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吉林》:三四剧社和他们的朋友

(2013-01-24 09:25:24)
标签:

80后青春诗会

80后诗歌

长春商报

基督徒

文化吉林

分类: 文化吉林

             三四剧社和他们的朋友

              ■策划/董喜阳 张鹏飞 ■撰文/董喜阳 ■摄影/孟昭东

《文化吉林》:三四剧社和他们的朋友

《文化吉林》:三四剧社和他们的朋友

《文化吉林》:三四剧社和他们的朋友

《文化吉林》:三四剧社和他们的朋友

    遇到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之前,我不会相信一个靠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的民间松散组织,居然有这么强大的感召力。我所说的各式各样的人是指性格迥异,工作属性不搭边,年龄段存在巨大差异的一伙人,却能因为痴迷相同的艺术形式而走到一起。比如说三四剧社,比如说那些钟情于话剧的成员们。
  重复蓝调青春,遇到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有点矫情,但我要说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三四剧社的俊男美女们畅聊的傍晚时间,现在回想起来犹如乐曲犹在,普洱茶香。聆听他们讲述自己和话剧的故事,就像是躲在喧嚣背后,侧身走进青瓦白墙的院落,任尘烟世事洞穿而过,不改初衷。

 

    动画大师宫崎骏用他笔下的形象营造了一个爱与美的世界。最近逐渐喜欢上了原研哉所主张的“无印良品哲学”中一个令人舒服的观点——“我,这样就好。”这些处于青春年少的话剧痴迷者们,通过话剧表演把我们年少无法说出来的事,都替我们重复了一遍。

 

人物介绍

1.阿蒙——导演,参与并导演了话剧《伤心小姐》、《白色灯塔》、《伤心电台》等。现为长春某外国语学院教师,业余时间从事话剧表演和编导工作。


2.李谦——编剧,三四剧社创始人。参与并从事话剧《非典型爱情病例》、《伤心小姐》、《白色灯塔》、《伤心电台》等的编剧工作,是省内相对资深的话剧从业者,现工作在北京。


3.孙忆晗——统筹,话剧演员。是话剧《伤心电台》的男一号,饰演某电视台台长。因为在戏中夸张的肢体语言表演、诙谐幽默的表演风格以及细腻婉转的情感表达深受观众欢迎。现供职于长春某大型国有企业。


4.张鹏飞——宣传,话剧演员。负责话剧的宣传与企划工作。善于沟通与交流,拥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耐心的听读能力。目前供职于长春某报社。


5.福酥——话剧演员,在话剧《伤心电台》中饰演伤心小姐。其表演深情沉稳,若即若离的表演形式和恍惚迷离的眼神,给众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现为长春某大学在读学生。
  
6.芸峯——话剧演员,在话剧《伤心电台》中饰演大师。其另类独特的艺术范儿、掺杂着东北方言、天津话、唐山话以及辽宁口音的语言表达逗得观众哄堂大笑。现为长春某重点高中老师。
  
7.小纯、8.田螺——同时饰演话剧《伤心电台》中的苏苏一角,是A/B角色。均为长春某大学在读学生。


9.黄莺、10.小雷——同时饰演话剧《伤心电台》中的安娜一角,是A/B角色。均为长春某大学在读学生。


11.小强——饰演话剧《伤心电台》中的自杀男。现为长春某大学在读学生。


12.皮特——饰演话剧《伤心电台》中的服务生。现为长春某大学在读学生。


 

花絮飘飞
  
  席慕容说,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瑕和无邪,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汪国真说,青春年华,爱情与事业,应该是可以兼得,就像是蔚蓝的天空中,伸出左手,挽住黄昏,伸出右手,拉住黎明。
    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这些新时代的少男少女们,正在用一种属于话剧的形式来诠释青春,正在使用一种接近艺术梦想的翅膀飞翔。
  话剧,为他们的青春打开了另一扇门。
  大师的扮演者叫做芸峯,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芸峯长得很年轻,起码和他报出的实际年龄差了很多。他是一个正经八百的话剧痴迷者,打小就在长春话剧院看话剧演出。看过很多李幼斌的话剧表演,但是现在已经记不得名字了。他喜欢实实在在的表演形式,就像他的性格一样,在现实中不虚幻、不假设,也不喜欢想象,是一个很传统也很实际的男人。2009年,他第一次观赏到三四剧社的第一部话剧是《非典型爱情病例》,属于情感一类的本子,当时就得到了老张光阴咖啡馆的大力支持。芸峯大学攻读的是法律专业,但是骨子里对于话剧的喜爱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无减。“第一次观看三四剧社的演出,是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当时还是花钱买票去的。说实话,当时很担心,主要是担忧钱花了能不能得到应有的艺术享受。”后来他发现三四剧社里的成员性格都是开朗热情的,这个话剧舞台也是平民性质的,所以就主动参与了进来。
  孙忆晗平日里是沉默寡言的,这和他在话剧中的表演大相径庭。可能是因为他是慢热型的人,在记者的采访中他很少说话,但是一说话却是冷幽默或是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比如他说,来到三四剧社,这些人能相聚在这里是因为社长李谦打开了封印,把他们都放出来了。这有点像《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一样,听起来就很带劲儿。
    阿蒙说长春的话剧消费市场在不断的扩大,话剧质量和从业人员也在不断的提升与增加,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必须得承认一点的是,我们的话剧里面有很多的模仿成分,比如说深受孟京辉的影响。”对于这点,导演阿蒙一点也不回避地告诉本刊记者。
  
