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月刊·下半月》2014年第3期卷首语:散播地的神造光芒

(2014-03-06 09:19:32)
标签:

省委宣传部

诗歌月刊

长春商报

文化吉林

文化

分类: 卷首碎语

             吉林,散播地的神造光芒

《诗歌月刊·下半月》2014年第3期卷首语:散播地的神造光芒

    吉林省是个浸透着诗意的所在。它在自己的影子里,北纬45°的阳光垂直辐射,一如皎月高悬,明灯照耀。我想,诗意大省和诗歌小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擦醒时间的亮度,这个文明相对荒蛮和生产农作物的地方,竟也奇迹般的踏出了诗歌的空谷绝响。

    吉林的诗歌和诗歌队伍既是松花江畔的“一盘散沙”,也是醉卧在松花江边的亮银色的勺。有回忆的历史,诗意精神就不会是“一掌冷雾”;有现在的梳理,独立意志就不再是一纸空谈;有憧憬的未来,万物才会充满流水之心。或许,这就是本期刊物集中呈现吉林籍外域诗人的终极意义。当然,这种意义是在场的,不是假借的腰肢舞蹈,他们将与无限的存在成为一体,并获得第二次的回归与人生。

    黄淮、徐敬亚、卢继平、孙文涛、赵首先、王小妮、吕贵品、白光、佟石、邓万鹏、马难、佟学、包临轩、苏历铭、从容……这些名字像是符号,代表着吉林诗歌辉煌的过去,也是朦胧诗后全国诗坛的翘楚。直到编辑部组稿截止,他们每一个人仍然活跃在当今诗坛,成为这个诗意缺失时代的中流砥柱。无论是他们位移的出走,还是现实身份的跨界;无论是散兵游勇,还是集团军作战,都成为诗坛不可忽视与或缺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价值体现在真诚的诗意行走上,折射在优秀的诗歌文本上,更蕴涵在深厚的文化修为中。

    他们不是归来者诗群,他们是“吉林诗意精神的集中行走”。他们不是阿瑞斯的杯,他们是“有酒的杯”——饱含深情而阅历无数的诗歌酒。他们的诗歌就像是牛羊的角,在诗意的山坡和峰顶凸起,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玉米发芽器”。精神巫师、森林精灵、祈祷者、时间祭司、听风人……都是我对他们的定义,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诗歌创作、诗歌批评将不断的接受来自时间的淘洗,主动或被动的被时代集中检阅,被参与的事物镀金或剥落。

    黄淮的现代汉语格律诗创作幽默而机警,蕴涵无限的生存哲理;徐敬亚的凌厉与冷峻;卢继平的平缓与奇崛;孙文涛的白描与悲怜;赵首先的简洁与深刻;王小妮的纯净与幽旷;吕贵品的敏锐与节制;白光的苍劲与探索;佟石的历史触角和精神遭遇;邓万鹏的先锋意识和深度挖掘;马志刚的生存情趣和多维方向;佟学的古典精细与现代腴润;包临轩的冷静与凝重;苏历铭诗意的真率游走与深秀观察;从容的心灵物语与现代禅意……都将成为这个时代的诗意表达,创作灵魂的映射。

    思想之行走,惟其蕴含深刻、形态流动之故也。先哲云:“我思,故我在。”这些吉林籍的诗人将是“不被遗忘的精神芦苇”,他们尊重和敬畏与诗歌有关的一切。尊重与爱有关的一切。有人说策兰的诗,指向一种诗的未来,难道他们的创作不是吗?

  “无数张脸变成一张脸”,我喜欢这样定位他们。一张带有吉林省标记的脸——诗意的无限繁茂,青春的故意反复,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张在时间里拥有高度的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