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毕业时的颐翁 后立者从右至左
颐翁 姜绍君 苏东彬 李芳圃
前坐者 鸡西二中教导主任 鞠守信 班主任 付学本

交大 颐翁 师大 李芳圃 北大 苏东彬


交大会631班 全体 香山合影 中间左边站立戴帽子者是颐翁

武都社教全班合影 右1半立者为 颐翁
前排左至右
管维元 陈道蕴 李淑娟 王毓铮 曹焕秀 许政书 刘文琴
第二排左二 廖贵泉 第三排左二 杨海波 后排左1 李先鹏 左4 赵玉庭
因为有些同学毕业照上没有 特补上

毕业照 部分同学未参加 戴帽子的是颐翁
后排由右至左 繁星际 琚俊杰 张木铎 马德喜 席树琪
后二排 颐翁 陈传才 孟令成 郭士道 刘桂江 丁家亨
下一排 朱纯权 薄永翔 仇玉田 陈修俊 师德山
前排 王广宏 杜学忠 倪君峙 陈远植 陈道蕴 王毓铮
旧作重发
天 意 续 谁之过
博客文章,宜短,不宜长。要表达清楚,只能续写。
瞧不起农民,甚而至于鄙视农民,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民俗习惯。虽然当权者,都明白,没有农民的辛勤劳作,天下就会失去依靠。重视农耕,是中国历史的主干。
但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则往往适得其反。人们信奉的,总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具体做起来,又多是唯利是图或名利双收。如果您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或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一定会有所体会。那一段被人看不起,或难以忘怀的历史,会像影子一样,久久伴随着你。尽管中国的大多数城里人都来自农村。而一旦他们在城里站稳了脚跟,马上就会变脸,瞧不起农民,嘲笑乡亲们的落后和无知。
这就是所谓的,天意。
颐翁先生,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
颐翁初上中学,高中,甚或大学时,总是要经过一段被同学,被朋友嘲笑的历史。即便是到后来,你有所成就了。只要有某些习气存在,就会被人讥笑为农民习气。就连毛泽东那么大的人物,也免不了被人讥笑为,农民习气的。何况我辈?
毛泽东,进城之后,也一样。与当初写考察报告时对农民的态度,大相径庭了。为了江山的稳固。他背叛了农民。置农民的困苦而不顾。城里人可以有各种特权,而农民则没有。农民的分散落后,没文化,是他们被欺负的主要根源。
1963年,颐翁进京上学。虽然对未来的命运,渺无所知。但执拗的农村人性格,却使他眉头常蹙,言语甚少。与城里人对农村人有成见一样,农村人对城里人,也有许多成见。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恐怕几十年也还难于改变的现实。
如果说,美国当年是南北战争。那中国则一直存在农村与城市的矛盾。如何面对,又如何解决?会不会发生战争?不好说。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其实施之所以成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的关键。当时的战争,其实就是城市与农村的战争。困难时期,曾有过抢粮事件。现在的民工潮,棚户区,是若干有志之士非常重视的问题。(见乐意博客和龙永图讲话)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或矛盾,多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颐翁进城,应当从1958年上中学时,把户口从农村转到县城里算起。后来随高中转学到鸡西市。大学时又把户籍转到了北京。算起来颐翁的农村户口,只有十六年的历史。可他的农村情结,农民意识,农业观念,却伴随了他一生。
这主要是因为,他父亲是个典型的中国农民。一直到父亲逝世为止。先是在河北玉田城南丁家庄。也叫大丁庄。60年逃荒到鸡西。虽然是有了城市户口。但主要还是种地。最后是经营自己房前屋后的几分地。父亲塑造了颐翁的青年时代。在他心灵上,深深地打上了农民,农村,农业的烙印。
从上中学时起,颐翁就总是被城里的同学瞧不起。一直到大学时期。城里的学生,总是看不惯农村来的同学。譬如,他们刷牙不认真,洗澡不勤,衣服不规整,好随地吐痰等等。说起话来,也常是土里土气的。
颐翁读大学时,宿舍里8个同学,有一半来自农村。
比较城市化的就属与颐翁住对面床上铺的,家在北京甘家口的朱纯权了。其次是靠门后边,睡下铺的江苏如皋的班长刘桂江。再就是睡在颐翁下铺的天津才子,琚俊杰。他家出身是资本家。记得当时每月能拿九千的利息呢。睡在朱纯权下铺的陈远植,似乎也是湖南某市的城里人。睡在刘桂江上铺的仇玉田,是北京大兴的农村人。他爸爸是供销社主任。上学时就已经结婚了,还有了一个小男孩。靠门边上铺的杜学忠,虽是农村人,但他家出身地主,农村习气要少一些。下铺的丁家亨,是个纯粹福建农村的乡巴佬。
本想以化名形式,写一些大学里的事。可颐翁不愿意那么做。也就只好由他了。实话实说也好。都快七十岁的人啦。还有什么可避讳的呢。再不写就都忘干净了。好在朱纯权和杜学忠都已作古。不会再站出来反对颐翁的唠叨了。
说来真是天意。这八个人组成的宿舍,还真够能代表中国社会的啦。既有地主资本家出身的,也有城里平民出身的,还有结过婚的。当然也有颐翁和家亨,这典型的农村出身的哼哈二将。哈哈,颐翁传,不再公开叫颐翁传了。写的事情也有许多不是颐翁个人的事。所以,那就改名称叫作“天意”好了。正好是颐翁外孙子的大名呢。颐翁有诗叹曰
农村城市不一般,聚散战和皆是缘。
民工潮涌架棚户,乐业安居百姓欢。
朝为田舍郎曾是,暮登天子堂诸官。
千年史话轮回始,万载方舟大同观。
从照片可以看出当年文革之怨,连一张完整的毕业照都不可能。谁之过?幸亏颐翁大度,不在乎什么观点不同。为区别起见,他特意戴了一顶帽子。当然他平常也是好戴帽子的。我们班,井冈山的人少。开始只有杨海波和廖贵泉两人。后来在红旗的威逼之下,颐翁索性参加了少数派---井冈山。当然,此后不久,他就回家去做了逍遥派。直到学校有电报催他回学校参加毕业分配为止。真是有点对不起伟大领袖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