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月刊》2013年第4期全国民刊社团专号

标签:
80后诗歌长春商报基督徒吉林省委宣传部文化 |
分类: 纸媒发表 |
一年一度的民刊社团专号,已经成为本刊的一项传统,这也是,本刊向中国现代诗致敬的特殊渠道之一。在过去,官刊和民刊相比较,有一个弊端,它在审稿和发稿上,严格受限于某种意识形态规范,稿件的政治安全性是第一道门槛,然后才是怪力乱神等等,这些关过了,才能考虑一首诗的质地。这种政治正确的办刊理念,使得一些具有力量的诗篇难以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只得转入地下,从《今天》的发轫到今天的各种民刊,大致可以看出中国民刊的基本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中国的刊物是有体制之别的,当然,有人会为这个问题找理由辩解,正如维特格斯坦说的那样,“但是辩解理由也有个尽头。”《今天》《非非》等民刊,起初除了展示最桀骜不驯的作品文本外,还有就是确立了一种姿态,对抗式的,或背离式的,随着资讯的日渐发达,对抗已然成为了一种纪念式的姿态,但展示交流的基本功能还是没有改变。尤其是近些年来,民刊不仅在规格上和厚度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即使在装帧设计上,也有了令人惊讶的突破,一些专业的设计师也兴致勃勃参与了民刊的封面及版式设计,可能,这样的刊物能够是设计师们更自由表达他们心中的理念。
圈子化很明显是民刊从一开始的教条,不论北岛时代的《今天》,还是偏据内蒙古的《坚持》,不能说这是民刊的缺陷和负面的东西,而是现实情况使然,诗歌本身就是个捉摸不透的迷,诗人也都是有个性的人,这样的一种艺术形态和艺术家聚在一起,观点趋同无异于痴人说梦。可读性就是可选性,所以,本刊在民刊的展示上,尽量客观选用了那些在基本价值上值得选用的作品。这个基本价值就是,这些诗篇不论得到赞同还是遭遇反对,它必定是可能的。
2012年,中国的诗坛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词,“独立出版”,比如“不是出版基金”和“坏蛋出版计划”等,这是值得研究的,独立出版和民刊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处,本刊认为,在品类上,民刊依然会蓬勃发展,但独立出版会有可能成为最具价值的出版品牌。说到民刊品牌,《今天》《非非》《锋刃》《葵》《外省》《后天》等,因为有了延续性,都是响当当的。
作为本刊一年一度的民刊社团专号,我们几乎一直在做一个工作,就是将每一期的专号打造成一个关乎精神的平台。在此,我们重申几个基本原则:选稿来自自印的非正式出版物,民刊中的书型杂志而非报纸样态,受刊物容量所限,少量长诗只能有所节选。
现在,已是春尽江南,一年的收获不能证明什么,那就让我们安静地读诗吧!
写在前面的话/本刊编辑部
●大象诗志
朱巧玲
●坚持
柳苏
●锋刃
黄浩
●东北亚诗刊
道辉
●三约诗刊
微克
●或许
高岭
●赤:诗边界
蔡利华
●大雅
黄茜
●光线
甲子
●天津诗人
柴画
●滴撒
韩庆成
●创新诗刊
阿斐
●轨道诗刊
孙立本
●华语诗人
发星
●诗篇
王大乐
●诗
林忠成
●诗印象
周冬梅
●抵达
尚兵
●现代汉诗
王小龙
●诗深圳
北野(河北)
●原野
冷巉
●梨树诗歌
王春多
●出路诗刊
刀刀
●海峡诗人
朵渔
●淮风
魏克
●审视
鲁橹
●突围诗刊
许欢颜
●大西北诗刊
李王强
●外省
海因
●视野之外
安琪
●麻雀
刘频
●女子诗报
黄芳
●坐标
彭君昶
●诗歌观察
青蓖
●玄鸟
阿齐
●群岛
阿门
●汉风
柳亚刀
●岛诗歌
钱省
●绍兴诗刊
麦秸
●靠近
白鹤林
●新乐府
阿尔(安徽)
●新锐诗刊
韩彬
●逐水诗刊
张尹
●0596诗刊
冰儿
●故乡
游子衿
●中国诗坛
张伟良
●诗歌杂志
憩园
●阶梯
李浩
●瓯江源
流泉
●金三角
阿角
●屏风
黄啸
从2002年到2012年/晓音
“小杂志”命运谈/王西平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