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0日《曹曰玮诈死出走非今人“杜撰”》,介绍了曹曰玮诈死出走非今人“杜撰”的历史证据,引起学界及读者普遍关心,但读者还会发问,即便曹曰玮诈死出走是真,又与《红楼梦》作者有何关系呢?对此,10月27日,记者采访了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崔虎刚。
“石兄”一说遭众人反对
崔虎刚说,他们所做的只是在民间挖掘证据,学界接受这一成果,需要一些时间,毕竟这大大出乎学人的意料,“远的不说,自1979年红学家戴不凡先生所著的《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问世以来,红学界一直在曹寅家族内部寻找这个‘石兄’,但遍寻曹雪芹叔辈人物、曹寅子侄们,从名字、号、生平事迹中,都没有能够找到一个沾边的。”
崔虎刚认为,虽然有些学人假设“石兄”就是曹寅家中某位侄子,但毕竟缺乏历史线索或证据,只能归于假说,因此难以被学界认同。与此同时,也有学人在曹家外部寻找“石兄”,结果也是如此。
“由于戴不凡先生拿不出‘石兄’的有力证据来,反对他的观点的文章很多。戴不凡先生当时受到红学界几十位学者的猛烈批评和反驳,尤其是对戴不凡先生猜测出的‘石兄’的批驳。”崔虎刚说,戴不凡先生猜测“石兄”是曾经过继给曹寅的“曹荃次子曹竹村”,而曹寅的这位侄辈人物,历史上查无此人。于是,尽管戴不凡先生提出的问题合理,但被许多学人全盘否定。
“红学家吴世昌先生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雪芹之叔曹硕,曹硕从字面上,可与‘石兄’关联,但曹家史料中至今尚未找到有此名之人;戴不凡先生认定《红楼梦》的原作者为曹荃次子,但戴不凡先生去世三年后,新发现的曹荃次子的史料也与原作者的条件并不吻合。”崔虎刚说,后来,学界有所反思,红学家周思源先生在维护曹雪芹是作者、批评另一位学者的时候认为,戴不凡的那些文章观点虽然不对,但还有一定学术价值,他的论证比较严谨。
作者的梦幻经历是先决条件
那么《红楼梦》“石兄”是否可能存在,又究竟是谁呢?
崔虎刚认为,考一品左都督,曹曰玮,这位本身就具备名宝玉(玮)、行二、号石兄(秀山),更有着皇宫、南巡、通经史、文才武略等各个方面条件的人物,特别又是曹雪芹叔辈,这些是红学家对《红楼梦》作者最佳人选,梦寐以求的条件,还有着身前身后、梦幻一般的经历。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因此,按《红楼梦》文本‘作者自云’,书中作者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作者的梦幻经历,就没有《红楼梦》这部书!”崔虎刚说,不论各位学者如何理解《红楼梦》作者的这个梦幻经历,但它是成为《红楼梦》作者的一个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