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官民刊《长白风》杂志“吉林省80后诗歌专栏”选稿五)……

(2011-10-12 08:37:28)
标签:

80后青春诗会

80后诗歌

长春商报

刊物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论
 

 收官民刊《长白风》杂志“吉林省80后诗歌专栏”选稿(五)……

                     栏目主持、点评/董喜阳

入选诗人:乔丽平、王棣

 

       乔丽平的诗

 

简介:乔丽平,80后女诗人、专栏写手。作品见于《江城日报》、《温州日报》、《环渤海报》。毕业于吉林省北华大学,现为吉林省《做人与处世》杂志社编辑。

 

            那一年,地老天荒

 

一整个夏天

我都在荒草地上

流浪

直到秋风将绿色的草

一点点吹黄

 

一整个下午

我都望着楼群之上的太阳

直到我将最后一根草的

最后一抹绿

抛向故乡

 

在奔赴未知的命运的途上

我在一片荒芜中

与历史的终结相撞

那夕阳

将整个世界照得安详

 

听说

 

         一个女子曾对我说

 

我打水乡走来

携着潮湿的梦

温热我的

不是玫瑰、百合、野菊花

是一个又一个的

暗礁、沙砾、绿波浪

 

一个女子曾对我说

 

我向水乡走去

陪伴我的是一条河

 

 

            城市不知道

 

城市没有地平线,只有鳞次栉比的围墙

太阳在天空中寻找,升起又落下的地方

闪烁的霓虹,让月亮更加凸凹

天空中一闪而过的,不是流星,是夜航的飞鸟

 

城市没有炊烟,无法将游子召唤

滚滚而上的,是让天空变灰,让海变绿的染料

树木和小草,将飞舞的粒子吸尽

就像至爱为至爱吮吸,被毒蛇亲吻过的肌肤

 

城市矗立在自然之上,在风中将狂妄招摇

忽视上帝发来的,地震、潮汐亦或海啸的警告

城市用心脏和血肉造就出的宠物,工厂、汽车、大坝、铁轨

在城市的血管里,攀缘出一条,让城市走向尽头的隧道

然而,城市没有尽头, 人类在夕阳中说说笑笑

 

董喜阳点评:

 

乔丽平的诗歌文本正处于“青春期”写作向成熟女性诗歌写作的过渡阶段。其女性世界的周遭纷扰与无限美好渴望,踟蹰与彷徨,希望与迷茫,憧憬与反差成为她文本的抒情中心。诗歌语言犹如快刀斩乱麻,锋刃处不拖泥带水,结尾处哲光闪耀,完美收官。

她是葆有热忱与活力、执着的女性诗人。她的诗有着瓦雷里式的“纯诗”美感,身处喧嚣时代、深处浮躁的都市文化中心,但其与外界始终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她的诗歌文本不仅是对城市生态的简单描写、真实洗涤,更是诗人以自我的心灵情感对于城市精神的直接过滤与呈现,诗歌自在、轻灵、自然而从容,还有几分倔强的执拗。

 

王棣的诗

 

简介:王棣,男,80后生人,吉林长春人。毕业于吉林某知名高校。曾组织过九幽华灵文学社,任社长。现供职于某媒体,居长春。

 

         一个人的城

 

不忍心

踏过杂草、断枝和乱石

不知谁

还有生命、知觉和意识

路的尽头

是一座高耸的城池

石头们紧紧相拥

除了那些路过的风和沙石

踩着肩膀

登上头顶

我想一眼就看见整个星球的故事

但我只见到

悬崖峭壁

山岭交织

“你好”

我大声喊道

“你好…你好…你好…”

“你是谁”

“你是谁…你是谁…你是谁…”

多奇怪的家伙

干巴巴

尖峭峭

带着咸咸的味道

 

             白头林记

 

刚醒来的林中,

开起薄雾,

遮住来时的路。

渐渐地又化作虚无!

 

他们从雾中走出,

伴我行于旅途,

然而,转瞬间

却走远。

消逝在密林深处

像雾一般,

弥散……

 

雾散了,

我却依然,踟躇!

也许我,

也终会像雾一般,

不见了身影,

沁在树影间

呻吟、恸哭……

 

             花语

 

微醉的蔷薇,

在午夜的屋檐下绽放,

含愁的月光倾泻在迷离的眼眸上。

微阴的街头,

纷飞的雨滴将思念斩碎。

斩成片片尘寰,

轮转在记忆的烛火中,

慢慢消融……

在那烛火的深处,

开满蔷薇的坟墓在哀诉。

月儿在涟漪中摇曳,

夜莺在黑夜里叹息,

如此彷徨迤逦的色彩,

你的光芒照耀着坟墓和废墟。

你在奇妙中孕育成熟,

在饥馑中承载黑暗。

迎风絮语的枝条,

美丽的树影扶疏,

在你抚媚的目光下,

闪烁着思念与忌妒。

光明的奥罗拉,

请把我的灵魂收下,

请允它以万种风情,

请允它亲吻埃里达诺的日暮。

 

董喜阳点评:

 

王棣的诗歌文本简单直接,通透而朴素自然。浸染着古典诗意美的文字在古老神奇传说的驾驭下,往往带有某种昭示和旨归性的精神寓意。

他的诗歌带有日常的经验性批判,也不并惧怕描绘人情的冷漠、内心深处的不解与苦闷,他的文字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白描中,果断的记录着思维瞬间的闪光。他的诗歌文本从自我个体的直接感受出发,承认抒情的归属和自我内心的软弱与无奈。他通常借用外物的力量来扪心自问,在思考的同时设置语言的障碍,并通过诗歌的途径加以干预、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