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文艺家壮行九华河
《皖江晚报》记者纪良发报道
2013年10月10日
10月5日至6日,《皖江晚报》池州记者站长、作家纪良发与安徽池州一批知名文艺家何家荣、周玉钦、方乾、包晓明、杨春等自发组织行走考察九华河,从梅龙长江口出发,一路溯流而上,向九华河源头进发,两天走完全程60余公里。
几年以来这批文艺家利用国庆假期己先后行走考察完了池州境内的秋浦河、清溪河、尧渡河、九华河等四条通江大河,元旦行走考察池州境内的最后一条通江大河青通河,明年国庆假期拟实现行走考察皖江八百里之壮举。
九华河源于九华山脉七贤峰(海拔1328米)北麓,源流称九都河,向北流,经青阳县境的天台、闵园、乔庵,至庙前以下,左纳八都河来水;其下始称九华河,至五溪桥折西北流,进入丘陵畈区,于董村进入贵池境;经墩上、观前以后,右绕包家湖,左穿泥湖、查村湖,北至梅龙镇(江南产业集中区)注入长江,全长约60余公里,集水面积533平方公里。沿途植被茂密,移步换景。尤其是建设中的江南集中区滨江新城,建设场面如火如荼。
池州学院中文系书记、池州作协常务副主席何家荣兴奋地告诉记者:沿河行走,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座建设和正在建设中的横跨 九华河的大桥,座座气势不凡。它们或连接(梅龙)江南产业集中区与池州市区,或连接机场与九华山景区、池州市区。有公路大桥、铁路大桥。如玉带飘飞,似雄鹰展翅。
双龙湖是九华河两源汇流处,该处不仅水面开阔,而且有着广阔的湿地,水草丰美。偶有飘于湖面的木舟,飞翔的鹭鸟,倍增了视角的动感。
老田位坐落在九华河和五溪至九华山公路的西侧,村落主体形态呈坐北朝南。四周群山环绕,良田数千亩,山势不显压迫,
玉带河穿村而过,街巷纵横,景色宜人,生态尤佳。
在贵池墩上中埔至观前镇段,河流自然分成两支,形成一个巨大的心形河心洲。此段,河流蜿蜒于山间田野,路况复杂,草木丛生,几乎无路可行。
诗人周玉钦说:行走的冲动源于:一是醉心于池州灵秀的山水之爱,放松身心,陶冶性情;二是完成对池州(五条主要)河流状况的环境的民间考察(目前已完成四条)。堪忧的是,河道许多地方於塞,河岸脆弱,下游有采砂作业,亟待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一个部分,要加大对沿河农村垃圾收集整理,避免河道遭受各种污染。同时,要对通过重要城镇(如庙前、观前、墩上等)的河道疏浚,驳岸、美化上游环境。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征求市民建言献策,拟对河段进行生态综合整治和两岸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功能开发。
图片:QQ图片20131008202445.jpg
图片:图三记者考察千年古村老田吴村IMG_2041_副本.jpg
图片:20131006_195211_副本.jpg
纪良发
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方面卓有成就。当代较有影响的诗人、作家、资深记者 。他在皖江历史文化、抗战史与红学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是当代较有影响的皖江史、抗战史与红学研究专家、学者。
今日头条
|
|
安徽池州文藝家 壯行九華河60餘公里
2013-10-09台灣新聞報
記者 紀良發安徽 報導
|
10月5日至6日,《皖江晚報》池州記者站長、作家紀良發與安徽池州一批知名文藝家何家榮、周玉欽、方乾、包曉明、楊春等自發組織行走考察九華河,從梅龍長江口出發,一路溯流而上,向九華河源頭進發,兩天走完全程60餘公里。
幾年以來這批文藝家利用國慶假期己先後行走考察完了池州境內的秋浦河、清溪河、堯渡河、九華河等四條通江大河,元旦行走考察池州境內的最後一條通江大河青通河,明年國慶假期擬實現行走考察皖江八百里之壯舉。
九華河源於九華山脈七賢峰(海拔1328米)北麓,源流稱九都河,向北流,經青陽縣境的天臺、閔園、喬庵,至廟前以下,左納八都河來水;其下始稱九華河,至五溪橋折西北流,進入丘陵畈區,於董村進入貴池境;經墩上、觀前以後,右繞包家湖,左穿泥湖、查村湖,北至梅龍鎮(江南產業集中區)注入長江,全長約60餘公里,集水面積533平方公里。沿途植被茂密,移步換景。尤其是建設中的江南集中區濱江新城,建設場面如火如荼。
池州學院中文系書記、池州作協常務副主席何家榮興奮地告訴記者:沿河行走,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座建設和正在建設中的橫跨九華河的大橋,座座氣勢不凡。它們或連接(梅龍)江南產業集中區與池州市區,或連接機場與九華山景區、池州市區。有公路大橋、鐵路大橋。如玉帶飄飛,似雄鷹展翅。
雙龍湖是九華河兩源匯流處,該處不僅水面開闊,而且有著廣闊的濕地,水草豐美。偶有飄於湖面的木舟,飛翔的鷺鳥,倍增了視角的動感。
老田位坐落在九華河和五溪至九華山公路的西側,村落主體形態呈坐北朝南。四周群山環繞,良田數千畝,山勢不顯壓迫,玉帶河穿村而過,街巷縱橫,景色宜人,生態尤佳。
在貴池墩上中埔至觀前鎮段,河流自然分成兩支,形成一個巨大的心形河心洲。此段,河流蜿蜒於山間田野,路況複雜,草木叢生,幾乎無路可行。
詩人周玉欽說:行走的沖動源於:一是醉心於池州靈秀的山水之愛,放松身心,陶冶性情;二是完成對池州(五條主要)河流狀況的環境的民間考察(目前已完成四條)。堪憂的是,河道許多地方於塞,河岸脆弱,下遊有采砂作業,亟待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一個部分,要加大對沿河農村垃圾收集整理,避免河道遭受各種汙染。同時,要對通過重要城鎮(如廟前、觀前、墩上等)的河道疏浚,駁岸、美化上遊環境。目前,當地政府正在積極征求市民建言獻策,擬對河段進行生態綜合整治和兩岸景觀生態休閑旅遊功能開發。
圖一:入江口。
圖二:文藝家壯行九華河。
圖三:記者考察千年古村老田吳村。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