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碗汤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2008-07-30 15:21:55)
标签:

父母

子女

一碗汤距离

家庭

分类: ❤想说就说❤

初次听说这次概念,还是几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有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做《一碗汤的距离》,从那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一碗汤的距离”,大概是说父母与子女的空间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子女从自己家中给老人往住处送去一碗汤,到老人手中还不会太凉。当时自己并没有恋爱,更没有结婚生子,对这个概念只是知道,谈不上理解。现在我已为人妻为人母,回过头来再说这个观念,理解得更透彻。

 

在网络上搜索这个词条,知道了它的来历:“一碗汤距离”是日本学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家庭亲和理论,当时日本的空巢家庭现象非常严重,日本学者提倡亲情养老,既拥有自己的空间,又方便照顾老人。

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在生活理念与方式上的差异,两代人大都不太愿意住在一起,但又希望能“分得开,看得见”,相互有照应,也有利于两代人的和谐相处及社会稳定,才有了“一碗汤的距离”。

这样既不至于近到产生矛盾,也不至于远到来回走动不方便。真是一举两得。

 

现在很多年轻人婚后如果条件允许,都会选择跟父母分开住,当然这里的“条件”并不单单指经济条件,还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并不全是因为子女不愿跟老人住在一起,还有一部分是老人不愿跟子女住在一起的,其实也是为了避免矛盾产生。对待同样的事情,老人与子女往往会有不同的评判,这不足为其,毕竟我们经历的年代不同。“代沟”应该就是我们对同样的事情产生不同一件的根源。

 

就我个人来说,并不是那么不愿意跟公婆住在一起,婆家两套房子,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空间,是因为老杨的工作关系,我们选择了住在离他工作近的地方,是家宝姥姥的另一个房子,与家宝姥姥家是步行五分钟的距离,这样我们跟家宝姥姥就有了“一碗汤的距离”,也方便了我们的蹭饭,特别是自从有了家宝做“借口”,我们就彻底告别了自家的厨房,蹭饭生涯更是蒸蒸日上。我们既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还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要知道我对厨房的锅碗瓢盆可是生疏的很,这样既联络了感情又不产生矛盾,我想这就是“一碗汤距离”的宗旨吧。只是自今年以来,妈是下了狠心不管我了,只管家宝,说是要结束我这种“饭来张口”的日子,让我也知道知道“锅是铁打的”,妈常说“没有厨房的家不是个完整的家”,我每次都把它理解为“没有孩子的家不是个完整的家”,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中午我们在妈那吃,晚上回自己家吃,可我好像还是没太明白锅是铁打的,因为我总是把锅烧坏。怎么好像有点跑题了。

 

再说说我跟婆家的距离,我们现在的住处跟家宝奶奶家有八九公里的距离,虽不是标准的“一碗汤距离”,可是交通的便利使这点距离显得微不足道,老杨不忙的时候我们基本是一星期回去一次,每次回去我们三口都会在那小住几天。 婆媳关系还算融洽。妈总说幸亏我没跟公婆住在一起,要不然我这懒劲时间长了肯定会产生矛盾,我有那么懒吗?

 

但是一碗汤距离并非是完全理想的状态,由于走动方便,有些老人会对子女“关爱过头”,喜欢替子女“当家做主”,也会引发矛盾。

家宝姥姥的一个邻居阿姨,女儿结婚后,她要了女儿住处的钥匙,这也没什么,可是她还要不定期的过去检查女儿家的内务,经常搞突然袭击,如果家里的卫生之类没达到她的标准,女儿准会挨顿骂,我想这样的家长还是少数吧。

 

我不知道如果哪天因为什么原因,我们要跟公婆一起久住,我会不会不习惯。也无法预知将来家宝舅舅婚后跟妈生活在一起,会不会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其实说到底,很多矛盾的产生不是“仇”与“恨”,而是“对事不对人”,是因为两代人的观念问题。

 

说了不少,但是有些不知所云,快点结束吧。

 

住的近并不一定走动的多,住的远也不一定处不好家庭关系。

其实要使一碗汤不烫也不凉的并不是空间的精确距离,而是爱。

最后套用一句广告词来结束此篇,有爱一切皆有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有惊无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