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崔虎刚认为:
曹曰玮诈死出走非今人“杜撰”
文/本报记者 纪良发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本报9月23日刊发了“《红楼梦》作者是清代武状元曹曰玮?”一文,众多媒体纷纷予以转载,引起海内外学界及读者广泛关注。一些学者与读者一方面认为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研究最重要的发现,开辟了学术新天地,另一方面又有些怀疑。为此,10月8日,记者就学界及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独家采访了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崔虎刚先生。
崔虎刚说,曹曰玮诈死问题的产生,直接来自乾隆十五年以来,曹曰玮传人代代相传的一份文献《六合拳序》,这个文献以曹曰玮嫡传弟子的身份,记载了与官方和曹氏家谱记载截然不同的信息,即曹曰玮36岁以后还在民间,“我们对这个文献的真伪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取证和研究,后来找到一些被历史淹没散于民间的证据,证明《六合拳序》是真实的。”
对于戴龙邦怎样从师曹曰玮的,崔虎刚认为,以“戴龙邦自述学艺经过”记载最为详细,这份文献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开展大规模武术挖掘抢救,才公之于世,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形意拳写作组诸位老前辈们,1982年10月在《武林》的“形意拳由来初探”一文披露了“戴龙邦自述学艺经过”,从这个文献可以看出曹曰玮先生文武双全的特点和一副活脱脱的隐士云游身份。
崔虎刚说,这份含有“戴龙邦自述学艺经过”的拳谱,一直是在戴家内部抄传,因年代久远,细节难免有些出入,但事件大体都在。红楼梦不同版本也是这样的情形。这个文献是依据曹曰玮的山西弟子戴龙邦当年口述整理的,清代一直在戴龙邦家族内部保存流传,一直到民国时期,戴氏族裔、六合拳传人戴奎先生,走西口,在内蒙才传给嫡传薛士远先生。
“尽管人们习惯于先入为主,成见所在,一时难以接受,但读者和学界终究要服从历史证据。今河南社旗保留有戴龙邦、戴二闾父子故居戴家大院,及镖局——华中第一镖局,河南社旗戴家大院、广盛镖局,就是当年曹曰玮传艺戴龙邦之地。”崔虎刚说,河南社旗近年投资一个多亿,重修广盛镖局,再现历史,打造旅游亮点。广盛镖局号称“华中第一镖局”,创建人戴龙邦、戴二闾父子,正是曹曰玮(曹继武)在河南作真隐士时所传的弟子。此外,山西祁县戴氏老家也有戴龙(隆)邦故居,也投入巨资修复。全国各地如山西太谷、河北深州建有曹曰玮再传人的故居纪念馆等,而曹曰玮是上述所有这些省市旅游景点的真正源头。
为何曹曰玮诈死出走,成为“真士隐”?崔虎刚说,因受康熙指派、在索额图事件中,得罪了皇太子,为日后九族安危着想,不得不于康熙四十五年八月十五日,万家团聚的中秋节,诈死出走,36岁以后成为“真士隐”云游四海,“我们不仅研究了曹曰玮的身世,而且把《六合拳序》中涉及的所有信息都做过一一考证,包括戴龙邦生卒等,得出的结论都是这样。”
|
版面导航 |
第A1版
头版 |
第A2版
要闻 |
第A3版
皖江新闻 |
|
|
|
|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