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e董喜阳
Me董喜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485
  • 关注人气:19,1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就诗评之董喜阳:用生命去丈量诗歌的边界

(2011-06-28 15:08:45)
标签:

80后青春诗会

80后诗歌

长春商报

刊物

杂谈

分类: 文学评论

陈就,男,甘肃兰州人。80后先锋诗人,词作家,旅居北京。   

 

                用生命去丈量诗歌的边界

                           ——写给年轻的诗人董喜阳

已经记不得第一次读到喜阳的诗歌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只是在模糊的印象得记得,我曾经为他的诗歌所触动过,因为当时的我根本无法理解,一个还在读书的80后笔下的人生居然是如此的纷繁,一个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思想里居然澎湃着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的过去和我的现在远离我”也许我们都不应该经历这个时代,社会是复杂的,而更为复杂的是如此般社会现状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作为同龄人,我理解喜阳当时的心情,“怀着写一首诗的心态,原谅世界”我们都需要承受,我们也都需要担当,这个时代需要诗,更需要可以担当诗歌重任的诗人。

诗人的心理是另类的,一直以来都是。在大多数诗人的眼里,浪花不代表着浪漫,却诠释着生命的奇迹;太阳不代表着希望,更多的是绝望的来临;年轻不代表着拥有,而表达着无奈……“有些人为了生长/放弃了原始的自然/我捂住脸隐喻成路人/不去理会”路人的眼里总是有太多无奈,也总是有一些凄凉,而这一切,又更像是诗歌想要表现的无法突破的欲望。

什么样的感动最让人心动,什么样的心动最让人无法承受,也许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喜阳在一首诗中如此写道:“母亲起的很早/带我去见生过她的我没见过的母亲”初读并不得其解,为什么用如此拗口的句子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细细品来,才发现其中机缘所在,鲜明的对比更显得这句话的沉重。“干粮和米酒/一大篮子的胭脂水粉/大红色的旗袍/外婆喜欢的一切/……”他在这里用了一个“触摸”,的确,我们根本看不到过往的一切,而表象又岂能代表怀念!

什么样的景象最让人向往,什么样的向往最让人无法自我,也许每个人自己都不知道。都说是这个社会太疯狂,其实是越来越疯狂的人们潜意识中的断定。“在另一条街道/一扇门缓缓敞开/老天的喷嚏到了尾声”这种看似跳跃实非跳跃的使用,则是恰倒好处地向我们展现了诗人细腻的一面。

记得喜阳把自己对诗歌的观点总结了几句简单的话,“诗歌是生活的关照和呈现,应该把诗歌还原于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中扩展诗歌的精神维度。”这几句看似简单的话中却不难看出这个80后愿意与生活共同分享诗歌的态度,更不难看出这个年轻人在一边诗歌一边享受生活。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写诗的人总是满怀的忧愁、无尽的凄凉,而在喜阳这,我却丝毫未读出诸如此类的迹象。

显然,喜阳的诗比以前更成熟了,从语言到情境、从对诗歌的领悟到对诗歌的把控,他都实现了一个完美的蜕变,这种蜕变不是简单的社会环境造就,而是用更深邃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和凝练的结果。

也许我真的应该好好品读一番这位年轻的诗人用生命去吟唱的诗,而这份项工作绝非一时半会而就,这更需要用海一样辽阔的心胸去接纳万物,让万物指引着我去一点点地剖析。

                                                                        陈就 于北京

                                                                              2011-6-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