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评论:松花江上的艺术“国宝”

(2013-10-10 08:25:48)
标签:

省委宣传部

长春商报

诗歌月刊

文化吉林

文化

分类: 美术评论

            松花江上的艺术“国宝”

                    ——著名书法篆刻家刘乃中印象
撰文/ 董喜阳 摄影/ 宋来新

   (此文首发《诗歌月刊》(下),被中国访谈网、世界华人网、大河网相续转载)

艺术评论:松花江上的艺术“国宝”
艺术评论:松花江上的艺术“国宝”
艺术评论:松花江上的艺术“国宝”
艺术评论:松花江上的艺术“国宝”
   早晨的一场雾,零散了;中午的一场雨,停歇了。5 月,缕缕潮音的松花江边,没有人听见。天空苏
醒时的那一声呼喊,四周是浪花的白和沉默的雷电。这一刻,一屋子的人迅速衰老。除了他,我是最先白
发苍苍的那一个。
   拜访一条时间的河流,我们的目光经过卵石,经过漠漠的风,敲打无边的安静。我们内心的水,在聆
听历史的时候,回应成一片多情的水花。
   刘乃中(以下简称刘老),堪称中国书法篆刻界“国宝”级的大师,这个经过我想象无数次的名字,
连同似曾相识的音容面貌,在一个温情的上午向我揭开神秘的面纱。5 月的这座城市有了些许慵懒,阳光
却还夹杂着几分净透。空气中氤氲着悠闲和喜悦,早在意料之中;而意料之外的却是在“无限门斋”这个
浸透温馨和艺术气息的“家”门口与刘老咫尺相见,感受那份因攀谈而获得的纯美的悸动。

    刘老真名刘乃中,别号汉宽,1921 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翰墨世家,4 岁即开始学习书法,尤其以师从启功先生受益最多。其书法四体皆能,尤以篆书、隶书名世。其二伯父贡扬公酷嗜金石、雅善书法、尤长篆书,是当时北平“冰社”的成员;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纪清远是他亲姑母的孙子,是清代著名大学者纪昀(晓岚)的六世孙;其表姐则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儿媳妇。从小喜欢书法和篆刻的刘老,竟也有两次名落孙山的经历。刘老当年报考的是化学系,当时只有辅仁大学(天主教大学,1925 年创立,1952 年合并到北京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可因为其英语成绩太差最后落榜,无奈之下考取了辅仁大学中文系。少年时的刘乃中就被长辈和同学发现了具备篆刻的天赋,那时“半仙之体”业已修炼成形。
    1939 年,刘老第一次拿起了篆刻刀。“现在残损的印章还有很多,丢弃的也不少。当时权当是业余爱好,没想到一走就是一古稀之年。”其实,刘老与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亦仅有一面之缘,其篆刻完全是自悟得来的。1935 年的夏天,刘老第一次知道了启功先生的名字。那时,他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长他3 岁的哥哥乃隆在汇文中学念初中。一天,其哥哥从学校拿回一本汇文中学的年刊,在形形色色的画面中,署名启功的国画吸引着他的眼神——因受家学因袭力量的影响,刘老自小就具备了高于同龄人的艺术鉴赏力和洞察力,或许就是艺术的预见性吧!观赏之余,“启功”两个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1939 年,刘老终于见到了担任国文教员的启功先生。“大学期间,我给启功先生刻了很多图章,可一直到我毕业启功先生还担任教员呢,未升任讲师。用现在的话说混得比较差。”这时,刘老笑了。其诙谐幽默、冷静达观,大有启功先生风范。
    1945 年,大学毕业后的刘乃中进入了中电三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前身)担任文书工作。进入电影圈的他还参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护厂运动”,一直到“文革”的发生。
   “文革”时期,刘老曾对自己的艺术产生了否定的心理。那时,篆刻不再是艺术而是技术。说着,刘老起身向我展示了当时用楷书刻的图章。“这是我唯一的楷书图章,其中包含多重意思,不能完全用现代的视角和语境来诠释它的存在。”那个时候,每个人在北京琉璃厂都有自己的画廊,因为“文革”之前应接不暇的业务变得惨淡经营,无人问津,以致存货堆积如山。“很多画家开始画低端的书签,出口东欧等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上乘的书签也就8分钱,不好的才5 分钱。还有不断返厂的,不过这个活那时候还不一定找得到呢。”

    1958 年,刘老和著名作家丁玲等人一起到北大荒接受劳改。忽记得《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中记载被二次流浪的文豪苏东坡的故事。“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 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笑。” 我想,这其中的幽默、谦和、坚韧的态度也是刘老的真实写照。误打误撞1961 年来到了江城吉林市。“其实后来给了我两次回北京的机会。第一次没回去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政局还不算稳定,不敢回去;二是因为安排我到吉林市图书馆,我喜欢这个工作属性好过行政工作。第二次是因为真的不想回去了,对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产生了关怀和情感。”对于到吉林市的那一天,刘老记忆犹新。“没来吉林市几天,位于河南街的东北电影院就失火了,我把那当成自己来吉林的象征性事件。”

