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改移~安徽池州民間古籍收藏第一人

标签:
紀改移~安徽池州民間文化 |
分类: 新闻 |
紀改移~安徽池州民間古籍收藏第一人
2013-10-23台灣新聞報
記者 紀良發安徽 報導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150192.jpg
10月22日,記者獨家採訪了安徽池州民間古籍收藏家紀改移先生。紀改移住在池州城區一獨門大院內,房間和廳堂裡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四個大書櫥裡也堆滿了各種收藏古籍。
|
纪改移安徽池州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
本报记者
纪良发 文图
http://www.ahage.net/bbs/images/fashion/logo.png
10月22日,记者独家采访了安徽池州民间古籍收藏家纪改移先生。纪改移住在池州城区一独门大院内,房间和厅堂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四个大书橱里也堆满了各种收藏古籍。 一万多册版本古籍 纪改移已年逾古稀,身体十分硬朗,声若铜钟。他原在贵池区木闸广播站工作,工作之余,喜欢舞文弄墨,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他业余最大爱好,就是走村串户收藏各种古玩和各种古籍。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大小旧书店旧书摊古籍店他是常客,五十年余一日,除了收藏大量古玩外,还收藏了一万多册版本古籍,对历史破损书籍,他一一修补,装订好。两年前,他在九华佛教城经营了一家古玩店,陈列各种玉器、瓷器、瓦罐、瓷片数万件.今年,古玩店已交给儿子媳妇打理,自己则腾出时间专心淘旧书收藏古籍。 古籍收藏的学问 说起古籍收藏,纪老如数家珍:“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以质优价廉更受普通投资者关注。 每阅自藏之书、或一本七八十年代的旧书、或一卷不知名出版社雕印的线装古书,其身外之事统统淡忘之。藏书之乐在于:“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犹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一些书友虽然热爱收藏古籍,但未必懂行,总要找人为其“掌眼”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对于初入门者,纪老建议多学多看古籍入门书,如陆昕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 收藏,并非一定要藏起来 收藏古籍善本,藏家要定期翻翻书,让纸张也“透一下气”。特别潮湿的日子,尽量避免打开书柜,古代的纸张一般都是用竹纸或绵纸,并有石灰水打纸浆,造出来的纸吸水性强,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同时,每年要“晒书”两次。但不能在烈日下暴晒,而是放在室内通风之处“晒”。 还要增加书的“体味”。在古籍善本附近放芸香草、烟叶、花椒包等,可以起驱虫的作用,同时也使书的“体味”更浓———书香。但千万不可放樟脑丸。樟脑丸短期具有防虫的作用,但长期则会使纸张的酸性增加,把纸张变得更脆、发黄,是对纸张的破坏。 图一古籍收藏家纪改移 http://www.ahage.net/bbs/attachment/Type_jpg/198_26971_e2170cc06c7df99.jpg?50 图片: 图一古籍收藏家纪改移338_副本.jpg 图三藏品清单
|
[社会万象] 纪改移——一个安徽池州民间古籍收藏人的故事
(多图)http://bbs.ahly.cc/static/image/common/logo.png
一万多册版本古籍
纪改移已年逾古稀,身体十分硬朗,声若铜钟。他原在贵池区木闸广播站工作,工作之余,喜欢舞文弄墨,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他业余最大爱好,就是走村串户收藏各种古玩和各种古籍。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大小旧书店旧书摊古籍店他是常客,五十年余一日,除了收藏大量古玩外,还收藏了一万多册版本古籍,对历史破损书籍,他一一修补,装订好。两年前,他在九华佛教城经营了一家古玩店,陈列各种玉器、瓷器、瓦罐、瓷片数万件.今年,古玩店已交给儿子媳妇打理,自己则腾出时间专心淘旧书收藏古籍。
http://bbs.ahly.cc/data/attachment/forum/201310/24/162149zezbyz1ehwduwhww.jpg
古籍收藏的学问
说起古籍收藏,纪老如数家珍:“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全盛时期,其印刷技术较前代更加成熟,图版刻印更为精良。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以质优价廉更受普通投资者关注。
每阅自藏之书、或一本七八十年代的旧书、或一卷不知名出版社雕印的线装古书,其身外之事统统淡忘之。藏书之乐在于:“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犹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一些书友虽然热爱收藏古籍,但未必懂行,总要找人为其“掌眼”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纪老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古籍收藏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
鉴定古籍版本和鉴别古器物、古书画一样,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要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眼力,很细的心,很强的记忆力,才能应付自如。因此,专家提醒,投资者应练好基本功再入场有专家指,认识古籍版本的鉴别,从大的方面讲,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即从内容上掌握资料依据,从形式考究时代风格。在形式方面的鉴别,就是如何从书籍的字体、纸张、版式、刀法、墨色、刻印源流、题跋、批校、印章等方面来研究图书版本。
对于初入门者,纪老建议多学多看古籍入门书,如陆昕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
http://bbs.ahly.cc/data/attachment/forum/201310/24/162203riecouyzywwtzwzy.jpg
收藏,并非一定要藏起来
收藏古籍善本,藏家要定期翻翻书,让纸张也“透一下气”。特别潮湿的日子,尽量避免打开书柜,古代的纸张一般都是用竹纸或绵纸,并有石灰水打纸浆,造出来的纸吸水性强,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同时,每年要“晒书”两次。但不能在烈日下暴晒,而是放在室内通风之处“晒”。
还要增加书的“体味”。在古籍善本附近放芸香草、烟叶、花椒包等,可以起驱虫的作用,同时也使书的“体味”更浓———书香。但千万不可放樟脑丸。樟脑丸短期具有防虫的作用,但长期则会使纸张的酸性增加,把纸张变得更脆、发黄,是对纸张的破坏。
http://bbs.ahly.cc/data/attachment/forum/201310/24/162218btr90c93bktzbhzs.jpg
http://bbs.ahly.cc/static/image/common/log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