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集中区建设需破解六大难题

(2010-12-07 12:48:38)
标签:

江南集中区

旅游

分类: 新闻

“皖三角”城市群重要支点呼之欲出

江南集中区建设需破解六大难题

http://www.ah.chinanews.com.cn/img/logo.jpg

 

http://ah.people.com.cn/img/ahsc/logo.gif
 

 

 

中新网安徽频道 2010-12-6 10:29

 

2010年12月07日08时26分  来源: 皖江在线-皖江晚报

本网讯  “100万人的梅龙新城,400万人的‘江南集中区’,‘皖三角’城市群重要支点。”12月3日,在省城举行的“集中区建设与智库先行”高层论坛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汪春生描述了江南集中区的发展前景。他从产业规划、吸引人才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展开,阐述了江南集中区的发展构想和思路,同时指出集中区建设需破解六大难题。

  江南集中区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是皖江城市带中的重要支点和新的增长极,这就决定了集中区必然要走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路子。按照江南集中区管委会的设想,在这里造一座新城必须体现出差异性,不是对一些城市、新区的简单复制。在产业规划上,注重产业与城市的关系,大力发展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产业要慎重选择。汪主任说,“我们的产业定位是以保护生态为主,二、三产业的比例搭配要协调,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和休闲产业”。

  汪主任指出,当前,江南集中区建设最重要的是破解六大难题:

  如何理顺体制?江南集中区是省政府从池州划出的一块“飞地”。在区划没有调整之前,理顺体制、处好关系是集中区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当前,一是建立与池州快捷和谐的协调机制;二是保证省推进领导小组的权威,高效;三是赋予集中区管委会相应权限;四是重视解决集中区和集中区管委会的法律定位;五是体制,机制创新。

  如何高标准规划?面向全球,好中选优,请国际一流“画师”是必须的,江南集中区也正是这样做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给集中区定位?要在这张白纸上描绘什么样的“图画”?一是如何给这座城市定位,彰显特色,而不是一些城市、新区的简单复制;二是与周边城市规划有效对接,真正实现联动,互动,而不是“单打独斗”;三是如何给产业定位,既考虑到转移源和产业转移趋势和可能,又要考虑到承接地的环境资源禀赋和招商引资的不确定性,还要考虑到与周边地区的错位发展、合作共赢。

  配套服务功能和如何解决?目前集中区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离池铜两个城区毕竟也有二十多公里,配套服务功能将直接影响产业承接。一是坚持产城一体、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二是树立单元式开发、功能均衡配套的建设理念;二是合理整合、有效利用周边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钱从哪里来?打造国内一流承接平台,仅基础设施投入就需1000亿元以上。因此,必须加大融资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银行贷款;二是采取BT、BOT、BTO、BOO、TOT等多种建设方式;三是发行建设债券、基金;三是省财政专项支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四是一级土地开发;五是盘活存量资产。

  人从哪里来?200平方公里产城新区,需要数十万“蓝领”和大量“白领”,如何引得进、留得住?一是南北对接,大力引进江北、皖北劳动力;二是建立完善培训体系;三是构建一元化新市民社会;四是打造一流生产生活软环境。

  商从哪里来?既是承接转移,面对激烈竞争,如何保证招到大商、招到好商?一是创新招商模式;二是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三是建立招商激励机制;四是设置门槛,严格准入。(记者  纪良发

 

 

http://www.wuhunews.cn/newspaper/djwb/images/2010-12/08/B07/20101208B07_brief.jpg
http://www.wuhunews.cn/newspaper/djwb/tplimg/jwb_red_r8_c2.jpg http://www.wuhunews.cn/newspaper/djwb/tplimg/jwb_red_r8_c3.jpg
  第B07版:皖江城市带 上一版3  4下一版 http://www.wuhunews.cn/newspaper/djwb/tplimg/pdf.gif
 
标题导航
http://www.wuhunews.cn/newspaper/djwb/tplimg/image06.jpg
江南集中区建设需破解六大难题
2010年12月08日 星期三

  本报讯   近日,在省城举行的“集中区建设与智库先行”高层论坛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汪春生描述了江南集中区的发展前景。他从产业规划、吸引人才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展开,阐述了江南集中区的发展构想和思路,同时指出集中区建设需破解六大难题。

  江南集中区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是皖江城市带中的重要支点和新的增长极,这就决定了集中区必然要走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路子。按照江南集中区管委会的设想,在这里造一座新城必须体现出差异性,不是对一些城市、新区的简单复制。在产业规划上,注重产业与城市的关系,大力发展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产业要慎重选择。汪副主任说:“我们的产业定位是以保护生态为主,二、三产业的比例搭配要协调,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和休闲产业。”

  汪副主任指出,当前,江南集中区建设最重要的是破解六大难题:

  如何理顺体制?江南集中区是省政府从池州划出的一块“飞地”。在区划没有调整之前,理顺体制、处好关系是集中区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当前,一是建立与池州快捷和谐的协调机制;二是保证省推进领导小组的权威,高效;三是赋予集中区管委会相应权限;四是重视解决集中区和集中区管委会的法律定位;五是体制,机制创新。

  如何高标准规划?面向全球,好中选优,请国际一流“画师”是必须的,江南集中区也正是这样做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给集中区定位?要在这张白纸上描绘什么样的“图画”?一是如何给这座城市定位,彰显特色,而不是一些城市、新区的简单复制;二是与周边城市规划有效对接,真正实现联动,互动,而不是“单打独斗”;三是如何给产业定位,既考虑到转移源和产业转移趋势和可能,又要考虑到承接地的环境资源禀赋和招商引资的不确定性,还要考虑到与周边地区的错位发展、合作共赢。

  配套服务功能和如何解决?目前集中区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离池铜两个城区毕竟也有二十多公里,配套服务功能将直接影响产业承接。一是坚持产城一体、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二是树立单元式开发、功能均衡配套的建设理念;二是合理整合、有效利用周边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钱从哪里来?打造国内一流承接平台,仅基础设施投入就需1000亿元以上。因此,必须加大融资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银行贷款;二是采取BT、BOT、BTO、BOO、TOT等多种建设方式;三是发行建设债券、基金;四是省财政专项支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五是一级土地开发;六是盘活存量资产。

  人从哪里来?200平方公里产城新区,需要数十万“蓝领”和大量“白领”,如何引得进、留得住?一是南北对接,大力引进江北、皖北劳动力;二是建立完善培训体系;三是构建一元化新市民社会;四是打造一流生产生活软环境。

  商从哪里来?既是承接转移,面对激烈竞争,如何保证招到大商、招到好商。一是创新招商模式;二是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三是建立招商激励机制;四是设置门槛,严格准入。                纪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