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文化研究會 安徽池州隆重舉行

标签:
章氏文化研究會安徽文化 |
分类: 新闻 |
溯文化淵源 續纂文明家族史
章氏文化研究會 安徽池州隆重舉行
2013-10-28台灣新聞報
http://bbsfile.ifeng.com/bbsfile/images/newbbs/ifengLogo.gif |
記者紀良發安徽報導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150487.jpg |
本報消息
10月26日上午,安徽池州章氏文化研究會第二屆代表大會在千年古村元四章氏宗祠“敦睦堂”隆重舉行。來自上海、南京、蘇州、嘉興、蒲城、安慶、銅陵等地宗親及嘉賓與貴池、東至、石台、青陽、九華山本地嘉賓及會員代表共400余人參加了大會。大會在高吭、雄渾、鏗鏘的《章氏之歌》優美的旋律中拉開了帷幕。這次大會廣泛地聯絡了池州各地章氏宗親,大會選舉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完成了各項議程,取得了圓滿成功。
安徽池州章氏文化研究會屬非營利性質民間文化組織,面向池州元四(梨村)章氏始祖正一公以來的文化歷史淵源研究,以及開拓與發展。其宗旨是團結與勉勵全體宗親同胞,報國愛鄉,敦睦宗親,遵紀守法,勤奮進取,立志有為,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建造和諧文明的社會而努力。
研究會的全體工作人員均為志願者,靠血脈傳承的親和力和凝聚力為動力,不計個人得失,誠心誠意地為研究會工作。一切活動開支經費主要靠族人民間自願募捐贊助,也可以接受社會捐贈。
章氏是西周姜太公姜子牙封地的臣民。章氏得姓已有五千餘年的歷史。章氏的祖先為中華民族的燦爛輝煌作出了重要貢獻。初步統計在全國17個省600多個縣幾千個居民點章姓子孫約280萬人,在歐洲奧地利和韓國也有章氏的宗親,他們已經到祖地福建浦城去尋宗問祖,拜謁祖墳。
章氏文化淵源流長,章氏的先祖仔鈞公在閩國幫助閩五王審知治國有功,被封為太傅公,加上太傅公夫人練氏婆婆大義救建州全城10萬百姓免遭屠殺,功德無量;被福建人民尊稱為“芝城之母”,至今建甌市芝城公園仍樹有練氏夫人的銅像。由於太傅公、練夫人的大恩大德延澤子孫後代,有十五子六十八孫〈一說七十二孫〉皆顯赫朝廷,使章氏宗族發揚光大。仔鈞公、練夫人是天下章氏的共同祖先。正所謂“天下無二章,發祥在浦城”。
在安徽省池州市區南面二十公里處,有一座大山名叫太蔔山。山的南麓延伸一脈,有一酷似龍形的山,由高到低,蜿蜒蛇行幾裡,猶如巨龍降臨人間,這就是遠近聞名的來龍山。當地有民謠:“元四的來龍,烏石的水口,曹村的名堂。”因為山下就是貴池四大名村名姓之一———元四章(余為源頭李、茅坦杜、渚湖薑)。元四章姓的祖先遷居此地約在宋末元初,當時祖先們擇此定居,大概是看中了來龍山下這塊風水寶地。千百年來,章姓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到明清時期,全村已有千戶,古民居一律明清風格,祠堂、老屋、廟宇、牌坊鱗次櫛比,蔚為壯觀。穿村而過的東西兩河正是村後來龍山兩側的山泉積聚而成,流到村口匯成一支幹流向南流入白洋河。村口河灘上原有一片古樹林叫柳河坡,那些樹都是幾人合抱的參天古柳,遮天蔽日,一片蒼翠,成了元四章的一幅綠色屏障。夏日走進柳河坡,頓覺渾身涼爽,恍若隔世,再往前行,透過林間,白牆、灰瓦、炊煙漸入視野,雞犬之聲相聞,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池州章氏研究會成立以後,把續修宗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聯絡和團結宗親、理清世系、七修《梨村章氏宗譜》玉成。同時,聚眾人之志、合眾人之力,舉眾人之財,先後修好宗祠、祖墓等重大事宜。池州章氏研究會今後必將進一步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尊重歷史,不忘祖宗,激勵後人,開創未來,在歷史的長河中汲取營養,為當今文明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服務,進一步研究章氏歷史文化淵源,續纂文明家族史
圖一:代表合影。
圖二:記者與池州章氏文化研究會長章建斌、著名書法家杜德喜。
圖三:記者與全國勞模、全國人大代表夏玉發、著名詩人陶順義。(章征奇、章兆平 攝影)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a150487.jpg |
|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b150487.jpg |
发表于 2013-10-29 16:40
http://bbs.chizhouren.com/static/image/common/logo.png
记者与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夏玉发、著名诗人陶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