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华明旅欧油画展研讨会集萃(转载)
(2011-10-15 10:56:05)
标签:
叶文夫慈溪应华明油画大作品小品杂谈 |
|
应华明旅欧油画展研讨会集萃(转载) |
应老师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到现在为止,是第一个个展,应老师这个展览是有分量的,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通过旅欧写生作品展览,作为一个点,迸发了一个闪亮的火花。他的作品远远不止这一些,包括以前写生的一些风景油画、人物画创作等比较多。这次展览,我们作了一个主题,应老师到欧洲去三个月,《视觉日记》——集中的体现了这样一段,开始之前,我们请方主席发表一下高见。 方向明:今天上午,我们搞了一个开幕式,记得去年我们在宁波美术馆,当时市政府出面,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美协举行了一个叶老师的画展,当时我们提出要搞一个研讨会,能够对绘画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探讨,有种思想的、观点的碰撞,这样会更深厚一点,使得画展更能够留下一些东西,所以后来我们在陈之佛艺术馆馆刊的第一期,把研讨会的录音整理出来,作了一个专题,使得我们的馆刊也比较厚重。
今天上午的开幕式,总的感觉,气氛非常好,大家在参观当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下午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最主要的,请宁波美术界的各位前辈,像韩老师,还有宁波美术界的画家和领导,能对慈溪的美术进行一些指导,使得我们今后走得更好,促进我们慈溪,不仅仅是对应老师个人,我觉得是对整个慈溪油画界,甚至可以这么说,对慈溪整个美术界一个指导,也是一个打气,鼓舞信心。
叶文夫:方主席讲得很真情实感,我们应老师是个画家,同时是个教育工作者,这点,作为老朋友我是蛮了解的,应该说是德育双磬。接下来我们先请油画界的老前辈——韩老师来发表一下高见。 韩培生:刚才方主席,馆长都讲了,这是我们慈溪美术作者的福音,他画出了慈溪油画队伍创作的前景,他的决心与今后一些规划,这是非常好的。我在浙江省全省的油画展览做过几次评委,我们整个浙江省温州、丽水、宁波、杭州都是比较厉害。我们宁波:鄞州、奉化比较厉害,慈溪中国画由叶文夫泰斗在这里,但油画不怎么样,好像印象不深,但是今天看了应华明老师的作品,使我大吃一惊,作品非常好。刚才马开达老朋友问我好在什么地方?因为对初学的人来说,研究不深的人来说,看不出其中的名堂,到底是好在什么地方?我说几条:
第一,他的小作品要比中作品好,大作品我没看到,创作我也没看到,但是 第二,我看不出他好像是有什么好的技法嘛,不是的,我仔细研究了他的技巧:第一,我发现他的小作品后面有很多外国字,后来问了陈亚非教授,他说在宾馆里面,国外的一些旅游书,比较厚的,拿出来一张张撕下,去搞写生,外国字留在那里。因为这个印刷品,本身上过油,但不是上了很多的油,所以油画画上去,可以画的很厚,油画布就达不到这种效果;第二,技巧好在什么地方?他有几块油画布,下面搞一个铁红色的底色,有意识的把红调子留出来,然后在这个暖调子里面把宁静色放上去,有一点点冷、一点点灰、一点点暖,很舒服,看上去很轻松。第三,用笔并不是一支笔从头到脚用到底,他的艺术表现很丰富,有大笔、中笔、小笔、很小的笔、刮刀。这个技巧很好,横的扫过去,用大笔画天空,有些地方有小笔,有些地方用方笔、圆笔,不是一支笔用到底。第四条,好在讲究调子。他的宁静色都是偏向于蓝的,蓝调子里面又有点变化;这个绿调子就是绿的;红调子就是红的,很强烈的;灰调子就是很灰。第五,讲究色彩。我们学院派里面最喜欢就是,你的作品要有奶油色,你的作品好像奶油蛋糕一样可以吃下去,看了很温馨,好像可以闻到一股奶油的香味,这是油画的上品。不管你是看徐悲鸿的,还是看其他的作品,凡是法国过来的,欧洲过来的都带有奶油色的味道。表现主义,印象派交叉使用的都是这个手法,这个手法与色彩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世界上最流行的并不是说,我画的像照片一样,我可以卖钱卖的最高,不是的,卖不高的。以前是卖得高的,像罗中立的《父亲》,这是文革以后刚刚开始回复这种东西,他后来变了,把女的画的像鬼一样,这是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加上法国的印象派,世界上最流行的,收藏界最受欢迎的一种方法,画面呈现出奶油色的味道。第六条:变形。他画威尼斯的房子都是斜的,斜得很有味道。树枝画的很简单,两三根解决。所以他的色彩、技巧、艺术处理方法,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这跟他的研究、修养有关系。
