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e董喜阳
Me董喜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485
  • 关注人气:19,1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吉林省作协第四届(2017)青年作家研修班毕业发言

(2017-10-01 17:35:59)
标签:

核心期刊

董喜阳

诗歌

杂谈

分类: 随缘诗话
           写作的至善:信念、自由与友谊

董喜阳

 尊敬的马爱茹院长、石一枫老师,各位文学院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时间无声,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的吉林省作协第四届(2017)青年作家研修班将结束。八日如时光嬗变,尾声若秋风袭来。怀揣着依恋与不舍,细数着精彩与邂逅,相遇之地也是分别之所。收获、聆听、碰撞、融合,汇聚成了此次学习的全部内容。

毋庸置疑,此次培训于我们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文学养分、艺术见地,也赋予了我们相互抵牾文学、遇见未来真知的某种责任和承担。通过专业而系统的培训、学习,我们的写作不再是青春期的苦闷与彷徨,不再是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之完全感性宣泄,已经逐渐认知并抵达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的某种豁朗与达观。在此,特别感谢吉林省作家协会,吉林省文学院提供良机,让我们酣畅淋漓的体悟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的最真实不同,尤其感谢马爱茹院长对每一个同学们的奖掖之情与提携之意。

哲学家朱光潜说,诗是寂寞的旅程,诗人狄金森直言,诗是来生的慰藉。我们却深爱着缪斯女神,以及在她垂怜下的每一句散铺如雪的诗行。不需度佛心,却可入禅意,这种不彻底的禅意与呈现恰恰令人侧目。文学是我们冒着香气的精神食粮,亦是人生境况的主体精神修养。

我想说:文学生涯充满精彩,也充满挑战。它虽非困苦如“板凳坐穿”、“空乏其身”,也绝非简易到“一苇可杭”、“一蹴即就”。在求知的道路上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却不能指望一马平川的运气。求知和探索途中迷惘与困惑在所难免。正如堂吉诃德奉若圣经的骑士准则,却使他无法区分真实与虚幻。然而真实深时即虚幻,等待我们去发现,只不过它们会以某种扑朔迷离的方式彼此纠缠。

要接近神圣的智慧,需要深刻的洞察,必须战胜浮躁与诱惑,克服孤独与沮丧,忍受重复与厌倦,我们终将迎来如沐春风的时刻,感受到来自发现与创造的无上快乐,将怀疑与求证的彷徨幻化永恒的精神之光,与照亮另一种璀璨人生的精神火炬。

人到中年或是摆脱相对单纯、稚嫩的写作,我们终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担当。人生价值和意义,不应一味求诸于己。在巨大的物欲洪流滚滚涌动之际,不迷失,不沉溺,穷则独善,达则兼济。

面对遮天蔽日的流行话语,我们应该具有警觉的力量和持守飞翔的姿态。保有灵魂的独立与自省的能力,不荒于懈怠,不流于从众,不在他者目光的横蛮主宰之下喜怒悲欢。

我们的灵魂充满自由,既拥有担当自由的勇气,也享受放飞自由的快乐。心在念中,念在路上。时光静好,天涯同安。足有青春可回首,且与文学共白头。努力做一个可爱的人。像千古怪才金圣叹般没有文学高姿态,没有凄凉怨世相。浸透坚刚之志。

八天的生活和学习,我们牢记授课专家的深刻教诲、殷切希望。鲁敏副主席深入浅出的剖析小说创作的肉与灵,从自我创作经验出发,带领我们绕过漫漶的缠绕小径,在温暖而诚挚的生活内部挣扎,某种精神抒写与想象确认,让文学具有了对抗时间的欢愉;李云雷副主编立意高瞻,旁征博引,以硕学、儒雅的谈资把文学的生命体验,用批评的视角与维度观察问题的表象,进而从容的抵达文学关联的真实,打破美学阻碍与时间虚无,引导我们以更大的视野看待生命:文学可以扩展并升华我们的生存体验。我们的文学需要童心与稚气;胡平院长的讲座鞭辟入里、力透纸背。涉及小说结构、语言、叙事等方面的深刻研究,在所谓断裂的生活之中感知文学的创造之美,在精神外化中蕴含着对文学现代性的体认、洞悉和诘问,对山水的寂然凝虑,呈现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格调气象。

