作产量;5月份后将开始转移到美国种植面积
       3月底、4月初阿根廷收割季的来临,对于阿根廷的产量预期,不同的机构差别较大,市场的观点不一,4500万吨、4200万吨、4000万吨的观点都有。所以收割时,未来炒作的点就是到底减产了多少天气炒作随时可能再度重燃。
       不过阿根廷减产可能会超过20%,约减产1500万吨左右,当季阿根廷处于紧张状况,这也令全球大豆由宽松向紧平衡变化。
    
       阿根廷的大豆收割完后,美国的大豆就开始步入了种植,此时市场的炒作焦点就会转移到美国的种植面积上。现在市场预计美国的种植面积会增大,有的分析师认为,今年美豆播种面积预期增加200万英亩至9210万英亩。


四、中国豆粕出口预计增多一倍
        贸易商称,2017/18年度中国的豆粕出口量预计增加近一倍,达到200万吨,因为阿根廷供应下滑,日本、韩国和越南等亚洲国家是主要的豆粕进口国。

五、国内豆粕的利空是养殖需求弱,猪肉价低
        春节刚过,养殖等需求较为清淡,猪价较低,不吸引养殖,而供应上进口大豆库存略高,豆粕需求增量主要来自替代,对DDGS替代,在禽料、猪饲料中,豆粕添加比例均已达到上限。

六、国内豆粕,盘面偏强
      盘面上国内豆粕前期上涨凶猛,但下调幅度小,显示出偏强格局。

      阿根廷天气形势依然是目前市场交易的核心,市场分歧越大,关注焦点越多,价格的波动越大,越有交易的机会。
---------------------------------------------------
提醒
       对于豆粕的研究,仅用于个人的交易和投资,不作为他人的投资建议,盈亏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