现在有个缺点,他的大作品没有看到。我们要出名,有两条路好走:一条你要参加全国性的展览,且要得奖,你就出名了;还有一条就是,你自己的小作品也好,中作品也好,大作品也好,通过新闻媒体操作,确实有一定的水平,基础,就可以把你捧起来。你的大作品没看到,但小作品已经达到了可以捧起来的水平, 叶文夫:下面请林绍灵发表高见。
林绍灵:常客了,前几我们还坐在这里,呵呵。刚刚在议论,当下美术界气象万千,各种各样事情都有,有好的事情,也有我们不理解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搞得我们很迷茫,但是今天看了应华明的旅欧小幅画展,感觉特别的清新,说句心理话,这么多年看展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幅一幅看过去的,这些作品非常好,所以我今天非常高兴。上次我过来,看了应老师的画册,非常精彩;但是今天看了原作以后,发现画册远远没有把应老师作品的精神印出来,看原作真是好,在我们周围很少能看到真正的这种西洋油画语言在进行创作的作者,但今天看了应老师的作品,发现是非常纯正的油画绘画语言,应老师的每幅画,色调丰富多彩,里面有对比的、协调的,但每幅色彩都非常雅致,非常高级,在这么多的画里边,能够有这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来自于作者对于风景的感受,达到这点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们也在进行创作,有的是搞几个调子恐怕还可以,但是一多,就感觉很难,但看了今天的画,发现每幅画都体现了作者对作品的追求,有的调子有意识的处理成对比,下面是深绿色、灰绿色,上面是一抹晚霞的光感,形成非常高级的对比。有的是非常和谐的、高级的奶油色,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的绘画传统,和应老师当年哈尔滨师大的传统有关系,因此我们更强烈的感受到欧洲从印象派以后建立起来的色彩体系以及这些大师对应老师的影响,在作品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作品里面有科学的色、光表达,里面有结构的,平面化的,我都非常欣赏,油画的真正生命在于色彩,这等于国画的生命在于笔墨一样,色彩才是油画最根本的表现力,也是作者表达情感最直接的一个媒体。
第二点是,我们在应老师看似写实的作品里边,有很多的艺术追求和平时的修养、思考,他的每幅作品里边有强调外光的,也有强调内性的,封面这张画更多的是印象式的对心灵的反应,这里边也有野兽派的技法,几棵树用咖啡色一笔就上去了,还有几幅画用黑颜色去蹭几下,像后期印象派的感觉,各种各样的风格都在里面,这证明应老师艺术修养,基本功相当好,像这样的艺术体系在我们平时地方上的展览是很少看到的,所以我们说,应老师的作品如果拿到美院、上海去展览,是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是非常好的。刚才方主席对慈溪美术的介绍,确实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我想起我们叶馆长在馆刊里有句发言:我们慈溪虽然是 叶文夫:两位老师都讲得非常好,说得非常准确,毕竟是行家名师,下面请陈亚非主席,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除了美协职务,本身也是个相当了不起的艺术家。更精彩的是,他和应老师同去了欧洲三个月画画,请陈老师讲一下这些作品形成的背后的故事。 陈亚非:很有幸我和华明兄一起到欧洲去,应老师人非常儒雅,人非常好,人员关系也非常好,虽然比我大两岁,在家里也基本上算是娇生惯养的——不会做饭。我做饭非常粗糙,我做饭20分钟,他洗碗洗30分钟,洗到那个碗能擦出声音来。这一路我有几个感受:一、应华明非常勤奋,生活非常有规律,按时睡觉。早上天没亮就起来,拎个小油画箱出去了;我睡觉以后他才过来。