金仁顺副主席从个人创作为基点出发,与大家分享文学创作的酸甜苦辣。这种不可复制的个体经验与诗意表达,让我们认知到一个优秀作家的高尚的审美志趣,松爽的文学趣味性,以及卸下写作光环的精神人格。她的讲座仿佛一种多声部色彩、一种“复数的尊严”,又能充分完成对传统吉林文学的有效续脉。徐剑主任从读书、行走,以及“文以载道”更大的宏观哲学阐释了文学之生命意义。给我们寻根文学起源一个很精准的参照坐标。行走中的洞照与寻找,诗意的影响与神示,文学似乎是静默与猛烈的混合物,在向天地学习广阔的加速度中,窥见流逝与苍茫,编织精神实存的经纬,并深扎下自己的根基。风骨境界俱在,悲凉沉郁而又自在超拔。王学谦教授以莫言《十三步》为例,探析文学的现实感与超越性,文学在他那里,得以成为“一个锁住时间、美善和希望的小小保险箱”,穿透虚无、暗夜和悲伤,重获它应该拥有的力量和光芒。

马大勇教授从五个交通层面,纵论诗词的读解与写作。深中肯綮的强调写作时记忆的重建,是潜意识的外化,是精神思维的检视,更是自我的一种探索。写作是介入生存境况的方式,亦是对其他灵魂的回应和召唤。我们应该重建一种文学精神,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他立足于道家思想论述境界的哲学内涵,是艺术哲学和人生哲学的诗化表达。还需要具备儒家的入世精神与佛家的知性自明。要对自然与生活中的事物作具体细致观察体验,方有真切之感受。写作就是写作本身。写作要靠文本说话。写作者不能给自己命名。这是马大勇教授对我们的鼓励与鞭策。我们唯有将写作一如既往的艰难的进行下去或许才配得上此次集中培训和学习的高贵与荣耀。

石一枫先生的个性化于差异化的写作姿态,本身就具有青年作家的反思力量。他的讲座亦如他的魔幻而奇崛的创作一样,自我戏谑而幽默的京味语言,诙谐而精炼的谈吐,为青年小说家们奉献了一道弥足珍贵的精神大餐。他的创作与讲座都是这个多元化时代的稀缺表达。

《肖胜克的救赎》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信念、自由与友谊。主人公瑞德(Red)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安迪(Andy)告诉他,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失。这是文学终将带给我们的终极启迪。谢谢吉林省文学院马爱茹院长赠人书籍,手留余香。

昨日观赏影片之《敦刻尔克》无疑是一部文艺青年看了会赞不绝口的思想史诗。海岸延绵数里,挤满了数以千计身体和精神状态,各怀心事的人,在高度紧张的十日撤离中,各种状况又层出不穷。人们挤在这片海滩上面对现实极其复杂的主观体验。而这种主观体验就是我们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尼采说,你若想真心体验生命,就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同学们,带着不舍和留恋,我们即将各奔东西。龚自珍有诗云:“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遇见你们,真好。文学不需要嘲笑,不需要羡慕,而要坚持。在阳光下灿烂,在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梁任公曰:十年饮冰、难凉热血。邓石如讲:客去茶香留舌本,睡余书味在心中。请允许我代表本届培训班所有同学对吉林省作家协会、吉林省文学院,马爱茹院长,各位文学院的老师,以及授课的专家学者、作家老师们致以崇高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源氏物语》有句话这样讲:相约千年之久,奈何片刻离愁。再见来不及握手,同学们,我爱你们,谢谢~                                                          

                                                                                                     2017.9.25净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