    对于吉林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文革”,要不这个“国宝”断然不会空降吉林市。吉林市自古有宋小濂、徐鼐霖、成多禄等“吉林三杰”,现在刘乃中与金意庵、赵玉振、那致中合称“吉林四老”,实乃吉林之幸。刘老一生和启功先生、赵朴初先生交往过密。也是在两任西泠印社社长的推荐下加入了西泠印社,两位大师生前都对刘老的艺术造诣和个人涵养学识给予了高度称赞,称其人品贵重,深孝谦恭。现在其入室弟子鞠稚儒承其衣钵,成为年轻一代书法篆刻界翘楚,乃后继有人。刘老称赞启功先生“诗书画印”融会贯通,而自己却不善绘画。当年,刘老和启功先生学习了一年多的绘画,后来因为感觉自己缺乏造型感而中途放弃。“我完成了被称为‘清初四王’之一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后来就搁笔了。”明朝的著名文学家徐文长(徐渭)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被后来奉为至宝的却是其绘画作品。于是,我们才知道不可言说的被置于可说的事物之内,把无名的存在引入到语言的光亮中来。从刘老的书法篆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时代精神和时代精神所到达的高度,他讲自己的横溢才情和对时代艺术的感知、高度、宽度、广度浓缩在自己的实践之中。他已经处理好艺术家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把个人体验和时代思潮相融合,进入艺术的经验的表达时代。
    刘老的篆隶作品抵达了思想境界、生活韵味、个人胸襟和艺术精神的口岸,不仅是其自我精神情感的诉求和心灵宇宙山川的折射,更是深刻的审美探索和有机的美学志趣的融合。其书法作品是一种超越、渗透、交融,是从不同的侧面继承传统和反映当代艺术情绪。不是完全打破传统的镜面,而是探究虚幻的镜像背后的艺术真实;不是浅显地、表象化、概念化、符号化地解释当代,不是随波逐流地崇尚时尚元素,而是一种生存的痛苦和快乐的综合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总是觉得刘老的书法作品是个人经验进而发现的艺术,蕴含着肉体的知觉和智性的飞舞,处于现实世界之外却以方圆之中的个体折射时代的精神之光。
    刘老的篆隶作品书写法度完备,结体工整,圆润、醒透、空灵、秀丽。其下笔不束缚,不驰骤。使其情感和才思倾注笔端,一泻千里尚有延绵之意;张弛有度又收放自如,笔墨狂舞有力,力度掌握几近完美;有节制,有自控力,平安钟赋一种从容、洒脱、悠然的性情灌注其间。其隶书继承秦汉传统,又有魏晋、唐宋遗风,形体万变而风骨犹存。其给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撰写篆体书法用笔均匀,不似秦代《会稽刻石》碑帖的细瘦,韵味稍逊和刻板,直来直去,却继承了其圆转匀适。刘老用墨稍浓,方显笔畅墨酣,彰显出下笔时的畅达心情和一丝不苟的书写姿态,其法度谨严令人赞佩。刘老的《飞鸟连林隶书联》平和简静,用笔平稳,体势开张而秀丽多姿,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精气内含,柔中有刚,刚以柔出,笔画圆润而精气内含,而无拖沓、萎靡、艳丽之笔。结体均匀,秀逸多姿,体态平扁,却兼有狭长之笔触,变化灵动,饶有篆意。清代学者万经评价东汉隶书碑刻《曹全碑》时谓其:“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他自己则去其纤秀,而得其沉雄。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孙承泽评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现在观赏刘老此联实有同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继承中开拓创新,在刘老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年93 岁的刘老每天都坚持看书、读报、看电视、练习书法。他除了专业杂志不再订阅外,《文摘报》、《新华文摘》、《文史知识》、《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每天都要浏览一遍。他笑称自己是手机盲、电脑盲,还想着学习呢!

    70 多年艺术之路,在刘老那里,风雨,不再是锤炼而是气象;沧桑,不再是无奈而是襟怀。他以一种洒脱的姿态进入艺术,以一种微笑的心境达观,浅浅喜欢,静静爱,深深思索,淡淡地释怀……人世沧桑,他对自己说需要忍耐和信心,世界不会永远是一个样儿。我觉得刘老不是情感特别奔放的人,内心却是丰富而有趣的,可爱的人。他是兼具才情和浪漫气质的艺术家,他是自己不会感到寂寞和孤独,他是晚上八九点钟的月亮——静静地看待人间的一切,包括光明,还有无尽的夜晚……
    人生一半在于己,另外一半听自然。刘老目光眺向轩窗外水光一线的松花江,重复着这句话。突然,我们开始羡慕起刘老的晚年生活,因为其夫人孙贤舒走了进来。于是我脑海中呈现出钱钟书和杨绛、黄苗子和郁风、冰心和吴文藻等伉俪携手风雨路的种种情景,像温暖的电流经过我,顺便打了个美丽的蝴蝶结。

刘乃中艺术简介


   刘乃中,字汉宽,居室无门限斋,晚号古柳逸民。汉族,1921 年生于北京。1944 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学者。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作有《刘乃中书法篆刻集》、《刘乃中艺事丛脞》、《刘乃中汉篆千字文》等。2011 年吉林市人民政府为其建立个人艺术专馆——刘乃中艺术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