晚上在灯光下还在那里画,只要有条件,笔就不停下来,每次画的画,让人眼睛一亮,那些画又像水粉,又像油画,松松的笔触,颜色很漂亮,让人看了非常舒服,有点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应老师的东西很松,有人在说,应华明如果在杭州的话,也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在北京的话,仅次于靳尚谊了,现在已经和全山石可以一拼了,他的作品,欧洲写生的小作品很精彩,回来以后画的东西我今天也是第一次看,我觉得他很了不起。第一,这么多画,很容易把它画成一种面孔,但他的画各种调子都有,其实这是一种能力。画分三个层次:一,画山是山;二,画山不是山;三,画山还是山。这就是画山的精神,我觉得老兄的“画山还是山”需要再努力一把,至少他第二个层次已近很好。他画的东西,都是经过他大脑提炼,他画的那种调子的东西很精彩,不是谁都可以画到的。画到一定程度,里面一定是修养、技巧,包括你天生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这些东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才可能出现这种感觉。所以应华明的作品,里面的天空很漂亮的灰颜色,很漂亮的那种冷暖对比,很漂亮的那种前后关系,这种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很多人画风景,太写实了,很不过瘾。我今天对他有新的认识,如果应华明再往上走一步的话,放的地方再放一点,精到的地方再精到些,把两级再拉开,这种感觉可能更好。像林绍灵的风景,大虚大实,给我们很多人一个启发。如果华明兄有意识把这些东西有意识融进去,包括中国画写的东西再多一些,绝对是大家。我觉得华明兄、文夫兄很幸运,幸运在慈溪这个地方,有一年读书会,我第一次见到方向明主席,他在说话的时候讲到慈溪给我们的费用是多少,而且这东西还真不吹牛,搞了一个叶文夫的展览,现在又把应华明的展览弄起来了,其实一个人要走出一个地方,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叶文夫是一个例子,他很大一部分,他的圈很厉害;另外,真要搞出去的话,需要经济实力,慈溪花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包括经费,把他弄出来。其实真正要竖一个人的话,真不容易,应华明,刚才大家也在说,现在需要:第一,大作品,这个大作品不一定题量大,要画的精到。比如说莫奈,画的《巴黎圣母院》,三张并不大,放在那里——世界名画,就朝这个方向去画,努力拿出一张来,把你整个提升。第二,慈溪这个地方真是很好,应华明有我们方主席这样的好学生,把画册弄出来了,把展览搞得这么好。第三,要重视媒体,比如说叶文夫,参加上次美展,一个小姑娘在美术报上写了一篇文章,给很多人留下印象,在全国美展这张画一下就跳出来。像应华明这次展览:第一,已经弄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华明兄再拿几件精到一点的东西,比如宁波、杭州、上海、北京,考虑继续展下去。第二,拿出一部分经费,写点小文章在美术报上发一下,影响绝对很大。然后,成功有几个条件,一种是全国美展的大作品,但是今天你拿金奖你在全国就有影响,你拿银奖、铜奖,很多人印象就不深了,这时一方面;第二,像陈丹青,像陈逸飞,一张画《占领总统府》,就确认他在中国美术领域地位,但是今天这样一张画有点难;第三,就是不断的在外面弄展览,你说许江的油画哪一张比较突出,好像你也很难说,他就靠他这种形式的画,过去画废墟像城市,后来画向日葵,不断的在外面展,展过以后有人再写文章,于是就确立了!但是你不能说他哪一件,好像就是他的代表作,不能说他就是靠他那个量,而且许江的画,我刚才就想说一句话,他还有点帝王气,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他的画,不管你怎么样,他就这么干,结果感觉他不是一般的画家,这倒不是拍他马屁。像这类的东西,华明兄在作品中揉进这种感觉,那么我们慈溪这一块,不仅有文夫,还有华明,你还不要说小地方,上次那个工笔画展,宁波就搞了一个书法展。第五届工笔展,很多得奖的,搞这种展览,等到慈溪这一块,包括宁波这一块,如果再搞写意画展,就像文夫兄《牛牛坝》这样,拿出来很震撼,再搞这种展览的话,金奖我们慈溪的,一定是这样。我有钱,我包装我们本地的画家,然后用这个画家来带动我们整个慈溪的创作,感觉绝对不一样。
