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的开端:饮食记忆
午后连着黄昏。斜阳的长影透过木地板。潮湿香气如夏日花开缓缓地上升,在这一段时光里,我仿佛除了睡眠什么都不再需要了。或者说时间尚早,还需要一点记忆。
心中盛放着赞美与祈祷,像一场巨大的临行演出。那一年,我12岁。
又满了。这个深夜,踩着月光,一树又一树舒展开的乌云。
我希望有些事情可以再现或是消失,在脑海深处形成漩涡。那年,我离开了那所旧房子,也离开了许多惯同的日子和梦。那年,我信主归入基督,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也是在那年,我开始不像三毛那样厌倦一切食物或是油腻的东西,那年之后我成为一个虔诚的朝圣者。
从小我和忧郁的月光一样清瘦,对饮食也特别挑剔。不喜欢吃粗粮,不喜欢吃面食。爸爸总是喜欢吃饺子,东北有句话叫“站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吃饺子不仅是一种口感享受,更是一种精神愉悦。从小我就不太喜欢油腻或是清汤清水的饮食,喜欢吃绿色食品。很多的时候奶奶笑话我,说我长得像奶油小生,可是饮食偏好东北男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从小我就厌弃一切与血有关的食物和菜。大家津津乐道的东北名菜猪肉血肠烩菜,我是最讨厌的,还有就是一些没有经过刀杀就可食用的肉类我都不喜欢。
后来妈妈说,上帝所拣选的子民都是带有印迹的。一直以来,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1997年,我正式受洗归入基督。在一个并不深的人工水池里,当我说完“阿门”头被放到水里的时候,有光照耀。似乎我看见许多鸽子飞翔,带着我的心一起荡漾。莫名的我哭了,而且很伤心。许多年后,我知道,那是因为罪过被耶稣基督的宝血洗刷净洁了。而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在教会中集体用餐。菜不多,人却很多。吃的很香、很实惠。我喜欢这个大家庭,喜欢和大家一起用餐,并且看着他们闭着眼睛祷告,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生命”的人。
再后来,我家成为了教堂。爸爸妈妈成为了全职侍奉者,按照《圣经》旧约律法有很多食物不可以吃。直到我翻阅到新约圣经,才养成现如今的饮食习惯。我家五口人,吃饭前爸爸带领我们祷告、谢恩,然后集体饮用。“谢谢天父赐我吃穿,谢谢耶稣赐我灵餐,恳求圣灵住我心间,知道永远,阿门。”是的,上帝赐予我们阳光雨露与日用的饮食。从此我不再对食物有任何的挑剔,上帝给予我们的难道不是要成全祂自己的旨意吗?而且每次这样祷告后,食物都会变得香甜、回味无穷。从此也不再为自己的肚腹和身体忧虑吃什么、穿什么。因为我知道上帝赐给我们的够我们用的。正如经上记着说:“天上的飞鸟不种也不收,上帝姑且养活,我们不比飞鸟要高贵的多吗?
每次掰饼聚会我都感动的热泪潸然,我喜欢父亲举杯与掰饼前的代祷。当母亲唱到“举起了祝福的杯或是掰开了圣餐的饼,主啊,我想起了你”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耶稣基督的确是用身体与宝血拯救了我们。而我们只有立定心智,为主而活。在家的时候,每次我都在厨房里和教会餐饮部的阿姨忙活着,为大家准备食物。除了一切自死的和带血的不吃以外,基督教对食物的要求很宽泛,这也为我们的饮食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圣诞节,我和家人准备葡萄、蛋糕与鲜花,母亲做一桌子菜,我们一家人查经、赞美,祷告。最后享用美妙的食物,每一年都是一个浸透爱与感恩的夜晚。室外飞雪飘落,屋内暖意融融。幽暗的灯光倾泻在瓷制的器皿上,泛着圣洁、温暖的光。在我的心中,这是新年,纪念主的恩典,也效法基督的样式成为新造的人。凡斯种种,涌上心头,就有泪水,有生活剪影,有记忆的感喟。向着主的标杆努力奔跑,主赐的饮食增加我们的心力。
求学在外到深圳漂泊的两年更迭岁月,我脸上多了沧桑,心中满是辛劳,而没有变的是每顿餐前的祈祷、歌颂与赞美。我也时时感到主爱的引领与恩赐,每走一步,都有主的祝福。几日前,到吕丽萍的博客闲逛,看到其名曰:主是葡萄树。随即,当夜将自己博客改为:主是我力量。的确,主赐予了我们生存与生活的必须,一切都如河流丰盈流淌。
又是一年花开日,又是一届复活时。复活节临近,我知道主用爱定制的大餐即将上桌,形容之为“饕餮盛筵”,只有天国的子民才能品尝到的视觉圣宴。主是我力量,患难中力量;主是葡萄树,必定结出多枝的果子。主爱降临,也将携着那些曾经对于饮食的美好回忆临到我们,主爱永存,永贮心间,永浴爱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