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剪”出一个属于人类的艺术世界

(2010-12-09 11:43:10)
标签:

文化

关云德

东北

剪纸艺术

神鼓

80后青春诗会

办公室的故事

长春商报编

分类: 长春商报

            “剪”出一个属于人类的艺术世界

                                 ——萨满民间剪纸艺术家关云德专访

                          □吉林/董喜阳

剪”出一个属于人类的艺术世界

剪”出一个属于人类的艺术世界

剪”出一个属于人类的艺术世界

剪”出一个属于人类的艺术世界

剪”出一个属于人类的艺术世界

剪”出一个属于人类的艺术世界

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特别是东北的萨满剪纸艺术,堪称一绝。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诗句“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尖玩转一纸乾坤”充分表达了剪纸艺人们的巧夺天工。对学者和艺术家来说,剪纸老艺人们就像“活文物”似的,备受爱护,但是“人亡艺绝”的现象在当下生活中不可避免,因此,古老的民间艺术需要人们的传承与续接,民间剪纸大师关云德是民艺继承人中的佼佼者。

                        千金易得,启蒙之师难寻

马丁·威斯特称古希腊著名抒情诗人萨福是“学者绕不过去的坎”。就像是提到现代诗歌谁也不能忽略台湾诗人洛夫一样,当然,要说满族剪纸艺术,就一定要提关云德,因为他的剪纸艺术可谓博大精湛,他对民间艺术执着的追求与默默奉献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他是一位民间剪纸艺术家。关老先生是地道的满族人,今年已经63岁了,家住九台市其塔木镇。从市区长春出发到九台市中心再到关老先生家,大约需要2小时的路程。带着好奇与兴奋,记者经历了路途上的颠簸流离,终于来到了剪纸大师关云德的家里。这是一处东北农村极其普通的住房,甚至比以前的四合院还要老旧,民间鸡犬之声交叠,阡陌纵横的林间小路,组成了关老先生全部的生活图景。可喜的是,关老先生有自己的简陋的“艺术工作室”,满桌子的零碎纸片,书桌上堆满书籍和拜访着各类的千奇百怪的刀具。屋子小却明亮,墙壁上都贴满老先生的得意作品,以及一些获奖的证书和奖状。

“你们看我手里拿的这些花花绿绿的剪纸特别好看吧?可别小瞧了它,这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中国是剪纸的发祥地。剪纸不仅是美的欣赏品,而且是民间文化的体现,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现形态上,显露出新鲜、明朗、生动、活跃的气质。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三句话不离本行,老先生一张口就说起了自己钟情一辈子的剪纸艺术。关老先生说,剪纸的技艺是来自家传。关云德的母亲和姨妈都是民间剪纸高手,很小的时候,关云德就看着母亲和姨妈剪纸。而最让他着迷的,就是嬷嬷人。在关云德厚厚的剪纸作品中,记者看到了很多嬷嬷人。他的家族是满族瓜尔佳氏正黄旗。由于父亲是穆昆达(族长),负责整个部族的祭祀活动,关云德记得,打小他就经常和父亲收拾祭祀后的服饰、皮鼓、祭器等,还帮父亲修理箱子、柜具、皮鼓。
     满族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民族,它的许多民俗都已经根深蒂固。那个时候东北住的四合院,没事的时候大家都会坐在热炕头上剪纸,用来打发时间。这些剪出的图案会粘贴到玻璃上,墙壁上,成为生活的必须。都说满族姑娘心灵手巧,她们随手剪出的花鸟鱼虫,草树之景,都那样惟妙惟肖,充满生机,生动可爱。关云德从小就喜爱这些“玩意”。他的母亲和姨娘都是他们那一带出名的剪纸能手,少年的关云德就开始和他们“偷艺”。为什么是偷呢?据关云德将,小时候母亲极其反对他学剪纸,当大人们剪纸的时候,他只能就在地上来回给母亲、老姨和来剪纸的“女艺术家”们端茶倒水。

“记得有一次,我央求母亲让她叫我剪纸的艺术,但遭到的她强烈的反对,她说男人剪纸没有出息,只有满族的女人才去剪纸。后来我一看实在是没办法,就去找我的姨娘,她和我母亲一样剪纸技术很全面。为了讨好姨娘,幼小的我给他们家牵马,看家,秋天的时候还帮忙收获庄稼。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姨娘看我懂事,还上劲,遍去规劝我母亲。从此以后,她们就成了我的启蒙剪纸老师。”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寒冬的夜晚,关云德的额娘因病去世,这对年幼的他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关云德没有被击倒,他决定把母亲天才的剪纸艺术继承下来。从那以后姨娘就成为了他唯一的亲人,而他更喜欢姨娘的是她精湛的剪纸技术。一有空闲,遍跑到姨娘家里,问东问西,拿出自己的作品,请姨娘指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立志走上剪纸艺术之路,好事多磨难,关云德付出了超越一般的艰辛与汗水。由于家境的贫寒,他就早早的对家有了责任和担当。母亲去世后,原本就拮据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他辍学在家务农,因没有闲余的纸张供他联系剪纸,他就去捡,把同学和自己的纸张正反面都用完了。但由于随着技巧的深入,他对纸张的需求量也逐日增加,不得已他去自谋生路。

他当过学徒,插过秧,捡过粪,出过力气活,最后选择了修理自行车。现实是残酷的,对他也有不公平。就在一次修理中,他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右手中指上半截,这几乎毁掉了他的剪纸前途。虽然命运是冷漠的,但关云德没放弃,他用“残疾”的手创造了奇迹。锻炼右手做农活,右手写字,吃饭,最后终于用右手完成了剪纸艺术。

已过花甲之年的关云德始终没有“走出”大山,但是他的剪纸艺术却走向了世界。他现在仍旧是个农民,平日里和普通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他去过央视演播厅,去做客朱军支持的节目《艺术人生》,但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黑土地的“民间守望者”。

                        神鼓在手,快乐常有

俗话说,花开两树,各尽芳菲,这句话在关云德这里得到了诠释。会萨满剪纸艺术已经很了不起,但关云德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萨满神鼓。他我国目前惟一的萨满神鼓制作传承人。关云德制作萨满神鼓的手艺是祖传的,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十三代了。关云德从十几岁起就和父亲一起制作萨满神鼓。因为勤奋聪明,如今传统的萨满神鼓在他的手中,不仅古风依旧,还有了新的形式。

提起做鼓,他话就多了起来。萨满神鼓是单面鼓,只有一面蒙了羊皮,而另一侧有抓环,抓环连着4个方向,共8根弦。关云德告诉记者,这代表“四面八方”,而鼓里还拴着一串铜钱,也是八个。他指着案上一个挂着布条的小棍子,告诉记者,那就是鼓鞭。谈起神鼓,关云德就滔滔不绝了,说到兴奋处,还即兴表演了一段。
                              关云德说,要让萨满艺术遍地开花

现在,关云德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而他的剪纸艺术,也正在进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从事萨满文化研究和剪纸﹑神鼓艺术将近半百,他背后的故事广为流传。东北三省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它最后的庇佑地,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在赞美舞蹈家邰丽华时说过,民间艺术始终是散发着扑面而来的馨香。而关云德的理想,是要萨满文化艺术遍地开花。关云德告诉记者,他制作萨满神鼓和剪纸的本事,这些年陆续地传给了家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人人都能剪纸,各个都是高手。他希望萨满神鼓和满族风情剪纸,能通过他和家人以及更多人的努力,被完整地保存和传承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