叶文夫:下面我们请书法家孙群豪主席讲讲,有的时候听听圈外人士的看法。 孙群豪:因为我不懂油画,但是我很喜欢油画,我没有钱买书法,但是有买过油画,油画相当于音乐当中的钢琴,属于大菜,油画讲究色彩,书法讲究线条,国画讲究笔墨。油画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钢琴也是世界性语言,尽管我不懂油画,但对搞油画的人特别敬重,应老师搞油画,在慈溪也有很多画油画的老师,像马开达老师,等等,这是我一个想法。第二个,就是刚才许多老师讲了专业上的语言,分析了应老师的油画的精彩特色,我也分析出来,我希望有更多像应老师那样的油画家在慈溪产生,我就这样简单讲几句。
叶文夫:下面我以美术工作者的身份就华明兄的展览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个人觉得,艺术上行当不一样,但有很多的共同点,刚才几位老师讲得很好,特别是韩老师,举了六大优点。我跟华明兄是难兄难弟,比较了解,平常我画几幅画,他和迪飞一起提提意见,我们说话都很直的,不讲客套话。我对华明兄的理解,一个,刚才陈老师也说到了,他为人非常儒雅,是一个比较有修养的人。他的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艺术修养,他对绘画有一定的理解和深度,他也画过一段时间的中国画,早年我也曾画过一些油画,我意识到油画没有好的色彩感觉,是绕不过去的,我就洗手不干了。作为朋友我理性的看华明兄的作品,感觉他的长处还是在油画上。他对形式感,还是比较敏感的,他对眼前的东西归纳梳理做的比较好,这是一点。其二,他为人也好,格调比较高的,画出的东西有品味、有格调,气质比较好。我知道他同时也很喜欢表现主义,他跟我的同学余振平个性有相同的地方,你们是个完美主义者,你的骨子里是唯美的,你是抒情的,作品有种诗性!我觉得目前他的画,受到一些好的大师的影响,整个画不是画的很极端的,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形成一个面貌,对自己应该有个理性的,清醒的认识。有些作品,我去处理,比如说我去画油画,处理过程中,风格可能还要过头一点,变化极端一点,在我看来,他有些变形还不够狠,用笔还不够煞。但是华明兄是个君子,温文尔雅,讲究中庸,假如你这么做,就不是应华明了。我个人觉得华明兄还是朝唯美,很有教养这方面发展! 我简单的说些外行话,下面请孙宁先生,著名水彩画家讲话。 孙宁:应老师在宁波教育界是很有影响的,除了慈溪人以外,我跟他相交时间是比较长的,我们从93年开始比较频繁的交往,应老师比较低调,在宁波的美术圈里面很少有人知道他,但是他的学生很多,资格是很老的。我和应老师接触多年,他在人格上是我的榜样,在学术上他是我的老师,对我也是帮助很大的。 应老师到奥地利去,去前给我打过电话,问我去奥地利值不值得,我说像你这样在西画上有研究、有造诣的人,到那边去看看是绝对值得的。去了以后也有电话来的,说:“我们今天在哪里”,“在参观的路上”,“最近的写生画在纸上的,一塌糊涂” !讲得很谦虚,但我大致知道他最近干了些什么。他回来后我们也进行交流,他说准备出一本册子,画了80张左右小的。今天来看他的作品,发现画得那么多,画得那么大,感到非常震惊。刚才前面几个老师已经讲了他作品的特点,他的大的作品除了有装饰性以外,里面还有主观的因素,包括色彩的处理,很潇洒、很松动。他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的这些大作品的,但是有几副是非常非常完美的,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放在展厅里面都非常吸引人。我们先看大的,再看小的,小的作品,好像是在欧洲看博物馆里的作品,这些作品除了色彩很雅致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元素在里面,他的画是来自于东方的,里面强调了某种意境,一种抒情式的东西在里面。他的大的画里面也有很多抒情的笔触,很自由、很潇洒的一种笔墨。他的小画里面,除了严谨的,还有一种抒情,非常精彩,这个是很难做到的,我也做不到!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你有很好的条件,他女儿是搞影视的,影视的传播是非常厉害的,可以在每一个电视里面放几张画。