阳光盛放
  
  三四剧社成立于2009年的8月22日,对于这个日子所有三四剧社的新老社员都记忆犹新。据社长、创始人李谦讲,三四剧社名字来源于宗教学。“基督教在《圣经》中反复地提到数字‘七’是完美的数字,星期日要休息,放松休闲,也就是一周的第七天。三和四加起来就是七,正好是休息日。三四剧社就是希望市民在休息、放松的时候来观看话剧演出,使话剧演出成为市民一种放松身心灵的休闲愉悦方式。”
  现在三四剧社的每一场演出都提前通过豆瓣网、天涯社区、人人网、QQ、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形式进行传播和扩散,也用来招募社员。“在剧社成立之初,吉林艺术学院的陈晓峰主任给予了很多的场地支持、技术指导,还有更多的是精神鼓励,这对我们剧社的发展和坚持很重要。”福酥向记者透露。
  很多人会百思不得其解,这些人因为什么走到一起,仅仅是因为对于话剧艺术的喜爱?或是对于新鲜青春生活的一种尝试?还是出于其它的什么目的?安娜的扮演者黄莺对记者说:“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有的玩就一起玩,一起开心。这不仅是我们的青春宣言,也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新理解和新诠释。其实,使我们真正团结在一起的就是话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话剧表演一直都追求时尚、动感、新鲜,追求自我真实的表达,追求生活的客观呈现。”通过黄莺的介绍,我们不难理解其实他们的话剧就是为了还原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试图用来推进艺术细节的发展。虽然他们的表演中大多数时候充满着青涩和稚嫩的味道,但是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表演基本都超越了本身的现实年龄与经历。
 国家话剧院的王晓鹰导演曾经说过:“好的话剧是人性的实验室,它能成功地激发起人的创造性思维,在人的精神内涵中注入思考的品质。”三四剧社的口号是“坚持实验到底”,因此他们的每一部戏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话剧都是在体认大众情感上的追求,追求让自己感动的话剧,而他们都是在享受这个过程。他们不反对探索,更不反对形式创新。探索和形式创新是话剧艺术能够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像是《2012我们等待戈多》这类名剧,或者是孟京辉的一系列探索剧目,它们都极大地丰富了话剧舞台,为话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四剧社的每一位社员的分工与职责都是不确定的,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平时大体只有一个人在负责。张鹏飞是一名资深的社员,他一直都在见证着剧社的发展。“2012年12月22日那天晚上第一场《伤心电台》公演后,大家可能都累得休息了,而我却一直都在计算演出的票务情况。其实,有的时候真的感觉好累,但是不得不说内心却是愉快的。”
  
城市穿行


    相同的艺术气质,让这些天南海北的人走到了一起。李谦的形容更为经典:“大家都是闻着一个味道凑到一起的。”可谓是一语中的,精妙绝伦。
  他们之间很多人连续排演了三部戏,却不知道真名字是什么。“平时我们都是知道网名,比如说导演阿蒙的真名叫孟丹丹,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我们喜欢也习惯了称呼网名。我们多数因为排练而聊天、聚会。排练的时候一周五六次聚会,没事的时候大约每周一次。”田笑基本说出了剧社社员的心声。
  话剧《伤心电台》是《伤心小姐》的升级版,只是前者的结构更好些,很多角色都是编剧和导演为演员量身定做的,故事的叙述逻辑更为清晰。就是为了突出现实存在的四种人,目标更为准确、集中。这部戏一直到现在都在改动,曾经在圈子力。她来到剧社是通过福酥介绍进来的。她是长春某国家重点高校社团的骨干力量,在学校里从事导演和幕后工作。在读高中的时候就排演过很多的课本剧。“我也很奇怪,到了这里和大家相处是那么契合,在剧社我认识了很多社会上的好朋友,在校园生活之外,我又多了一个社交圈子。”
  
雪落钟声
  
  李谦说,现在吉林省话剧的市场很被看好,尤其是在吉林省民间民营文艺团体创作演出联盟组织成立之后,不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进行推介和展示,给予了话剧市场很大的支持。但是很多三四剧社的社员在谈到未来市场问题时,都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张鹏飞说,现在对于三四剧社面向市场还有很多不成熟和限制的条件。福酥告诉记者:“目前面向市场的不足条件很多,比如说演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演员个人的时间安排的撞车,基本没有专业的话剧演员,大家都是因为喜欢而兼职的;再比如说业余团体的市场不太好把握等。”
  “场地真是个大问题,现在长春不是没有小剧场,但是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交通不便,器材不全,价格偏高,有些剧场的要价比北京的价格都高。这是吉林小剧场市场发展的一个比较难以逾越的障碍。”说着说着,张鹏飞的脸上突然闪过一丝忧郁。
  芸峯在三四剧社里算是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骨灰级”人物了。他对面向市场的问题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思考,因此他告诉记者:“现在由于地域的分割,市场也不太稳定;演员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培育民间艺术形式的市场,需要政府给予的政策,搭建合理的平台;话剧需要能 “泡”在里面的剧作家;最后一点是只有好剧本才能赢得观众的心。相信吉林话剧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我们有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