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绣相宜,与画相生

(2012-10-08 10:11:59)
标签:

80后

80后青春诗会

80后诗歌

长春商报社

基督徒

杂谈

分类: 文化吉林

        与绣相宜,与画相生

                      ——专访“绣绘一体画”创造者赵宏

 

(见于长春市朝阳区文联、文体局联办刊物《印象朝阳》)

 

 

                     撰文/董喜阳  摄影/孟昭东

与绣相宜,与画相生

与绣相宜,与画相生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不太留意身边普通的物件。比如说绘画作品,安静的摆放在那,或许你不会细致的观察与琢磨;比如说民间刺绣,这种近乎失传的纯民间工艺,在一个男人的手里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赵宏,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刺绣与绘画居然距离我们日常生活这么近,或者一点都不远。似乎有些人还与这两种艺术朝夕相伴,与之仿若无间。可在赵宏看来,所有对于刺绣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这一切与之的渊源,是一种本性。

 

电话那边的赵宏老师,得知是文化记者要到红旗街道昌平社区专访,显得相当的惊讶:绣绘一体画有这么火吗?惊动媒体了?我只是自娱自乐玩出点名堂罢了!

或许他不知道,他集数十年之功的刺绣手艺与从小就浸淫的绘画艺术的有机结合,已经在社区,在街道,市里、省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其它街道,相互学习、参观、交流的人也不在少数。不管赵宏的绘画室多么的狭小、矮窄,也不管他的茶是否沁香怡人,更没有人在乎他腿脚行动是否方便,这些热爱刺绣与绘画的人只为片刻与之为舞的契机,相聚一起,在远离尘嚣的画室中享受民间辉煌与激荡豪情。

 

 

               梦想一:要成为自己的画家

 

 

采访在昌平社区一个不算大,但采光相当好的画室里进行。赵宏与社区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着记者与摄影师,在那里,我们直奔主题,开始我们的专访。

赵宏是先天性的腿部疾病,行走相当不便,也因为自身原因,差一点使他与绘画失之交臂。现年52岁的赵宏,从小就喜欢绘画艺术。1979年报考吉林艺术学院,但因身体状况而被拒之门外。1987年,一个机缘巧合,他被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录取,攻读工艺美术专业。应该说,从他喜欢绘画到学习绘画,到研究绘画,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

“开学上半学期是兴奋,下半学期期末考试,我素描打了80分。在当时是不及格的,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纯喜欢就能完成的。而我毕业创作的时候却打了99分,所以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值得商榷与挖掘的后续空间。”

绘画启蒙初期,他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师从北京著名画家余明德,练习重彩与工笔花鸟、写意山水画等。用笔墨在宣纸上挥洒豪情与生活点滴,在灵动与飞舞间尽显中华绘画之博大精深。后来,他转头精习油画,师从林森。或许是因为赵宏本身条件的限制,他不能走进神奇变幻的大自然,不能去野外探求绘画艺术的活力之美,你会为之感到遗憾,甚至是叹息。但这往往让我们见到了不一样的赵宏,成就了不一样的赵宏。缺少生活观赏的他,总是能借助独特、奇崛的想象力来完成自我绘画创作。他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去留意这个常常被人忽略的日常生活,在他那里,灵感总是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

也因为身体的不适,他几乎把业余的时间全用在绘画实践与理论研究上。在画室,在家里,在画板前,他一坐就是一整天。他更多的时候是坐着画。

如果你是第一次见到赵宏,你不会相信他是一个画家,更接近一个江湖中人。长发、胡须,烟不离手,大声说话。而当他安静地坐在画板前,心无旁骛的作画时,你会发现:咦,这才是赵宏,他会在第一时间找到真正的自己!

 

 

               梦想二:独创绣绘一体画

 

 

通过他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被吸收为吉林省美协会员,并且成为朝阳区残联培训讲师。他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积累与提高的人。他总觉得要走出去,必须独创一种新颖的,能被大家接受的艺术形式。于是乎,他一直寻找一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却又不会偏离绘画本真轨道的艺术形式。最后,他想到了从特殊材料着手,他开始研究布艺与花绣。“无论是布艺还是花绣都必须有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与根基,没有这样的艺术修养是不能融会贯通的。而且我是一个执着的人,我一旦决心要做,就一定会坚持。”

那年,赵宏满三十二岁,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赵宏一切从头开始。

他独创绣绘一体画,利用中国画的形式,结合绣、画之精华,通过特殊材料的变化,把中国画、油画以结合的方式交融,他喜欢油画稳重的感觉。至今,赵宏的绣绘一体画已经有二十年的功力,他通过日常观察与理论研究,为想象力插上飞翔的翅膀,这个对传统绘画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是质的飞跃。“我现在就想潜心下来,沉下来,做点事。不拘泥于传统,又不偏离轨道。淡泊明志、清心寡淡,这一切都是在绘画过程中不经意间形成的,我总是提醒自己,不是刻意为了艺术而艺术。”

应该说,赵宏的家庭环境是优越的,母亲是教师,父亲是军人。所有的这些都成为了赵宏先天性的准备与意识,绘画关乎性情,在于感觉与灵性之间。

在昌平社区的画室里,赵宏每天都要呆上五个多小时,风雨不误,有时候到后半夜两点多钟才休息。正因为,他具备了这些优秀的素质与后天的不断努力,才换来今天的成绩。

 

 

               梦想三:生活即是创作

 

 

   赵宏的绣绘作品题材广泛,以风景居多,尤其是中国古典建筑与民宅,他似乎情有独钟。八仙桌、太师椅、砚台与幽深的庭院都是他的最爱。他向往和谐的生存环境,渴望美好的生活空间,追求“世外桃源”的绘画境界,于是在客观的画面之上加入自我主观色彩,向往甜美、静谧的田园生活,致力于“世界大同”的想象创作。

   赵宏酷爱中国古典文学,他每天用阅读与思考来提升自我修为,曾经翻译过小说的他,业余时间还在各大科技报纸发表点文章。很多社区的工作人员说他多才多艺,二胡、葫芦丝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把几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在感受中相互借鉴,艺术的相通与共融使画具有了音乐美、建筑美与韵律美。

   诗书画在他那里都有所涉猎,他注意创作的整体布局,以及积极向上、阳光的创作态度。

   一个情趣丰富的人一定会在艺术中有所呈现与涉及,赵宏就是这样的人。养花、浇花、赏花,养狗、遛狗,观鱼、逗鱼成为了他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绘画题材与元素来源于生活现实,我和它们在一起有种内在的沟通,是一种心灵的有机碰撞。”

   由于省市残联领导、区里对赵宏的帮助,使得他的生活经济上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会专心发挥个人所长,形成绣绘的良性循环。

   “一切都开心,一切都满足。”谈起这些意外的结果,赵宏乐见其成。他说:“绘画与刺绣都不必是职业,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