我不主张要搞大的作品,这个他做不到,他的画里面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但是叶老师觉得他还不够。实际上他的个性决定了他画面,比较完美,换句话说就是胆子有点小的。现在这个作品往这个方向发展,慢慢像叶老师讲的上面再做些文章,以后让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你的作品。其他的我也说不上来,今天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叶文夫:现在请张曦发言,张曦这两年在油画上颇有建树,得了蛮多的奖,为了参加这个展览,特地从上海过来。 张曦:各位前辈,各位老师,不好意思,我今天作为应老师的学生,谈谈我作画的一个过程。我是应老师的旁听生,93年离开慈溪,后来一直在宁波读书。我作为慈溪人,和同行聊的时候提起叶文夫老师,大家都知道;提起应华明老师,很多人都不知道。几年前我就跟一个朋友讲,应华明老师的色彩非常好,整个修养非常好。 接下来我讲一下自己学画的一个经历:我是85年开始在湖南学画,后来到杭州学了一年多,都是以高考为目的,纯粹讲技法、塑造,颜色怎么调,很感性,我画的时好、时坏,那时候比较难考,也可能我比较笨,没有考上。后来回慈溪,在慈溪应老师所在的城镇职高里面,应老师给我课外辅导,给我讲。我知道我真正正的色彩入门从应老师那里开始,他对我影响非常大。04年的时候,跟应老师一起去慈溪海塘写生,那时很多年,已经是一个高校美术老师了,但写生作品跟应老师差距还是很大,我一直很欣赏应老师在色彩上的修养。去年宁波首届油画展,我在美术馆看展,发现其中一幅很吸引我,停下来仔细看那,再标签,是应老师的。这几年还是和应老师在交流,有些东西还在请教,我们一直在联系的。 今天的展览,前面的专家、前辈提的很多,我也提两点:
一,应老师的东西有一个连贯性,从印象派里面的东西到二十世纪后来的一些大师里面出来的东西,应老师都很好的吸收进去了。最可贵的是,应老师的东西不摇摆,一环套一环,沉得住气,潜心研究,很值得我学习。
第二,大家都说应老师做人很谦虚,这个也值得我学习,但我想,老师在画画的时候就不要太谦虚,就放开的画好了,我就说这些好了。 陈迎平:应老师是我的兄长,也是我的师长,首先他做人相当好,像一杯龙井茶需要慢慢品,对人也比较诚恳,他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在人生的道路中,在平常的交谈中,他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对油画不是很懂,我想,应老师比较强调构成,他除了西画,书法、国画也蛮好的。他平常在讲,书法的构成相当重要,画画也这样,站在把中国传统的精髓和西方的精髓结合起来这点上,不仅贯穿在西画中,也贯穿到人物画、书法当中,他站的比较高,看的比较深。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拿出那么多好的作品,是艺术家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也搞点书画,中国画,但比较懒,应老师比我大十岁,但比我勤奋,给我们弟弟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相信在应老师精神的激励下,我们会做得更好。我们做人上向应老师学习!精神上、学识上向应老师学习! 叶文夫:下面我们请慈溪油画界的老前辈马开达老师来讲讲。 马开达:应老师是我们慈溪的旗帜,油画发展的旗帜,我看了看,我们慈溪在座的多数不是画油画,但我们可以学习应老师的创作精神。我们以应老师为蓝本,一直跟着应老师画,永远画不过他,所以我们还是按照自己的风格走。油画的风格很多,有些画具象的,像罗文的,你就按具象去发展,照自己喜欢的这条路走下去;色彩运用、构图上可以参考应老师,但是风格不要和他一样,那就走弯路了,太单调,不光是油画,其他画也一样。应老师的画好坏也不说了,反正是面旗帜,我们以后油画也多探讨探讨。慈溪过去油画名气没有,其他画名气也没有,现在出了一个叶文夫,中国画、人物画稍微有点名气,其他人也被带上了。最早有陈之佛,这样一代一代下来,代表人物还是有几个,应老师年纪也不算小了,以前我们都在文化馆,我们就认识了,也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以前的水平跟现在比,差一大截;现在的水平跟人家比,又差一大截。