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村新韻畫中遊 九華山下西河村掠影

(2013-08-10 12:22:52)
标签:

古村新韻畫中遊

九華

文化

分类: 新闻

安徽池州環保世紀行系列報道之十


 

古村新韻畫中遊 九華山下西河村掠影
2013-08-09台灣新聞報

記者 紀良發安徽 報導

 

古村新韻畫中遊 九華山下西河村掠影

  盛夏時節,剛剛下過一場雷雨,記者隨池州環保世紀行采訪團走進了安徽池州青陽縣杜村鄉西河村。遠山如黛,水清岸綠,綠樹掩映的村莊潔淨優美,一幅古村新韻的“幸福畫卷”徐徐展開。

 

西館古村


   西河村位於九華山西麓,八都河上遊。步入西館古村村口發現水口上有一彎石拱,形如半月,造型優美,古色古香。這座單孔石拱古橋,名曰:“匯源橋”。橋長28.5米,寬4.4米,高5米多。
   
據《青陽縣志》記載:匯源橋於乾隆初年由劉必融出資建造。橋身裏側拱圈上刻有“乾隆三十五年重建”字樣,外側拱圈正中刻有“匯源橋”三個楷書大字。“匯源”,意為匯集西館東南西三面之水源於七星河,故名“匯源橋”。
   
環繞西館古村的七星河,僅僅1000多米的河道上卻架設了六座石橋,除匯源橋為石拱橋之外,其它五座橋均為普通的單孔石平橋。
   
移步換景,在匯源橋之西的龍形山嘴上生長著一棵參天古銀杏樹。樹高30多米,胸圍2.9米,樹齡大約450——500年。這是西河村掛牌保護的一棵古樹。
   
匯源橋之東,是一口具有八九百年曆史的古井。據西館劉姓後人口口相傳,說是劉姓遷居西館之前就有這口井了,他們世世代代都是飲用這口井裏的水。後來,劉家在井旁建了一座上元亭,因此,人們就把這口水井叫做“上元井”。
   
上元井的水是純天然的泉水,水質純淨,冬夏恒溫,飲之甘甜可口。上元古井的泉水源遠流長,滋育了一代又一代西館人。
   
採訪團一行在縣鄉有關負責同志引領下,行走在西館的古道上,鄉黨委書記黃娜娜介紹:西館古村地處四面環山的山間盆地之中,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而這個古村落卻修築了四方通達的石板大道,為當年西館古村經濟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館村東面一條長約四華裏通往曹山的石板道路,經曹山可直通九華山。南邊石板古道越過長安嶺,與貴池長壟相連。西面一條石板古道長約十華裏,穿過西京嶺,直達貴池劉街,通往安慶、江西等地。向北的石板大道,經杜村到青陽,向外界擴展。
   
西館古村通往外界的四條石板古道,大約修建於明清時期,皆由姓氏公堂、富人大戶和村民出資修成。
   
我們興味盎然地穿行在村巷中,面前的一座走馬通樓式古民宅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大家快步走進這座老宅,這座保和堂古宅是西河村現存曆史最為悠久的一座古民居,為清道光年間太學生劉起華所建。
   
一座古村保留這麼多文化古跡和文物遺存,讓我們不禁驚歎。
   
副鄉長王俊接著告訴記者:西館古村中原有十二堂心是一座龐大的建築群,曆史很悠久。大約建於明代萬曆(1606——1614)年間。這段時間正是劉光複政績卓著、官運亨通之時,皇帝敕建劉光複官邸,禦賜“正色立朝”金匾懸掛於門樓之上。
   十二堂心位於西館村之東,占地面積10餘畝。其主體建築就是十二座廳堂,還有門樓、花園和其它附屬設施,後來人們就一直稱其為十二堂心。這十二座廳堂是按十二地支之序依次而建,園內建築均為徽式風格,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古樸典雅。
   十二堂心在清代乾隆年間屢遭火災,燒毀了十個堂心。僅存的兩個堂心和一座門樓,直到2005年前後,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美好鄉村建設以來,村民們在十二堂心的舊址上建起了多幢漂亮的農家小洋樓。   
 
清溪清我心 


  八都河源頭支渠——西河段往日臭氣熏天的‘龍須溝’,現在變成了水清景美的‘清水河’”。 清澈的河水嘩嘩流淌著,仿佛高唱著一首歡快動聽的鄉間歌謠。鄉黨委書記黃娜娜興奮地說這是美好鄉村建設所帶來的變化,待到春天,河兩岸的綠化植物發芽、開花,那時該有多麼美。

黃書記說,自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西河中心村莊的擴大,人口迅速增加,排汙量隨之大量增加。由於當地沒有統一的市政規劃和市政設施配套,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河道,再加上大量的生活垃圾隨意丟棄造成河道嚴重汙染,使這條小河逐步喪失了水體自淨功能,最終變成排汙渠。在少雨季節,排汙渠散發的臭味使周邊老百姓苦不堪言。

為了改善村莊居住環境,建立垃圾池12個,村莊及河道兩側擺放垃圾桶30個,並聘請了2名保潔員,對中心村莊公共場所進行保潔。同時以一軸一心二帶多片區為規劃特點,以主幹道為軸線,以公共服務為中心,以環村河景觀老街文化為帶,住宅區休閑廣場農民戲臺共享綠化空間為片。去年底,西河村在開展“四民”活動中,結合“古建築、古橋、古樹的保護”,村兩委將為民辦實事作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將西河支渠列入八都河總體治理之中。鄉財政預算安排經費11萬元,專款用於西河支渠的整治工作。 整治河道全長100餘米,需清淤疏浚、砌漿砌塊石護岸。為保持成果,該村還加強日常管理和環保宣傳,強化加強居民環保意識,不亂丟垃圾,讓河道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看看農家婦女美不美


  傍晚時分,一群農家婦女輕施粉黛,特別是年輕的女子好好打扮一番,早早聚集到西河村廣場,她們一邊熱鬧地談笑,一邊自覺地排成方陣。忽然,音樂響起,婦女們的談笑聲戛然而止,她們隨著音樂的節拍輕快地跳起舞來。

  近兩三個月來,青陽縣杜村鄉西河村村民傍晚不再關門閉戶搓麻將、打撲克了,他們的興趣發生了轉移:到村部看稀罕,因為村裏剛剛組建起來的農民女子健身隊,在小廣場跳起了健身舞。

  西河村村支書梁千喜說:“跳健身舞是一項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既對婦女的身心健康有利,又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理應得到支持。”他透露,村裏正准備完善新建安置小區內的廣場設施,然後交給健身隊使用。

  這位村黨支部負責人還說,鄉裏對這支農民女子健身隊也非常重視,不僅表示要在精神物質上予以支持,還要在全鄉推廣西河的經驗,並在適當時候組織這支農民女子健身隊到城裏PK健身舞。

圖一:採訪團走進西河村。
圖二:美麗的七星河。
圖三:記者深入茶園現場採訪。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a146406.jpg
 
http://www.newstaiwan.com.tw/pictmp/picb146406.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