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林名贤吴应箕》出版发行

(2012-02-24 20:20:42)
标签:

《东林

名贤

吴应箕

》出版

发行

文化

分类: 新闻

http://www.anhui.cc/templets/default/images/logo1.gif

http://www.press-mart.com/images/pic15.gif

2012-02-21 16:48来源:皖江晚报点击: 1524次

 

核心提示:
   由石台县乡土作家田胜平编撰的《东林名贤吴应箕》一书被列入“安徽省地域文史论丛”出版计划,由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正式出版发行。

本报消息记者纪良发通讯员陈莹莹报道日前,由石台县乡土作家田胜平编撰的《东林名贤吴应箕》一书被列入“安徽省地域文史论丛”出版计划,由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正式出版发行。

 

《东林名贤吴应箕》出版发行

  吴应箕(1594—1645),明末文学家、复社领袖、抗清英雄。字次尾,号楼山,安徽贵池大演(今石台大演乡)高田人。工书法,好与忠贞志士交往。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在家乡起兵抗清,与徽州金声等义兵相呼应,一度收复皖南大部。唐王授以池州推官之职。十月,在贵池县泥湾山口阻击清兵,兵败灌口,退至回山,后被清兵俘获,十月十七日就义于池州城外石灰冲。

 

《东林名贤吴应箕》出版发行

 

吴应箕诗歌朴实无华,激昂豪放,著有《两朝剥复录》、《国朝记事本末》、《留都见闻录》、《楼山堂集》等。

 

 

 

 

 

http://epaper2.wjol.net.cn/wjwb/images/2012-02/21/A3/Page_b.jpg
http://epaper2.wjol.net.cn/wjwb/tplimg/jwb_red_r8_c2.jpg http://epaper2.wjol.net.cn/wjwb/tplimg/jwb_red_r8_c3.jpg
  第A3版:直播皖江·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http://epaper2.wjol.net.cn/wjwb/tplimg/pdf.gif
 
版面导航
http://epaper2.wjol.net.cn/wjwb/images/2012-02/21/A1/Page_i.jpg
第A1版
头版
http://epaper2.wjol.net.cn/wjwb/images/2012-02/21/A2/Page_i.jpg
第A2版
重点·评论
http://epaper2.wjol.net.cn/wjwb/images/2012-02/21/A3/Page_i.jpg
第A3版
直播皖江·生活
 
标题导航
http://epaper2.wjol.net.cn/wjwb/tplimg/image06.jpg
  • ·
    定远留守儿童教育模式受关注
  • ·
    《东林名贤吴应箕》出版发行
  • ·
    为实现“百亿铜化”支招
  • ·
    十亿巨资护生态山清水秀乐鸳鸯
媒体聚焦

 

池州施村家族世代守卫"民族英雄碑"
2006年12月05日17时35分   中安在线

  12月5日,记者从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采访时了解到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涓桥镇有一个山口施村家族,风雨157载,世代守卫着一位与家族毫无血缘关系的英雄的殉难碑——民族英雄吴应箕殉难碑。

  这块殉难纪念碑是为明末民族英雄吴应箕所立,吴应箕(1594-1645)字次尾,号楼山。贵池大演(今石台县大演乡)人。明末文学家、政治家、爱国社团“复社”的领袖人物之一,明末的抗清民族英雄。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渡江,扬州失守,吴应箕在家乡起兵,与徽州金声义兵相呼应,配合抗清,曾占据贵池、石埭等地。是年秋末冬初,他率义军在贵池县泥湾山口阻击渡江南下的清军,因寡不敌众,败退回山,最后退守在压气培(令称乌鸦培,在大演乡新龙村境内)兵败被擒,押送府城,行至山口施时,清兵接报,恐吴应箕进城激起民变,命就地行刑。吴应箕闻知此处名叫石灰冲(又称鸡罩山),不禁想起于谦的《石灰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便引颈就刃。其家人百余口和义军将士全部壮烈捐躯。吴应箕抗清殉难后,有许多人偷偷到他被害地点吊唁。村中施士端、施士谦两位秀才冒着危险,在吴应箕殉难处捐立了一块“吴应箕先生殉难处”的石碑。从此,施氏家族便与这块殉难碑有了难以割舍的情缘,施氏家族留下祖训:子子孙孙要守好这块英雄殉难碑。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至今,已过去了157年。山口施今年九十岁的施寿淇老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接过了守碑的重任,一直坚守到现在。施老告诉记者:为英雄守碑,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着那一份对英雄的敬仰。(纪良发)

来源: 中安在线    
日期:12月5日   
编辑: 吴樾
>>>相关阅读
- 文化新论:《红楼梦》真正作者系明末皇太子?   2004-06-29 11:40
- 江西信丰县发现一处明末客家民居遗址   2002-11-29 10:06
- 明末大将军袁崇焕祠堂修缮完毕   2002-11-01 09:37
- 广东东莞重修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故居   2002-07-01 10: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