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魏宏声:沉神静虑 野逸峥嵘

标签:
80后80后青春诗会80后诗歌长春商报社基督徒刊物杂谈 |
分类: 美术评论 |
印象书画家,惟两类人甚是抓狂。一类是陌生的边缘化,没有调查、深入了解就没有发言权;一类是熟知的日常化,因接触频繁而忽略了本身自明的切入点,当然,我们属于后一种。所幸,被钟磊先生称之为“大山水画家”的魏宏声是那种事业与生活泾渭分明的人,这让我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中探寻到了一个突破口。从混乱秩序到豁然开朗,魏宏声带给我沉静的惊喜。
魏宏声的画作大致分为工笔花鸟与写意山水两种,画中有诗意,魏宏声的写意山水作品被评论家们定义为“无声的诗”。魏宏声6岁就拿到了吉林省儿童画的一等奖,其母亲当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因家庭反对,选择其它专业。有着母亲遗传基因的魏宏声从小与同是师大美术系毕业的表哥学画,素描色彩这些基本功,他掌握的扎实而稳健。中学毕业的他正式学画,十几岁的他就给出版社图书做插图绘画工作,从而对唐诗宋词、古典传奇故事得掌握到了信手拈来的熟稔程度。之后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专业,之后又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虽精研工艺美术设计,但对于传统工笔花鸟画和写意山水画从未间断。魏宏声绘画师从著名画家冯永庆,书法篆刻师从著名书法家金中浩,不拘泥古法且超越创新,其画作画面整体布局恢弘大气,乱中有序,层次分明。构图洗练饱满、笔墨苍劲整洁,笔法尖峭简洁、意境伟峻秀逸。作品多荒寂之境,多清新之意。真实传达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既呈现出优雅秀润的古典意境,又彰显着奔放豪迈、山河无限的现代气息。魏宏声的画作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那潇洒飘逸、淋漓氤氲的笔墨一映入我的眼帘变让人感受到画作中淡远而深邃的诗情画意。他的作品更多地流露了、宣泄了他内在的精神冲动,他那至诚至善、炽烈、挚爱的情怀,在较深的层面上寻到了与他的人格、性情相同的艺术对象和艺术语汇。
布局严谨,雅俗共赏,寻找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接的综合平衡点应该是魏宏声整个山水写意画作的基本特色。他是一个精神生活与逻辑思维丰富的有多种表现的画家,其作品在画面强调的完美性、对比性、矛盾性中抵达了和谐统一的境界。他把具有装饰性的设计理念揉进画面,使其画面构成疏密得当,色彩对比鲜明有序,景色与建筑搭配丰富自然,这就使理想秩序与现实生活情境得到真实还原,构成理念的强烈反差,虚实之间,气象万千。从他或磅礴峥嵘,或灵动温婉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不难想象,魏宏声性情的缓步静态,淳朴憨厚。
其画作表达出艺术语言的复杂性,也是他“江湖夜雨十年灯,仗剑走江湖”梦想的真实再现,他注意画面中的角度转换与自我调整,其多数画作中的古代人物,如樵夫、高士、迁客骚人等,实则是他自我的映射与理想寄托。无论是《梦想家园》还是《抚琴听泉图》都无疑是强化了他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主体“我”的在场与存在,让交错的时空充满反复的落差与诗意,置身其中,仿佛流年暗转,穿越温暖的年轮。他的自我、本我和超我通过绘画这种具象与抽象的思维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生命轨迹。
他的面相与多数作品带给人一种沧桑苦涩的质感和深度思考的孤独。在我看来,魏宏声的画作,在传统的审美意象中,残荷的枯败给人一种凄美的直觉,让人尽抒“柳残荷老,无能为也”的哀叹。然而,我却在魏宏声的残荷题材上挖掘出一种“生命的张扬之美”,借助古典色调与背景元素,用中国红演绎现代生命的狂放,其新颖独步的表现性和象征性,构成一幅精品的《拾莲图》。这幅画作表现出魏宏声在艺术追求上的另一种高傲的生命现实。这是他对荷花意象的深度开掘,在生命亢奋的主旋律中,靓丽出一种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一种生命现实的追问。
近期, 魏宏声正在筹备他的新专集《清风雅韵-魏宏声山水画作品集》的出版工作。最后我想说,在这个“大众审美”存在问题的挣扎时代,希望画家魏宏声的作品能不断超越自我理性思维,和谐处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挣脱,摸准艺术之“脉”,使其笔墨达到“夜闻水声”的通神境地。
魏宏声艺术简介:
1970年生,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学院,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民盟吉林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委,吉林省青联委员,长春市青联常委。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民盟书画院秘书长,吉林省白山印社副秘书长,戴成有书画院副秘书长,文津书画社秘书长,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春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春书画院特聘画家,长春市政协书画院常务理事,长春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