我们水平不讲,在本市弄得兴旺就好了,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不一定要成名成家,我们就把慈溪的美术搞繁荣,有本事再跑出去,跑得出就跑;跑不出去就拉倒。宁波、省里有什么展览,自己认为好的就送上去,展出也好,退回来也好,我们也不想成名、成家,我们只要对得起自己,慈溪画院、文联这样来组织也花了不少钱不少精力,这些活动我们要踊跃参加,水平高低无所谓,自己总想弄得好。我就讲这几句。 孙秘书:今天看到应老师这些小幅的东西,感觉很震撼,刚才吃饭的时候就在跟同学说,等下研讨会结束以后,我想把应老师叫出来让他再给我上一堂课。我看到画册时就说,应老师我要看原作,因为我相信原作的肌理效果、色彩的真实性给我们的光感、流动的笔触,肯定是不一样的,看到小幅的原作以后,我更加坚定了我想法。现在应老师教学已经退休了,不用再去承担教学任务了,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把更多的心力放在艺术的追求上面,在几年以后,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到宁波、上海、杭州、北京,去搞展览,到这个时候我想我们同学们也会非常的支持你,我们大家组团去你的开幕式助威。谢谢应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的饕餮的视觉大餐! 胡可丰:我不是搞油画的,但我是应老师的朋友。应老师今年已经退休了,60岁了,刚刚第一次办了这个画展,应老师画画得好,不是昨天才画得好,一直是这样画过来的,应老师可以说是正宗的科班出生。他的画一直在拿出去,得奖的也很多,现在办个展了,韩老师也说了好多的点子,我认为这也是跟画一样是个方法问题,我对画里面的好坏说不出来,但我强烈的感觉到:应老师画好,应老师的人比画更好,所以说他到了60岁了,才被人知道,这是很不服气的一点! 陈国泰:应老师的画展很圆满的举行,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看了他的画,第一眼感觉就是眼睛一亮,很激动,这颜色真是太好了,太精彩了。我现在在搞中国画,西画稍微懂一点,我就是喜欢应老师这种明亮的色调,丰富的色彩,看上去有东西可以看,不喜欢灰蒙蒙,太抽象的,他这个东西对我来说特别喜欢。我有时候也画点水粉画,油画写生该怎么画?今天我们看了应老师的画,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比如说如何下笔,如何有整体感。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具体,要很概括的画到画布上面去,这是很难的,这就是要体现画家的修养!我很佩服他这一点,画了这么多画,而且每幅画有每幅画的味道,看了以后佩服的五体投地,我希望以后学习应老师的艺术精神,勤奋去画出一些东西来! 叶文夫:刚才可丰说应老师60才搞个展,据我所知,我们慈溪画得好的人还有很多,有些逐渐在被大家所认识、理解,作为美协主席,我希望文联以后多做些各方面的工作。下面请小熊老师代表老师说一下。 熊雪清:我是应老师学生的学生,说起来是小小辈,没有直接得到过应老师多年的教诲,但是平常很多接触当中,经常能够得到应老师的引领,我在很多活动中,也碰到很多老师,说起来都是应老师的学生,我们教育局没有颁给他特殊贡献奖,但是在我们心目当中,他就是我们广大美术老师心中的一块丰碑。他的这批作品,曾在我们慈溪美术网上登出来,我们那时看着照片就觉得太震撼了,但是,今天看原作的感觉真好,真的是美不胜收。我觉得现在,展览常有,感动不常有,一个,感动于老师的勤奋,更感动于这些作品。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应老师笔下的色彩,每一块色彩,在应老师笔下,都是驯服的:亮的,也很温顺,灰的,也很透亮,真美,我真的是这种感觉。我是女的,按道理来说,女的色彩感觉更好,但是我们觉得自己很惭愧,我的手下,我们的眼睛里,画不出这么美的颜色。很多人说应老师大作品不多,我想我们应老师不光光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画家,更是一个唯美主义的老师,他把前面大部分精力都供给教育事业。 应老师,从你身上我觉得退休真好!应该说,这次展览,是应老师一个辉煌的起点,我们期待他更高的、更好的作品的诞生,同时,作为美术老师,我希望你进一步的引领我们,让我们也一点点的进步,谢谢! (杨敏根据录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