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远:独守风霜苦 沐浴偏锋游
撰文、摄影/董喜阳



欣赏孙嘉远的书法作品,犹如徜徉墨海,清风拂面,沐浴春光,总是给人一种“神游物外”之感,朴拙敦厚、翔实有物且丰盈美满。
许多年前,孙嘉远对甲骨文、商代金文、篆隶和汉代简牍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日日醉心其中,钻研得不能自拔。他逐渐找到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即不断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现实生存文化图景下与时俱进。他之前的书法作品看起来是随意的挥舞,仿佛笔墨自己在宣纸上的舞蹈,在自由的天空中挥洒才情与智慧。
初学书法的孙嘉远更注重的是书法艺术的外在表现力,即结字、运笔、章法、构图、墨迹的浓枯等,并时刻尝试着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渗透进个人的情感、直觉、艺术觉悟,毫不隐瞒地说,他之前的作品表现出了大气、深远、自由、不羁的艺术特色,也契合他的性格。他的章法匠心独运,布局错落有致,笔墨随意挥洒,但通篇观之,字字结体独出机杼,给人以震撼。细细品味,个别字虽超出结字常规,但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或左右错位、或上下不齐、或头重脚轻,或稀疏爽朗,或紧凑严肃……然一切出于自然,毫无造作之气。
但对于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来讲,艺术的本真永远是“师法造化,中得心源”。决定一幅书法作品艺术高度的永远是书法家的学识、修养、艺术品位,以及人生的精神厚度。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不惑之年以后的孙嘉远书法艺术的新变化。他逐渐摒弃了花哨的书法形式和流俗的书法炒作,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更注重书法的古意和素朴,简约和刚柔有度,酣畅淋漓的挥舞,以及收放自如的表达;注意加入个人的情感和艺术直觉,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气质和格调的书法艺术。那才是他的风格,才是属于孙嘉远的书法艺术。
现在观其行草书和草书,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他的蜕变。内心的热烈和外在的持稳,在书法艺术里形成完美的契合,他注重了书法的气韵贯通和格调的高雅。他注重学习古人碑帖,强调要学其神采。我们知道,书法终究是一门艺术,要按大的朴素的哲学的艺术规律解决问题。他也在尽可能地创作出一批符合时代精神的高尚艺术品,不是以多么像古人作品,多大巨制,字有多多,而是追求书法作品的笔墨与宣纸等材料巧妙的结合,继而营造出似天象,似河流,似山丘等自然景象,从而达到气韵生动、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孙嘉远的行草书法创作已逐渐树立起自我风格,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多年来浸淫醉心艺海墨香之中。高标孤立、风格迥然。它们所涵咏的精神具有新时代明丽、开阔、朴拙、奋争的艺术特质。孙嘉远的书法创作在技法上的求新求变好似剑走偏锋、不拘一格,完全合着审美志趣和创作性情的拍子,他师古、尊古却不复古或是照抄套用,他在不断的临池、临帖过程中提升自身艺术修为和表现力,炽热的艺术直觉和丰富的艺术冲击力让他不断突破自我。孙嘉远的字拙朴而不煽情,这与他灵魂中缺少媚世的成分有关。两个油饼半斤酒便忘形而得其意,乐而起之、乐而挥之。挥毫泼墨,渲染纸上,他恢弘的气魄,像是一位寒风中不倒的侠义孤客,持画笔似利剑天马行空,通宵达旦而乐此不疲,这就是他的生活,他整个的艺术殿堂。
孙嘉远的作品淡雅随意,其用墨浓淡自由,枯湿随意,节律徐疾交替运行,极少有刻意做作之感。他追求天真、自然、拙朴的美学风格,从而使书法作品清新自然,脱尽俗气。他在研修过程中讲求顺其自然,运笔如冶炼一般苦熬蒸煎,力求达到遒劲而倔犟、灵动且自信的淡泊境界。
我愿意用“孤独”二字来形容憨态可掬的孙嘉远,因为他的书法创作和精研之路着实是独守风霜,悲欣交集的路程。著名书法家刘彤宝评价他时说:“奇肆变体,写心逆游”。这源于他的创作伴随着孤苦与寂寞,多年来的安静创作使得他逐渐被圈子所遗忘,成为编外人员,但即使这种看似游离“组织”状态下的创作,孙嘉远还是始终保持着持之以恒的探索姿态和诲人不倦的挖掘能力,进行着自我艺术风格的行走,以及心灵深处的艺术体验。
艺术就是在寂寞中与毅力的拔河。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生活姿态,让我从孙嘉远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书法家气质。
孙嘉远艺术简历:
孙嘉远,号石仁,别署食古斋。1964年生于长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形象设计策划委员会会员,吉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东北亚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作品曾参加“安阳殷墟甲骨文书法作品展”“当代楹联书法作品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中韩书法交流展”“水墨镜象·孙嘉远书画作品展”等。入选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书画》杂志“吉林省21人书法展”,《当代楹联书法作品集》、《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书法作品集》等,策划实施“长春地区著名企业文化展”,策划实施大型电视系列片“书画艺术周刊”,参与主持“第二届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等大型活动,“中国新闻网”“中国书法网”、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等媒体均有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