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翁传2

(2022-06-13 09:41:07)
标签:

旅游文化

时尚文化

文化娱乐

颐翁传2

颐翁诗词

分类: 颐翁传

 
  颐翁传     祖上阴德    文友整理             

          诗词歌赋怡心志  书画琴棋乐养生

      莫求成仙学异术  但得安神号颐翁 

      我对颐翁的了解,主要是在他进京任职之后。他把他写的书和论文,拿给我看。特别是已经出版的两本诗稿,集中表现了他的文学修养和水平。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能够纵横于各种文学形式的创作,游刃有余,小有成就。这应当归功于他父亲的家教和见识。当然,老师和朋友的鼎力,个人的勤奋,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环境的熏陶感染,也是原因之一。

    从文头诗,我们可以看出颐翁自诩名号的含义。   

    原来他是河北玉田县人。他爷爷叫丁从信,父名丁杏林。曾祖丁富春。据他父亲讲祖上曾出过举人。他爷爷很有心计。除种田之外,主要是开毡帽作坊。地和作坊主要是雇工做活。他爷爷做帽子的手艺很高。一般是指导别人做。只有一些特殊定做的高档活,才亲自动手做。再就是去北京送货或进料等,有时也亲自过问,亲自去。椐他父亲讲,平时爷爷主要是养花养鸟养狗喂猫等闲事。颐翁出生时爷爷已死多年。可父亲和叔叔们都说他面貌酷似爷爷。说他是爷爷转世。父亲又经常给他讲爷爷过去的事。所以,他似乎知道自己前世的经历。许多事无师自通,天资聪颖。

    颐翁的童年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村东河里洗澡,村头大庙老槐树下听书,看皮影戏。寒食节全村人的聚餐。过年的灯笼、炮仗,吃腊八粥,吃糖瓜祭灶王。除夕夜的祭祖拜年发大纸。初一的走街串巷大拜年。初二的祭财神。正月十五十六的晃火球,3月18的赶大集,四月的庙会。5月5端阳的粽子和插爱蒿。6月的吃念珠(一种用新鲜大麦磨出来的食品)7月7的望天河看星星,7月15鬼节的烧纸,八月十五夜晚的分月饼和分水果等等。

    儿时虽处动乱     无忧民乐依然

    祖母怀中日安然   问古问今问天

    他记忆中的暖泉河,有两个往上翻水的泉眼。一个清凉,一个黄浑含沙,两个泉都深不可测。据说与北山边的梦泉,是相通着的。祖母一生除回娘家外,几乎没有去过什么大地方。而每次回娘家她都要在暖泉河逗留一段时间。欣赏和痛饮那里的泉水。然后到药王庙烧香、拜佛。这也许就是她能活九十三岁的秘诀。她一生几乎没有吃过药。更不知道医院是个什么样子。她老年的最大乐趣就是哄孙子玩。

    土改时,刚刚记事的颐翁,亲眼目睹了,有钱人的苦痛和穷光蛋的耀武扬威。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深深埋下了世事难料和为人须谨小慎微的种子。

    他扒在大庙耳房的窗台上,看那些正准备挨斗的地主、富农。他们面色阴沉。已经有几天不让他们回家了。怕他们和家里人“串供”他们有些已经扫地出门。家里人被安排在可以管制他们的村民家,或集中住在王黑臣(在逃国民党军官)家的厢房里。每次在庙里大殿开斗争大会,小孩子都坐在最前边,接受地主、富农的跪拜礼。颐翁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成为“被斗户”只知道其中一个叫丁万意的,曾因为要占宅旁的一个前后街通道的胡同,与村里人打官司。所以挨斗的最厉害。口号声震耳欲聋。

    村里的广播筒子,不断喊出各种口号。

    其中还有一个叫丁武林的青年,在广播里骂他妈是老顽固赶快交代在家里藏东西的位置。而他哥哥正是国民党的特务。小颐翁,那时叫小田。是村里同龄孩子中最矮的。

    瘦小多病的童年,给了他读书的机遇。一直到初中毕业才长到一米42的他,想去学徒,家里外头都没人同意。只好去读高中,长到一米56,进而上了大学,在大学又长了9公分,才有了一米65的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京都纪事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