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161448.jpg
4月6日,記者從安徽石臺縣農委獲悉:皖南石臺發揮生態優勢打造“硒”茶縣。
茶葉是安徽石臺縣農業主導產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全縣8個鄉鎮所有行政村都產茶葉,涉茶農民7萬餘人,占全縣農業人口80%以上。是全國無公害茶葉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綠色食品茶葉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全國茶葉重點區縣,中國茶產業發展示範縣,是安徽省名優綠茶重點生產縣。石臺縣茶產業優勢明顯、成效顯著、潛力巨大。
歷史悠久
石臺縣產茶歷史悠久,據《文獻通考》記載,宋代全國有名片茶26種,其中“仙芝”、“嫩蕊”產於石臺縣。明代詩人徐渭品飲石臺茶後,在《謝鐘君惠石埭茶》一詩中留下了“小筐來石埭,太守賞池州”的絕句。三百多年前石臺縣歷史名茶“霧裏青”隨瑞典歌德堡號商船出口歐洲,是全國十大名茶“祁紅”原產地和主產地之一。
生態優勢
全縣地形可概括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晝夜溫差大;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2%,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無任何環境汙染;土壤深厚、有機養分豐富,其氣候條件、地形條件、土壤條件和環境質量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和名優茶生產,國家農業部制定的《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2009-2015年)》將石臺縣確定為長江中下遊名優綠茶重點產茶縣。
富硒資源
石臺縣是全國三大富硒地之一。
2002年,中國科技大學綠色科技中心對石臺縣仙寓山一帶土壤和茶葉進行硒微量元素調查,發現土壤含硒達0.44
mg/kg、茶產品含硒量在0.26~0.622
mg/kg之間。近年來,經有關科研機構和石臺縣有關部門多次在全縣地域開展硒資源詳查的結果,石臺縣茶園土壤普遍含硒,生長的茶樹天然富硒,茶葉硒含量均在0.1PPM以上。2008年創建了第六批全國標准化(硒茶)示範區。
旅遊資源豐富
石臺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大山富硒村、蓬萊仙洞、怪漂漂流、秋浦漁村等國家4A級旅遊景點,旅遊景點同茶葉相依共生,有利茶旅融合發展,延伸茶葉產業鏈。2013年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42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0億元。
政策引領
石臺縣財政每年設立500萬元以上茶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基地建設、標准化生產、品牌建設等重點項目予以扶持。2013年底全縣茶園面積7.5萬畝,其中新建無性系茶園2.4萬畝,發展高產優質茶園4萬畝。全縣茶園整體通過了無公害和綠色食品基地認證,2013年茶葉生產總量3500多噸、茶葉綜合產值達4億元。全縣農民人均茶葉面積、產量和產值均處安徽省前列。
抓提質增效
石臺以實施“整園提質、整形提香、整牌提效”工程為切入點,加大扶持力度,發揮資源潛力,增強產業實力,提升石臺縣茶產業發展水平,制定了《石臺硒茶》等5個地方標准,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2.8萬畝、扶持培育石臺硒茶清潔化規模化加工企業23家、開展石臺硒茶地理標志認證工作等工作,促進“石臺硒茶”產業向標准化、集約化、品牌化、效益化發展。
培育茶葉主導品牌
石臺培育“石臺硒茶”、“天方”、“牯牛降野茶”等茶葉品牌26個,擁有“天方、霧裏青”中國馳名品牌2件、省級名牌農產品5件。歷史名茶“霧裏青”享譽海內外。
發展產業化經營
全縣現有茶葉加工企業260餘家,培育市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8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建成了10餘萬平方米的“石臺茶城”茶葉綜合交易市場,年交易量達2000多噸。
推進服務一體化
石臺建立縣、鄉、村三級技術推廣網絡,加強與中茶所、安徽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建立了安徽省茶產業科技支持體系茶葉技術試驗站,積極開展茶葉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應用,全面提高茶產業科技水平。
茶旅融合
石臺以茶為媒,發揮“硒”特色,全力推動茶旅結合,大力開發集茶葉觀光、農家體驗、茶食餐飲於一體的茶鄉民俗旅遊,建立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景區(點)30餘個,其中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2個、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安徽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休閑農業經營戶已經發展到1300戶,帶動從業人員1萬人以上、人均年收入1萬元以上,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已成為石臺新的增長點。
圖一:好山好水。
圖二:採茶。
圖三:採茶參賽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