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诞旦之间的耽耽

(2010-12-31 23:19:11)
标签:

美术馆

山东美术

分类: 经验记录

诞旦之间的耽耽

问题:孔院长,请问您对新开的山东美术出版社美术馆的定位和发展有什么建议?

    回答:先说“发展”,现在普遍重视文化建设,一个典型现象是近五年来仅济南就新开和计划近期中开多家美术展馆。我们山东美术出版社在新年之际开张新美术馆,对宣传山东美术社的品牌,吸引作者、读者,宣传社里的产品,联系美术界,参与社会文化建设事业和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等,都很有益。

    你的问题很好,提到“定位”。

    文化事业没有定位,就没有效益。这既包括文化、社会效益,也包括品牌、经济效益。关于新美术馆,我的看法是大致有两种做法:一是作者有意办展览,给大家提供服务和宣传,提供一个有品位的展示平台,这是当下大多数美术展馆的社会公益定位;二是我们有一个主动的设计定位,比方说,在做好前面说的一般社会公益的基础上,抽出30%-40%的时间段来重点关注某一特定艺术创作群体,通过长期运作,形成我们美术馆的特色。这个创作群体可以是艺坛新人;也可以是针对某一艺术品位、艺术语言;也可以重点关注当代艺术或中国传统艺术;还可以由我们主动策划的一系列有连贯性的专题展组成,即通常的所谓“策展”,以求在当代中国、国际美术发展变化的语境中,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文化指向。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美术馆在传媒的海洋中形成一个形象,一个品牌,避免被淹没在“一般”的海浪中。但这样做可能复杂一些,需要很多“幕后”的功夫,需要聚集一些人才。

    到2013年全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山东省内会有更多各种类型的美术、文化、博物展馆落成,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问题必须被新展馆的主人们重视了,否则千人一面,人人难生存。

 

诞旦之间的耽耽

 

问题:中国古代山水画可以说是古典绘画最高的艺术题材,请您谈一下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现代性的看法?或者说山水画现代性的最主要的艺术品格应体现在什么地方?

    回答:对,山水画艺术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皇冠,自晚唐以来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题材,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从六朝的“卧游”山水画,到宋代求“万物之一理”的山水画,再到明清的“笔墨”山水画……可谓是人类艺术中一个深邃的大森林,但这种深厚的传统也导致了一个当代问题,那就是你拿一张经典的中国山水画给外国人看,他们基本上就认为是个文物,很难从现代艺术的角度认识它的审美价值和精神生活价值。具体来说,他们看不懂“笔”的韵味和“势”的气度。

    同时,对中国山水画艺术来说,又必须进入现代生活,要进入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体验,进入现代美术展厅、互联网、画册,而不能在当代装在衣服袖子里去参加文人的雅集。针对这一课题,2000年以来,中国美协、中国油画学会曾举办过几届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混合展;20世纪以来,从李可染到吴冠中,许多艺术大家做过多种艺术创作探索。

    我这里仅强调一点: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形态建设,最根本就是作者应该有一种生命价值关怀。不管是喜欢画“出世”情怀的、还是喜欢画“入世”大作的,是以传统语言为主的,还是进行现代水墨语言探索的,殊途同归,他终要传达一种艺术意境,表达一种审美情怀。而对山水画来说,这种意境和情怀,又不可回避所谓“修身”、所谓“人与画”的关系问题。我认为,中国现代山水画最需要出现几个敢于“牺牲”的人,即能够牺牲现实生存欲望和市场的得失算计,抒发一种在当代生存中“罕见”的审美超越情怀。道理也简单,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父亲’——传统,就是在这种生命、生存定位中震撼人心的。这是人性、生命问题,因而也是当代问题。

    质言之,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形态,肯定不是在抛弃了这个价值关怀而“现代”的,他一定是在把这个价值在现代审美生活里进行再创造后,而被观众认可的。

 

诞旦之间的耽耽
问题:好。再问一个身边的问题。孔院长,您个人认为山东美术今后发展的最关键问题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回答:第一点,山东美术正处在一个换代时期,我们目前的直观希望在四、五十岁这代人里面,不管是油画、中国画还是雕塑艺术,能够在近十年中产生一些有份量的作者和作品,是大家的希望所在。当然,近十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些颇有成就的中青年艺术家,但是大家还没有在全国形成一个很强的文化、艺术高度。

    现代美术的一个特点,是多元。应该说“群峰并列”是现代文化的特点,在这个时代,想要立一个众峰之上的高峰,恐怕是郢书燕说——定位错了。在当代,“群峰并列”很好,但是山东群峰的总体“海拔”不够,这是一点。再一点,与这个问题相连,山东的美术教育和美术批评的现代转型滞后了,我们的美术教育还不能做到多元并存,各有深度与特色,模式单一了。我们的美术批评与策展,应该说还没有进入现代形态,感悟式、即兴式的“聊”和“捧”是山东美术批评的主要模式。在现代文化传媒中,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不是山东本身的问题……你问“为什么”,我在这里就暂不说了。

 诞旦之间的耽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