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屈原学会揭牌

标签:
池州市屈原學會正式揭文化 |
分类: 新闻 |
池州屈原学会揭牌
2013年12月30日星期一皖江晚报
本报消息 记者纪良发 报道 12月28日下午,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池州市屈原学会正式成立。
探討挖掘屈原與陵陽的關係
池州市屈原學會正式揭牌
2013-12-29「台灣新聞報」
記者 紀良發安徽 報導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lurk.png |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154606.jpg |
12月28日下午,經過兩年時間的籌備,池州市屈原學會正式成立,並召開了學會一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方銘、中國屈原學會榮譽會長潘嘯龍、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林家驪出席大會並受聘為顧問;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池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錢征當選為會長。
屈原(約西元前340-約西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最早的浪漫現實主義偉大詩人。曾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在同貴族子蘭、靳尚等人鬥爭中,遭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放沅湘流域、陵陽山區等地。後因楚國政治腐敗,國都郢亦為秦國攻破,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所作《離騷》、《九章》等詩篇,以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想像,溶化神話傳說,塑造出鮮明的形象,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影響很大。
據瞭解,九華山古時稱為陵陽山。由於時代久遠、文獻缺失,屈原與陵陽(九華山)的關係顯得撲朔迷離。雖然,屈原《九章•哀郢》曰:“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提到屈原曾流放至“陵陽”,但學術界對此“陵陽”是否地名存有不同解讀。
與會學者認為,探討陵陽與屈原的關係是重要的學術問題,理清這一重要問題,對推動屈原及楚辭研究,乃至中國現代文化建設有重要意義。學者們普遍認為,屈原與池州有著密切的關係。池州及九華山(陵陽),是屈原時代楚國重鎮,屈原有機會有可能來到陵陽,並在陵陽生活和創作。對於屈原與陵陽的關係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據池州屈原學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學會籌備成立的過程中,得到了中國屈原學會,池州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該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學會成立後,將不僅僅研究屈原與陵陽的關係,豐富九華山文化內涵,提升池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屈原和陵陽關係的研究,發揚屈原精神,為建設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做出自己的貢獻。
圖一:池州市屈原學會正式成立。
圖二:本報記者與(左二)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林家驪、(右二)池州市屈原學會長錢征、(右一)石台縣原方志辦主任王熙政。
圖三:錢征當選為會長。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s/pica154606.jpg |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s/picb15460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